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
2021-04-29
作品赏析
詹建俊先生1959年创作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顽强战斗,直到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毅然砸枪跳崖的英勇场面。该作品采取了仰视的构图方法,让“五壮士”英勇不屈的身影同狼牙山突兀奇崛的地势融在一起,营造了一种顶天立地、视死如归的磅礴气势,就像是一座屹立于天地之间的纪念碑,气吞山河,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个画面体现出一种史诗般的崇高感。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画家采取油画写意的表现手法。笔势雄健奔放,凝练概括,刀劈斧砍一般雕塑式的油画肌理,让5位战士的造型威武雄壮,如鋼浇铁铸,似泰山耸立。
这幅作品构图的可贵之处,是选用了金字塔式的三角构图,给人一种强烈的稳定感和雕塑感,带有一种纪念碑式的壮美。画作前面的两个人物两腿叉开,本身也是一种三角构图。
虽然油画是西方传来的艺术形式,但该画体现的是一种中国精神。画家笔触的处理,以刀凿斧劈的笔法,体现了一种力度美,完全借用了中国山水画的大斧劈皴,用笔磊落大方,毫不犹豫。画家色彩色调也把握得很好,色彩非常饱满,非常整体。人物后边突兀的山,更加衬托出五壮士威严不屈的精神。整幅作品非常凝重,又非常有张力。
这幅画作现陈列于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是国家博物馆一级藏品。它也曾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作为《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插图,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心中难忘的记忆。
创作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拟定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画作,当年詹建俊接到创作任务的时候只有27岁。这也是他研究生毕业开始在美院工作以后接受的第一个任务。
接到任务后,詹建俊立即到博物馆找相关的资料,然后到狼牙山感受当时的现实场景。当时,五壮士中的幸存者葛振林在北京开会,詹建俊又去拜访了他。怎样去表现这五位壮士宁死不屈大无畏英雄主义的精神?在创作中,詹建俊让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站在最前面,特别强调表现了他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而宁死不屈的精神和意志;让副班长葛振林站在最高处,强调他不可征服的英勇气概。其他三位战士,则强调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5个人物组合起来构成了英雄们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形象。
历史背景
1941年8月,日本侵略军调集了七万余人的兵力,以及飞机、大炮等重装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秋季大扫荡。在河北易县太行山脉中,9月25日,晋察冀军区某团七连六班的5名战士担负了阻击延缓其中一路有五百多名敌军追击的任务。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以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为首的5名八路军战士准备转移。当时摆在眼前的路有两条,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可是敌人也会紧随其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坨,那里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转移中的群众和连队主力,5位战士最终选择将敌人引上绝路。在弹药全部打尽的情况下,5位战士砸毁枪支,从棋盘坨峰顶全部跳下悬崖。
5战士跳下山崖后,班长马宝玉、战士胡德林和胡福才当场壮烈殉国。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山腰上的一棵大树挂住,之后被路过的百姓送到了棋盘坨古庙,庙中的老道人敷药救了他们。
为纪念这一壮举,1942年,晋察冀边区军民自发(下转第14页)(上接第12页)地带着干粮和工具攀山崖翻峭壁,在海拔一千多米高的狼牙山上修建了一座“狼牙山三烈士塔”。日军听说后,恼羞成怒,用火炮将该塔击毁。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元帅又为狼牙山上重修的烈士塔题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而更为震撼人心的是,就在“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传遍抗日根据地后的不到两年内,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又诞生了两个和“狼牙山五壮士”一模一样的英雄故事。一个发生在1942年12月,在河北省涞水县曹霸岗村,在日本鬼子对我根据地发动偷袭时,一名叫李连山的副排长,奉命率领一个班掩护部队和根据地的民众撤退。当全班边打边撤,撤到鸡蛋坨时,全班只剩下李连山、王文兴、刘荣奎、宋聚奎、邢贵满5个人了。他们把最后一发子弹打完后,为了不当俘虏,就和一年多前的“狼牙山五壮士”一样,跳下了60多米的山崖,全部壮烈牺牲。1943年1月,聂荣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政治部主任朱良才,专门为他们5个人签署了一份表彰通令。
另一个发生在1943年春天,当日本鬼子发动对我晋察冀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春季大扫荡”时,在房山县十渡(今北京市房山区十渡)的老帽山,负责掩护部队主力和民众转移的八路军30多人的一个排,一直打到全排只剩6名战士,这6名战士也在子弹打光之后,和 “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纵身跳下悬崖,全部壮烈牺牲。而这6名同志,甚至连姓名都没能留下来,他们只是被躲在远处山洞中的老百姓看到后,辗转报告给军区的。1941年、1942年、1943年,连续三年,每年出了一个“狼牙山五壮士”式英雄群体,而且还全部诞生在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既不是什么偶然,也不是什么“个例”,这是我们人民子弟兵为人民而诞生、为人民而献身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
获救后,待伤病好转,葛振林继续回到部队,之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离休后,他发挥余热,先后到全国各地演讲400余次。另一位幸存者宋学义在转业返乡后担任过河南焦作北孔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当地百姓艰苦创业,北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