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直播节目的发展趋势探究

2021-04-29喻培家

新闻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大巴车大巴党史

【内容提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融媒体产品《乘着大巴看中国》,影响广泛。本文认为该产品运用了选择不同领域的嘉宾、联动多个城市、深化原有IP这三种生产策略。根据该产品制作生产的创意与效果,认为在未来的融媒体直播节目中,多场景交替将被更广泛地应用,新互动形式将更频繁地出现,主持人将被要求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

【關键词】央视频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融媒体

一、引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把握时机,充分运用新兴融媒体手段,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间接续奋斗的生动故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推出融媒体创新产品《乘着大巴看中国》,于4月29日正式启动,先后在上海、柳州、于都、广州、泸定等地进行直播。节目采取“移动式访谈+线上线下融合式互动”的直播策略,以央视频大巴车为移动演播室,将流动的城市画面作为实时变化的演播室背景,带领观众探访中国共产党百年间的一系列关键地标。其中的两次直播,仅在微博这一个平台,就分别获得了10万和8.4万的观看数,其衍生视频在微博上也都收获了数以万计的播放量。新华网、中青网、中国网、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对这次直播进行了报道。

本文聚焦央视频《乘着大巴看中国》这一媒介融合产品,从技术、内容和场景营造方面入手,提炼其成功背后的媒介生产与传播规律,并进一步对融媒体时代移动直播节目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分析。

二、《乘着大巴看中国》如何讲好百年党史

《乘着大巴看中国》在节目编排上做出尝试,取得突出效果。提炼总结其生产媒体融合产品的思路,可以为探索融媒体移动直播节目提供启发。

(一)汇集各界嘉宾,讲述百年故事

要把党史讲得生动而鲜活,是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内的多家媒体共同面临的问题。央视频《乘着大巴看中国》把直播全程定位为“红色记忆之旅”,汇集多方嘉宾跨界联动,而不同类型的嘉宾在直播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他们的参与为节目带来了情节感、故事感,为观众打造了沉浸式的党史学习课堂。

在出镜人物的编排上,除了央广总台的主持人小鹿全程担任主持,其他嘉宾都被安排在不同场景和时段出现。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的会议纪念馆,各个的党史专家、纪念馆工作人员适时出现,为嘉宾和观众讲解答疑。青年演员、新生代歌手等来自不同群体的嘉宾先后加入直播场景,在实地浏览学习的过程中,代替从不同移动端接入的观众向党史专家提问。这些年轻嘉宾以自身的影响力带动节目流量,同时也给收看直播的观众树立了正面的学习榜样。见证上海发展变迁的男女高音歌唱家和电视台主持人在最后加入,他们以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和大家一起回味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嘉宾们集结在一起,整个直播流程以“到打卡地收集印章”为线索,实现丰富而又统一的情节呈现。可以说,不同类型的嘉宾共聚一堂,丰富了党史学习的视角,激活了这一移动的党史课堂。

(二)多城联动打通丰富场景

黄旦所说的“时钟”到“因特网”的隐喻或许不仅体现在新闻业中。①互联网的发展为媒体打通不同空间提供了可能,当下常见的直播内容所体现的“同时速度”根本无法用传统的、历时性的钟表时间来理解,传统单线性的时间感正朝着无数个“同时发生”进行转变。这种时间感的巨变也体现在《乘着大巴看中国》中。4月29日,除了大巴穿梭的上海这一主会场,节目在柳州、于都也设立了分会场同时进行直播。观众可以在央视频直播间选择不同通道来观看不同会场的实况,主会场也会适时地把画面切给分会场,实现三城联动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场景。

在上海,镜头去到陈独秀旧居,回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机关刊物《新青年》的办刊经历;去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了解《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第一次翻译和刊印时、一大召开后又临时换址的故事;去到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聆听首部党章诞生和保存的曲折历程;去到中共四大纪念馆,回顾艰难寻觅四大会址的经过;最后去到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在同学们表演的大型交响舞蹈诗《黄河》中感受爱国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巴车行进于各个地标间的过程中,节目通过猜歌名游戏和主题问答的方式与观众互动,一方面让观众熟悉经典红色音乐作品,一方面拉近节目与央视频用户间的距离,贯通线上线下空间,增加用户黏性。

在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于都,观众随着镜头在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感受红色使命,在于都河体会长征起航前的艰辛困苦,在新长征中学带领同学们一起重温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广西柳州,嘉宾走过“红军桥”,游览“红军亭”,体悟30年代时的军民鱼水情。又走进“螺蛳粉”生产车间,近距离观看螺蛳粉的生产流程,将这张“可食用的城市名片”送到央视频用户面前。

丰富的场景呈现可以看出,这三座被选中的直播联动城市都既有深厚的红色底蕴,也能与广大观众的现实生活紧扣。这种编排在吸引观众兴趣的同时,也把党史知识寓教于乐,多面向地呈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

(三)央视频大巴车IP在宣传报道中的再深化

央视频大巴车的IP打造早在2019年的10月底,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前。当时,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特别节目《客从海上来》,让主持人在大巴车上与多位嘉宾共话进博会。大巴车的一层是导播间和工作区,二层的乘客乘坐区域即是露天演播室。将开放的城市背景作为演播室,为节目画面赋予了天然的烟火气息。进博会期间,央视频又把大巴车打造为“流动的海派咖啡馆”,在上海街头吸睛无数。2020年,大巴车再次亮相进博会,沿着精心选择的行进路线,从美食、文化、科技等多个维度展示进博会的亮点和上海魅力。②

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央视频大巴车又被赋予新的使命。4月29日,大巴车把主持人和嘉宾载到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又到《永不消逝的电波》真实发生地,线上直播间的嘉宾抽奖互动也在大巴车上完成。5月29日,大巴车又开到广州和泸定,带领观众打卡大渡桥、重走茶马古道。

