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第30届人大新闻奖获奖作品看纸媒如何讲故事

2021-04-29江鸿王洪越白洁

新闻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纸媒讲故事方法

江鸿 王洪越 白洁

【内容提要】新媒体时代纸媒如何才能讲好故事,提升内容传播力,在这方面第30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中报纸、通讯社类获奖作品给出了答案:通过巧挖选题多角度找故事,“小”“点”叙事多层面讲故事,注重服务多维度写故事等策略,辅之以“故事中挖掘选题——故事中探寻角度——故事中梳理框架——故事中陈述事实——故事中彰显服务”这种“五点连线讲故事”的方法,纸媒一定能够讲出出彩的故事,生产出现象级的内容产品。

【关键词】人大新闻奖  纸媒  讲故事  方法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自此,各类媒体开始在如何讲故事、怎样传播故事方面发力,推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故事化”新闻产品,有效提升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力。同样,在梳理第30届人大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各大媒体在报道人大新闻时依然很重视讲故事,本届271部获奖作品中的多数都围绕故事化选题、故事化叙事,鲜活地向人们展示了一条如何“讲故事”、如何以“故事化手法”做好人大新闻的传播链,为我们做好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系列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小”“点”中选题——多角度找故事

从写作的角度讲,一个能吸引人的故事必定有一个好选题。由此,在报道人大新闻时,首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精准选择具有故事性“潜质”的选题。那么如何选择具有故事性的选题?梳理本届获奖作品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方法:

其一,小中见大构思选题。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一步,选题过大容易导致后续的报道出现“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情况,而选题过小又容易导致新闻价值不大,社会反响过低的情况,因此拿捏好选题的“大小”对新闻报道成功与否关系重大。

在本届获奖作品中,多数作品在选题构思方面都做到了从具体性、贴近性突出的“小点”切入,引申出大的话题,借此实现“小中见大”的传播目的。

本届荣获特别奖的新闻报道《“这位代表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谈人民至上》即采取了这一选题构思方法。报道开篇为“‘今天上午,代表通道上一位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22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同大家提到这样一个细节。”

在以总书记讲话中的一句话开篇后,接下来引出让总书记印象深刻的这句话:“这位代表对记者说湖北救治的80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有3000多人,其中一位87岁的老人,身边10来个医护人员精心呵护几十天,终于挽救了老人的生命。”以总书记转述的这位代表的话语为过渡,接下来引出了“人民至上”这一意义重大的议题,出色地实现了“以小见大”“小中有大”,较好地达到了预期传播效果。

其二,找寻“联系点”设计选题。在信息过剩的新媒体时代,“爆款性”报道多数都与受众存在着一定的或易激发情感共鸣,或易体现利益共享的“联系点”。

现有研究发现,情感在传播中有着重要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人们的选择性感知、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以及后续行动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在人们面对一则信息时,其内心固有的情感会率先启动,对该信息做出初步判断,因此,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就需要在清晰把握目标受众情感特点的基础上,寻找新闻事件与目标受众之间可能存在的或情感、或利益方面的“联系点”,并将其反映在具体叙事中,以此来实现报道与受众二者之间的认同,达到提升传播效果的目的。

在获奖作品《办了会员卡老板却“跑路”,怎么办?》中,记者将近年来社会上经常出现的消费者办会员卡后消费机构却倒闭或关门,以致会员卡中的费用得不到让人满意的处理这一现象作为选题,从人大代表的有关提案和司法部门的解答角度为消费者“支招”。由于选题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存在着密切关联性,因此该报道很容易引发群众的感情共鸣,有利于后续的分享、转发、再传播,从而也就容易形成“朋友圈”热点,达到扩大传播效果的目的。

二、视觉化叙事——多层面讲故事

现实生活中,讲故事的方式常常能够决定故事精彩与否,所以用什么样的叙事方法讲故事至关重要。纵览本届获奖作品,在故事化叙事方面采用了如下一些能带给读者以“视觉化”感受的做法。

(一)刻画细节展现重点

新闻写作中的细节主要是指人物、事件、场景中有意义的细微之处,它可能是人物的言谈举止,也可能是事件的一个细小情节,还可能是关于人物、事件的一块“切片”。细节应用得当,新闻报道就能够生动地再现事实的独特性、深刻性、丰富性,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本届获奖作品中,诸多报道都比较重视细节刻画,特别是在抓人物的动作细节、言语细节、外貌细节方面做的尤为出色。

