APP下载

福建省“金刚虾”养殖现状与发展方向探析

2021-04-30黄永春游宇崔茜陈强林楠林国清蔡章印

中国水产 2021年4期
关键词:对虾金刚水产

文/黄永春 游宇 崔茜 陈强 林楠 林国清 蔡章印

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现代化进程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养殖品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金刚虾由于性状比较优异,成为了福建省水产养殖产业的新兴品系。本文总结分析了当前福建省金刚虾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认为金刚虾养殖优势明显,但良种单一,基础研究不足,养殖技术尚不成熟,提出了加强种业和健康养殖技术研发,推广绿色养殖模式,促进金刚虾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也为其他地区发展金刚虾养殖产业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水产养殖从业者开始养殖金刚虾。金刚虾是斑节对虾的不同地理种群,最初人们把来源于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非洲海域的野生斑节对虾称为“金刚虾”,后来美国莫安娜斑节对虾和泰国正大斑节对虾也被归为金刚虾,故国内金刚虾分属非洲系、美系和泰系。由于金刚虾体色较为明亮、生长快、抗病强、利润大,近年来,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东南沿海诸省的斑节对虾养殖产业均以金刚虾系品种为主。

一、金刚虾生物学特性

金刚虾惧光,栖息于沙泥底,具较强的潜沙特性,一般白天潜底少动,傍晚开始觅食。觅食时常缓游于水体下层,有时也游向中上层,但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现其游动,尤其是养殖前期较难观察到。

金刚虾喜高温,随温度升高摄食量增加、生长加快,25℃~30℃生长最快。当水温低于22℃时摄食量开始下降,18℃~20℃时摄食量明显下降,低于15℃时基本不摄食(具体养殖环境见表1),金刚虾体重(W)与体长(L)关系:W=0.0136×L2.936。

金刚虾肌肉中营养物质种类全面,含量丰富,除去75.62%的水分,粗蛋白占21.57%,粗脂肪占1.216%,粗灰分占1.59%,是优质的动物蛋白源。去除水分的肌肉中氨基酸总量(17种氨基酸)为86.27%,其中谷氨酸(14.21%)、天门冬氨酸(8.84%),精氨酸(7.91%),亮氨酸(7.09%),赖氨酸(7.38%)和甘氨酸(6.22%)含量较多。虾肉所含脂肪酸以棕榈酸(C16:0)20.40%,亚油酸(C18:2n6c)19.80%和油酸(C18:1n9c)13.60%为主。

表1 金刚虾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

二、金刚虾养殖发展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属海洋性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辖区海域面积13.6万km2,海岸线3752km,海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合耐高温的金刚虾养殖。

2013年,福建省漳浦县佛昙镇、深土镇、赤湖镇以及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三沙镇、沙江镇等地少数高位池养殖户开始尝试养殖金刚虾,将其作为夏季高位池养殖的替换品种。2016年,漳浦县赤湖镇亭里村养殖户开始试养金刚虾,截至2019年,全村养殖金刚虾近500亩。

2019年,福建金刚虾养殖产量6261t,漳州地区养殖产量占83.17%,其中漳浦县、龙海市、东山县和诏安县金刚虾养殖面积分别占40.70%、36.56%、17.61%和5.43%(如图1)。2020年,由于福建省养殖的南美白对虾虾苗出现“玻璃苗”现象以及金刚虾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金刚虾的养殖比例大幅上升。漳浦县深土镇南镜村1000多口养殖虾塘,近2000亩水面,第一批放苗时,一半以上的养殖户选择养殖金刚虾,由于养殖效益较高,夏季和冬季基本上全部养殖金刚虾。

图1 2019年漳州地区斑节对虾养殖产量分布

三、金刚虾养殖模式

当前,福建省虾类养殖业以金刚虾养殖或“白(南美白对虾)+黑(金刚虾)”轮养模式为主。

福建省金刚虾主要养殖模式为土塘和高位池养殖,土塘主要分布在龙海市的紫泥、港尾、海澄等乡镇,其中以紫泥镇最为集中,金刚虾养殖面积1000多亩;高位池养殖主要分布在漳浦、东山、诏安、霞浦、惠安等地,其中漳浦县的赤湖、深土两镇最为集中,有近4000口高位池养殖金刚虾。

土池金刚虾养殖优势明显:由于土池采用兑淡低盐的水体进行养殖,养殖水环境更稳定,且土池养殖密度低,一般每亩放养1.0万尾~2.0万尾虾苗,金刚虾长势快,养殖周期短,养殖产量为250kg/亩~500kg/亩。

高位池一般建造在靠近海边的地方,污染少,水质条件好,水源充足,能满足高位池养金刚虾换水量较大的需要,养殖过程中注意加强虾的饲料投喂及营养补充,最高产量可达到5000kg/亩。