突出对大巴车的运用,是央视频为《乘着大巴看中国》造势引流的关键创意,这在央视频的官方微博上得到体现。微博文案中,巧妙运用“发车”“大巴车又启动”“猜猜大巴车会经过哪里”等表达,时刻体现大巴车这一关键要素。宣传海报中,行进中的大巴车或是和印着目的地照片的大巴车票,或是和数字形状的车道共同占据了画面最核心的位置。“赶紧上车”这样的“乘车”元素也出现在嘉宾預告短视频的口播文案中。

在这样的精心安排下,央视频大巴车无疑成为央广总台的引流“利器”。大巴车还会去哪儿?还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还将向世界展示怎样的中国?这些是央视频要思考,也是让广大观众所好奇的问题。

三、融媒体时代移动直播节目的发展趋势

5G融媒体直播及节目中运用的各种创意,实际上为央视频宣传报道工作增色,也为节目组带来很多新挑战。在未来,更与时俱进的传播技术会为这类节目提供更多新的可能性。

(一)多场景交替将被更广泛地应用

互联网用“连接一切”的方式重构了社会,重构了市场,重构了传播形态。③多场景的直播对观众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996年的春晚,三地互传直播就已经实现,甚至还出现了三会场合说相声、合演小品、合唱一首歌的节目形式。这种节目编排形式在后来并没有继续沿用,但多场景的交互直播却渐渐出现在更多晚会和节目中。在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中,电话连线、视频连线也是早已有之。2013年,《新闻联播》节目在开播的第35年第一次引入直播连线。这档标志性的电视新闻节目对这项技术的运用,也说明多场景的实时交替直播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如果说1996年春晚的尝试是为了让春晚走出北京,让全国更多的观众更切实地感受到春晚的氛围以形成举国贺岁、神州同庆的效果,那么央视频《乘着大巴看中国》选择的三城联动形式则是为了讲好更充实、更生动的线上党课。这种基于一个主题、选择多个场景实时联动的节目形式,在技术能力已经得到充分保障的今天,很可能会被运用到更多主题、更多类型的直播节目中。

(二)新互动形式将更频繁地出现

从“读者来信”到“读者来电”,从“发送短信为你喜爱的选手投票”到“在直播间发送指令参与抽奖”,各类电视节目从未放弃对更好的互动形式的探索,节目与观众互动的方式的变迁是中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进步的映照。

观众提问、嘉宾作答,已经是视听节目中广泛运用的互动手段。如中央电视台《中国舆论场》甚至把观众提问作为推动节目流程的方式,在对观众提问的选择上还会特别注意不同平台间的平衡。在《乘着大巴看中国》中,与央视频直播间的观众实现互动的主要形式是猜歌名游戏和知识问答,参与互动的观众有机会被选中获赠央视频的衍生文创产品。或许因为已经设置了较多的嘉宾和场景,且受限于节目时长,节目没有再邀请直播间的观众参与提问。但如果能加入这一环节,《乘着大巴看中国》会更贴近节目组所强调的“课堂”二字。

无论如何,科技发展的步伐不会停止,更多样、更先进的互动手段一定会广泛出现在未来的直播节目中,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收看体验。

(三)主持人将被要求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直播中,主持人需要快速领会信息并准确向电视机前的观众播报,这种工作形式对主持人要求本就不低。在融媒体时代,丰富的节目形式对主持人来说要求会越来越高。在《乘着大巴看中国》中,主持人小鹿姐姐不仅要对不断变化的现场环境进行解说,与嘉宾展开访谈时得注意不能顾此失彼,甚至耳朵里听着导播的指令时,眼睛还必须留意手机屏幕,以保证和直播间观众的实时互动。且这场直播,一播就是四个小时。

这种高强度的直播与小鹿姐姐过往在摄影棚里录制的少儿节目天差地别。这需要主持人除了基本的专业素养,还得具备一定的现场应变能力。就《乘着大巴看中国》来说,节目组设计的多城联动、嘉宾互动,无非都是真心实意地想要给观众上好这堂线上党课。既然是存在社教属性,节目就必须考虑到信息传递的效果。各种新兴技术和特定情节的加入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完成传播任务,也是为了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并唤起共鸣。如果这些设计反而降低了向观众传递信息的效率,就无异于舍本逐末。而要在如此多场景、多手段的运用中保证节目效果,让节目能立得住,主持人就异常关键。在《乘着大巴看中国》中,小鹿姐姐坐在驶向最后一站的大巴上,回顾这趟旅程并从情感体验的角度作出总结,是节目中成功的内容升华。

四、总结

央视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出的《乘着大巴看中国》节目运用邀请多位各界嘉宾、三城联动打造丰富场景、深化央视频大巴车IP等策略,为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线上百年党史直播课。这种别具一格是基于我国传播技术的发展进步而得以实现,在未来的融媒体移动直播节目中,多场景交替会成为更多节目的改进趋势,线上线下互动形式会更丰富多元,综合素质更高的主持人也将成为时代的新需求。

注释:

①黄旦.重造新闻学——网络化关系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15,37(01):75-88.

②央视频. 速速上车!央视频“流动的海派咖啡馆”大巴再次启程[EB/OL]. (2020-11-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666663388676269&wfr=spider&for=pc.

③喻国明,梁爽.移动互联时代:场景的凸显及其价值分析[J].当代传播,2017(01):10-13+56.

作者简介:喻培家,中国传媒大学2020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徐  峰

猜你喜欢

大巴车大巴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小伙截停大巴救下全车人
“大巴”火烧奇案
追大巴的爷爷
吓死宝宝了
女巫外卖之大巴司机
系列幽默漫画大巴来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