1.精選动作细节

所谓动作细节即通过细致的人物动作刻画来凸显人物特色,体现事件特点。

在作品《“船访”扫除履职“盲区”   陆海共解渔民“心事”》中,记者写道:“‘现在休渔期,正是走访渔民难得的好时机。7月30日一早,台山市川岛镇人大代表、沙堤村渔民陈文积驾船,开始了两周一次的例行选民走访。”“缓速靠近,套绳固定,船舷还没贴紧,陈文积便麻利地跃进了渔民林计仲的船中。拿上几把矮凳,在船头的甲板上,一场接访开始……”记者通过这样的动作细节描写,向读者展现出了人大代表陈文积做事干脆的职业特点和积极履职的工作精神,起到了“于无声处见精神”的作用。

2.巧选话语细节

新闻人物的一些经典话语往往对表现人物内心特色,深化报道主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抓准主要新闻人物所说的代表性、经典性话语并将其引用在报道中,对深化报道主题,提升报道的可读性有着积极意义。

研读本届获奖作品,我们会发现多数报道很重视新闻人物直接引语的应用,有些甚至直接应用在了标题中,例如:《“这位代表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谈人民至上》《“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代表团》《我们的票没白投》《“法律法规不是背一背就行了”》等均将最能表现报道主题的新闻人物的话语用作了标题。这一做法不仅大大增强了标题的吸引力,而且还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地点明了本报道的主题,起到了其他表述方法难以达到的作用。

此外,在一些获奖作品的开篇,记者也比较重视细节性话语的选用。例如,在《如何挑起“金扁担”——扎根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共话“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一文中,记者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选用了习总书记讲话中这样一段原话,“我当时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他们讲了几个心愿。第一个目标就是希望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别管吃什么,半年糠菜半年粮也好。再进一步,当地的土话叫吃‘净颗子,就是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第三个目标,他们认为那就高不可攀了,‘想吃细粮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说是下辈子的愿望。”“这些我们都一一实现了。我当时和乡亲们说,你们再努力想想呢,将来还想到什么境界?他们说,那就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

一段通俗易懂的直接引语不仅说出了当时群众的期盼,而且今昔对比鲜明地展现出了国家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起到了“细节性事实胜过千言万语”的作用。

3.妙选外貌细节

新闻报道离不开人物,如何让读者对报道中的人物有一个清晰而直观的认识是记者写作时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方面。对此,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纽约时报》记者里克·布拉格曾回忆说,在他刚刚做记者的时候,一位经验丰富的报纸主编告诉他,优秀的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是:要展现,不要讲述。给我看你所看到的一切,用文字描绘一幅画面,然后我就可以跟随你的脚步。

在这方面,部分人大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也给我们提供了范例。在《人物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见证人”申纪兰和西沟村的变迁》一文中,记者在对申纪兰进行外貌描写时写道,“一头短发、一双布鞋、蓝色西装、青色裤子,申纪兰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装扮。”仅用16个字就言简意赅地将申纪兰的外貌特征展现给了读者,而紧随外貌描写之后出现的“申纪兰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装扮”这句总结性话语更是将申纪兰的性格特点巧妙而隐讳地告知了读者,让读者在文章开篇就对申纪兰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初步印象,为后续更好地了解她做好了坚实的“理解性”铺垫。

(二)再现场景讲透事实

事实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讲好故事,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向受众讲透新闻事实,尤其是要重点讲好事件为什么发生、事件又是如何发展的两大要素。不过,如何在讲透事实真相的过程中融入故事性手法,提升报道的可读性呢?本届获奖作品中相当多的作品都采用了“场景叙事+写实手法”的融合性手法,即将记者所见所闻,借助写实笔法,为读者构建起逼真的视觉化场景,让其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阅读感受。

在《让三江源称为野生动物的乐园——省人大常委会野生动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系列报道之四》一文中,记者在开篇写道,“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隆宝湖畔,蒙蒙的金光衬着这一片圣地,明净的天空,软绵绵的白云,风儿吹起,云朵如小船一般在湖内轻轻荡漾……”白描式的手法,简洁明了的行文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了一幅隆宝自然保护区内水墨山水画般的场景,有着突出的故事感、可视感。

正是借助写实色彩突出的场景描写,隆宝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成绩也自然而然地展现了出来,为后面“保护动物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一直保护它,守护它,为野生动物们提供一个美丽的家园”的报道主题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同样,在获奖作品《生死关头,她一把推开工友……》中记者这样写道,“6月1日晚7点半左右,侯艳梅正带领员工装卸一批新到的垃圾桶,突然,一摞叠放在公司场地,总重达200多公斤的垃圾桶滚落、砸下。生死关头,侯艳梅大叫一声‘小心,一把推开身边的同事,自己却不幸被砸倒在地。”