四、面临问题

(一)市场良种单一,优质苗种缺口大

目前国内市场上成熟的金刚虾养殖品种较为单一,国内自主培育的种虾数量少、养殖优势不明显,大部分育苗企业从国外进口种虾进行虾苗生产。目前单一的金刚虾品种,造成养殖从业者无法根据地方环境、气候等挑选性状适宜的品系,一旦国外种虾出现问题,金刚虾养殖必然受到严重影响,也将波及整个对虾产业。由于金刚虾进入市场时间短,相关虾苗培育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尚未建立,市场上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金刚虾养殖的稳定性。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行业对其苗种需求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势必要求更多的优质种虾;与此同时因市场需求扩大,国外种虾公司是否会为增加种虾数量而降低选育强度,造成种虾质量下降,这个问题值得行业高度重视。

(二)基础研究不足,养殖技术尚不成熟

2020年,受上半年金刚虾养殖成功率高的影响,很多虾塘转投金刚虾苗,下半年金刚虾养殖发生井喷式扩张。但与之相对的是,福建省金刚虾养殖技术研究程度较低,养殖模式和管理方法基本套用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影响了养殖效益的提高。由于对金刚虾耐温性了解不够,2020年下半年养殖的金刚虾基本上在2021年元旦左右出虾,错失了春节的销售时机。2020年闽南地区下半年金刚虾养殖数量和密度均大幅增加,由于养殖技术基础研究不足,相关技术改进跟不上金刚虾快速扩张的需要,养殖成功率比上半年下降15%左右。

国内近20年来关于对虾的大量研究都与南美白对虾相关,可供参考的信息很少,如高位池金刚虾“蓝身”现象就无从查询,金刚虾对低温的应激反应等都有待深入研究。2020年前后,福建省部分企业开始推出金刚虾专用的饲料及部分配套产品,表明当前福建省养殖从业者在金刚虾的摄食习性、营养需求、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很多养殖户边养殖边摸索,带一定的盲目性,不利于金刚虾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工产业链有待完善

由于金刚虾养殖产业起步较晚,且虾壳较厚,商品规格一般为10尾/kg~20尾/kg以上的大规格,目前缺少成熟的加工方案和较大规模的加工企业。随着金刚虾养殖规模扩大,大量商品虾涌入鲜销市场,可能导致鲜虾市场不稳定。如无法及时将不能鲜销的产品冷冻或加工成宜销商品,会降低了金刚虾养殖者从业积极性,也不利于产业端创新,养殖产业高质量、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五、解决思路

(一)开展联合育种,提高优质苗种供给

水产苗种是养殖的基础,是最核心的环节,优质的苗种是支撑行业发展的根基。建议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组织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当地苗种生产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和创新联盟,凝聚科研力量,或以“揭榜挂帅”的形式,引进和利用现有种质资源,自主选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适合福建省气候的金刚虾品种,彻底解决“种芯”卡脖子问题,打破国外对种虾的垄断。在自然环境优越、涉海(渔)科研力量强、对虾养殖产业集中的厦门、平潭、漳州等地,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的要求建设一批集育种、制种、扩繁为一体的金刚虾良种繁育中心,同时建立相应的良种繁育体系和检测体系,按照科学的操作流程生产优质金刚虾种苗,在检测合格后投入市场,提高当地企业自主生产金刚虾良种的能力,防止国外种虾公司降低选育强度造成产业下滑,确保金刚虾种业良性发展。

表2 2020年福建金刚虾养殖模式

(二)加强技术培训,推广金刚虾养殖技术

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应积极开展养殖技术调查总结,优化金刚虾养殖模式,编写通俗易懂的养殖手册和教材,结合典型案例开展巡回指导、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养殖户现场观摩与交流,提高养殖户金刚虾养殖技术。2020年7月,福建省水产推广总站、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和龙海顺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根据龙海市当地金刚虾养殖情况,举办了金刚虾健康养殖交流会,会上采取专家培训、养殖户经验分享的方式,解答了养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推广了金刚虾健康养殖模式,特别是南美白对虾和金刚虾轮养模式,能有效规避养殖风险,打破连作障碍,完善养殖品种结构,促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三)加强金刚虾基础研究,延伸金刚虾产业链

建议福建省政府部门牵头鼓励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集美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金刚虾养殖生物学、养殖模式的研究,总结福建省本土养殖的金刚虾适宜的生态参数(如温盐性、养殖密度、营养需求等),病害流行趋势、防治方法与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养殖模式,避免养殖从业者盲目养殖导致的损失,提高金刚虾养殖经济效益。

政府部门还要鼓励企业在金刚虾养殖集中地区建造冷库、加工厂等,方便周边金刚虾养殖从业者将商品及时进行初步加工处理,避开市场波动,提高养殖从业者养殖收益。企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上对虾加工高新技术,提高对虾加工品技术含量,开发多样化产品,在加工冻虾仁、鲜虾和冰冻虾等基础上,开发罐头虾、熟虾仁等金刚虾系列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延伸金刚虾产业链,提高金刚虾的附加值。此外,各金刚虾加工企业还应开展冷链保鲜技术的研究,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并加快线上销售网络的构建,促进金刚虾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对虾金刚水产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追影记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加油!水产人!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