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国是全球产业链转移首选之地
2021-04-29余度
余度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挑战公共卫生安全,全面冲击世界经济运行,深刻影响社会生活运转。从全球产业链角度看,此次疫情全球蔓延对全球供应链网络造成了巨大冲击。
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珏指出,中国与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东亚,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之间所形成的全球制造基地,是此次疫情中率先迅速实现稳定的地区,该区域的一端连接制造业零部件及半成品来源,另一端连接世界石油、矿物燃料等重要产地,中心则是强大的制造加工能力,这种地位是全局性的。从目前全球情况来看,疫情加强了全球对这一地区的依赖,并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从全球加工制造基地转变为全球市场。
“此次疫情使得全球产业链发生东移,全球产业链最主要部分的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会以亚太地区为主,亚太地区会以亚洲为主,亚洲会以东北亚为主。而东北亚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就在中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称。
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未来将以制造体系最完备的平台为核心重构产业链。陈文玲说,后疫情时代的产业转移,会颠覆前三次产业转移的规律。前三次产业转移是渐进式的,是不同国度和地域之间的转移,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或者其他国家从低端产业逐步迈向高端产业的转移。
陈文玲认为,后疫情时代,产业链的重构有几大特点:靠近最大的市场或者市场需求最旺盛的地方;靠近创新能力最强的地方;靠近人力资本最充裕的地方;靠近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地方;靠近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稳定且更具有优越性的地方。
陈文玲称,中国有着庞大规模的市场,创新能力正在加快发展,人力资本充裕,而且制造业产业配套体系完整,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稳定,这些累积优势正在凸显。
日益深化和细化的分工使得全球产业链上各个节点国家深度融合、相互依赖。然而,此次疫情暴露出这种全球化格局和国家关系的弊端。由于几乎所有商品生产和供应都是一种全球合作模式,当一个国家出现紧急需求时,就需要各个国家通力配合。一国经济对外高度依赖,决定了其高度不自主。因此,国际范围内出现了“更注重安全而效率其次”的观点,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相继出现鼓励制造业回流的打算,以期实现对经济的自给自足和自主可控。同时,跨国公司也开始缩短其产业链。
对此,陈文玲回应称:“制造业独立时代将会结束。结束以后,唯一可以缩短的是分工简单的产业链,复杂、多维、更加国际化的产业链会进一步数字化、智能化、资本化,而且连接将越来越紧密。”
如今,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二都是中间品。有人说,疫情之后,中间品贸易会大幅度下降。但陈文玲认为,疫情之后,中间品贸易仍然是贸易的主体。因为全球产业链绝对不会因为政客的意愿而向哪一个国家转移,一定会遵循市场和产业转移的规律,追求效率及效用的最大化。
全球供应链正在发生四个东移
由于疫情影响,很多人认为,外资会撤出中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恰恰相反,后疫情时代,全球生产链、供应链、服务链及产业集群会发生很大变化,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经济圈将成为世界产业发展的中心,全球供应链将“从西到东”转移。对此,魏建国归纳为“四个东移”。
首先是高端产业东移。疫情过后,中国及日韩等东北亚地区恢复较快,包括云计算、机器人、大数据、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将向东北亚聚集。按照经济规律,全球产业的发展会向消费增长热点地区靠近。中国有4万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巨大消费市场,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中国消费呈现井喷式发展,特别是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实物消费、服务消费正在领跑未来消费市场。
其次是技术资本东移。全球产业链向东北亚经济圈的集聚,也给中国带来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大量的国际资本。中国外商投资法的实施,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将迎来外商投资新一轮热潮。疫情后期,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进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将吸引全球高科技企业投资中国。
第三是高端服务东移。此次疫情促使中国消费升级,包括高端消费品、高端医疗等都会东移。而且,中国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有更高水平的服务。此次疫情对餐饮等行业造成较大影响,而在2019年全国餐饮业消费超过4.6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的9.4%。进入后疫情时代,人们在餐饮方面的消费升级将进一步推动服务升级,这也将吸引全球更多高端服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此外是高端人才东移。全球产业转移必然带来高端人才的转移,近年来国际高端人才已经瞄准中国市场。麻省理工学院在香港成立美国以外的首个创新中心,就是看中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各地区为吸引外资,对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政策补贴,这也可以消除国际人才东移要负重税的疑虑,有助于促进国际人才向中国流动。
“在此次疫情中,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明显理念一致、相互理解,国家间相互支持、彼此借鉴,区域经济恢复迅速、社会稳定。全球重心或将由此出现转移。”王珏表示。
弥补不足,成为首选
中国外贸对国外的依存度超过30%,世界经济下行通过外贸外资、供应链、资金链等渠道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魏建国指出,此次蔓延全球的疫情,暴露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三大不足。
从国内方面来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打造的十大产业集群的地域优势发挥不足。因此,在初期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出现上下游产业链不协调、不同步的问题。
从国际方面来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同国际产业现存的链条接轨不足、匹配不够,融通协同仍有待改进。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是由于多年来我国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和地区新兴战略产业重复雷同,还有一些行业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发展的倾向。”魏建国称。
另外,制造业核心领域的创新不足,特别是关键的核心技术缺少自主创新,过度依赖于国外,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没有形成闭环运营。
“疫情当中,此类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高端芯片、数控机床等核心部件,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魏建国强调。
关于产业链和供应链,魏建国提出三个关键词:开放、稳定、安全。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未来需要打造相对闭环的供应链和产业链。
尽管存在不足,但中国在此次全球抗击疫情的行动中一马当先,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魏建国说:“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面临着突然脱落甚至突然中断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会希望有一个地区、国家或市场能把完整的链条重新组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就是首选,因为中国稳、问题解决得快。”
魏建国介绍,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消费能力高,对全球奢侈品、高端用品、医药及养老保健等需要高。在这一背景下,投资商会选择把工厂建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同时,中国拥有联合国公布的制造业最全的门类,不仅工业制成品门类齐全,而且制造业从上到下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他国家的投资者若想把制造业链条补上,只有到中国才能实现。另外,中国拥有千万支从事加工贸易的高素质工人队伍。这些队伍不仅有技术员,还有高水平的技术专家,這都将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东移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形势,魏建国充满信心。他表示,后疫情时代,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东移是大势所趋,而中国将成为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