借助这种再现式的场景描写,让读者在了解事件发生时的情景时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危机的场景,果敢的举动,寥寥数语即勾勒出了事件当事人不怕危险、无私无畏、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对深化人物精神和报道主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三、注重服务——多维度写故事

刘少奇在其《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你们写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同样,中国记协制定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第一条也写道,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根本准则,这一条体现了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念,解决了“为谁”而从事新闻工作的问题。可见,为人民服务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新闻界的重要职责所在。

到了新媒体时代,媒体的服务性更是提升到了“竞争利器”的高度,用报道为民服务,以平台为民解忧……各类体现服务性的方法纷纷亮相,从本届人大新闻奖的获奖作品看,以具体报道凸显服务性功能是多数报道具有的共性特点,也是其讲故事的侧重领域。

其一,结合具体工作为政府机构提供决策性服务。

在当代社会治理中,媒体的报道往往是政府机构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来源,对政府做好相关工作有着“舆论池”和“智囊库”的特殊作用,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言,这一作用同样十分突出。

纵览本次获奖作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定实践——对河北省正定县人大工作创新实践的调研》《1175名人大代表加入乡镇治理“大合唱” 象山首创“代表督事”破解“民生小事”》《四川省人大会议旁听制度不断完善,民意沟通渠道通畅——公民旁听成常态》《谋划超前一步 行动行前一步——北京市探索“专班制”推进地方立法侧记》等报道都很好地体现出了媒体如何通过具体的报道,为政府提供有关服务。

例如在《谋划超前一步 行动行前一步——北京市探索“专班制”推进地方立法侧记》中,報道以“街道办事处条例、物业管理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每部法规,一个专班,两位组长,一个目标,全市2019年的立法工作,亮点频出”这样具体而贴近性十足的工作开篇,即摆出了具体工作,又契合了新闻报道中把有重要新闻价值的新闻要素放在起始段落的基本要求,同时正文中又把专班怎么运转、立法工作如何提质增效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其他地区的相关工作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可借鉴作用,服务性色彩较为突出。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为政府提供服务方面,增加故事色彩,迭代升级“宣传”手法也是上述优秀新闻作品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借助具体、鲜活、贴近性突出的事例,再辅之以或者故事味十足,或者描写性突出,或者悬念化鲜明的叙事方法,报道不仅大大增强了可读性,而且还巧妙地将宣传内容有机地融入了报道中,起到了传统“模板式”硬宣传难以达到的效果。

其二,践行贴近原则为群众提供实用性服务。

贴近性是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受众在地理上、心理上越是接近,该事件的新闻价值就越大。在激烈的媒体竞争时代,贴近性正在日益呈现出更注重心理上的接近性,更注意“接近性+服务性”的跨纬度融合的发展特色。

在这方面,《“三方共议”解决“天大小事儿”》《办了会员卡老板却“跑路”,怎么办?》《为了一条鱼,上海立了一部法》《“独唱”变成“大合唱” 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等报道均在“接近性+服务性”跨纬度融合方面做的较有代表性。其中,《“三方共议”解决“天大小事儿”》在开篇写道:“旧小区地下管网老化需要改造维修、无照废品收购点卫生环境差、抚顺小学门前商贩占道……”《办了会员卡老板却“跑路”,怎么办?》也在文章开头写道,“在健身房办了会员卡,健身房却突然倒闭,老板‘跑路,消费者的预付卡费怎么办?这样令人烦恼的‘小事,相信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过。”

由于上述现象、问题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高度贴近性,因此也就很容易激发读者读下去的欲望,加之记者又在具体的写作层面采用了以突出内容对读者工作、生活的实用价值为核心,以故事性方法、故事性语言为外围的写法,因而这些特殊建构的“故事”也就自然而然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其传播效果也会随之被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纵览第30届人大新闻奖中获奖的报纸、通讯社作品,我们会清晰地发现,多数获奖作品都采用了“故事中挖掘选题——故事中探寻角度——故事中梳理框架——故事中陈述事实——故事中彰显服务”这种“五点连线讲故事”的方法。实际上,“五点连线讲故事”的方法不但适用于人大报道,而且同样适用于纸媒的其他报道,只要记者能真正将其“入脑、入心、入手”,那么纸媒的内容质量必定会有一个跨越式的提升,产生现象级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2]高钢.新闻写作精要[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罗以澄主编.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江鸿,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内蒙古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洪越,《新闻论坛》杂志主任编辑;白洁,《新闻论坛》杂志编辑

编辑:文  言

猜你喜欢

纸媒讲故事方法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新媒体营销新形式
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