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综艺”的话语转向与创作桎梏分析
2021-04-29吕梓剑戴颖洁
吕梓剑 戴颖洁
【内容提要】随着女性主义的觉醒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趋利的资本集团顺势打造了一批以女性话语为主导的“她综艺”。这类节目一面通过传统性别议题的再现与颠覆,尝试打破大众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一面通过展现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在宣扬女性多元价值的同时,提升着女性的自尊和自信。然而,现实社会中父权制的统治地位已根深蒂固,父权制话语仍渗透进了“她综艺”的表达体系中,女性议题出现同质化桎梏,这意味着社会性别仍在操演下形成二元差异;与此同时,消费主义的本质并未改变,女性依旧陷于被物化的瓶颈之中。在此逻辑下,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在分析“她综艺”创作策略与话语转向的基础上,尝试指出当前“她综艺”存在的隐性问题。
【关键词】她综艺 女性主义 女性话语 消费主义 综艺节目
随着“禁足家庭-自由出入劳动市场”的社会地位转变,女性通过参与社会生产实践获取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并且在社会的方各面渗透着更为深厚的力量。伴随着消费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凭借着强大的大众媒体消费能力①,成为各类媒体娱乐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一向趋利的媒介机构开始迎合女性受众的审美和需求,打造了一批“她题材”的综艺节目。2019年《乘风破浪的姐姐》一炮走红,打响了“她综艺”浪潮的第一枪,独立自信的女性形象受到女性观众的追捧;而后,《脱口秀大会》中选手杨笠的性别言论成为互联网讨论的焦点,“男人这么普通却这么自信”等发言备受争议,两性议题一度被推向舆论高潮。随后,媒介资本瞄准女性市场,“她综艺”不断涌现。这些综艺以女性为节目主体,聚焦各类社会话题,反映了当下女性的社会问题与发展需求。本文将站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分析“她综艺”的话语转向与创作策略,并结合相关理论工具,探讨“她综艺”背后的创作局限与性别管控问题。
一、“她综艺”中的创作策略与话语转向
过去,在本质主义的观点下,男女性别的二元划分成为必然,女性身体也自然成为父权制话语霸权下的牺牲品。劳拉·穆尔维提出男性凝视理论,认为男性观众会将自己代入男性主角,并肆无忌惮地把自己的嗜好投射于荧屏上被物化的女性角色之上,女性成为了被男性凝视的对象②。而建构主义的出现指出了社会性别被“操演”的事实③,通过与消费主义的联合,揭发了父权制话语霸权下对女性的隐藏规训,男性凝视出现降级;女性则凭借强势的经济地位和消费行为代替男性,成为媒介资本的服务对象,并趁此利用媒介工具,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欲望。而“她综艺”作为女性表达欲望的媒介产品,通过各种隐喻手段拔高节目中女性的地位,赋予女性凝视女性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男性观众被排斥在外,凝视不再是男性特权。在女性的逻辑主导下,“她综艺”的话语范式自然倾向于女性,这在节目的创作逻辑和女性形象的媒介建构上得到体现。
(一)聚焦女性议题,打破性别偏见
“她综艺”从女性视角出发,将受众清晰地定位为女性,关注女性社会痛点。在叙述逻辑上,“她综艺”有着相同的范式,它们以女性为叙述主体,先指出传统女性议题中的性别偏见,再试图颠覆刻板印象,重塑大众对女性的认知,以解救束缚于被动话语地位而长久失语的女性群体。例如,《乘风破浪的姐姐》反映了“30+”女星的职业困境,并通过“三十而骊”的价值观输出,破除社会对女性的年龄限制与性别偏见。节目在试图淡化女性的年龄限制,打破传统父权制话语逻辑下女性普遍存在的年龄焦虑局面,并不断强化女性的自我,促使女性从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同样,《听姐说》对准女性的自我表达和观点输出,以脱口秀的形式外壳切入社会热点,探讨了有关单亲妈妈、女性年龄、外貌身材等女性议题,并尝试宣扬积极正面的社会价值观。由此见得,“她综艺”的话题内容多来自当下的社会现实,节目通过“再现-打破-重构”的叙事结构,对两性关系与大众认知进行调整、修正与再生产。
(二)释放女性魅力,塑造独立形象
媒介作为一种建构社会性别的社会技术④,在迎合女性观众审美的过程中,不断对女性形象进行重构,以打破传统的女性刻板形象,并借此向父權制霸权进行反抗。过去,在男性目光的凝视下,节目所再现的女性形象多为“传统的妇女形象”,她们感性、温柔、缺乏独立性;而当下“她综艺”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多为独立自信、千人千面,这既顺应了现代女性的取向偏好,又进一步宣扬了女性独立的思想,对促进女性主义的发展、颠覆父权制主导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姐姐们“霸气侧漏”,散发着独立、自信的魅力,对于“你想成为C位吗”这一问题,姐姐们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心中的欲望,如阿朵认为“谁都想坐C位”。在《姐妹们的茶话会》中,不同国家的青年女性围绕一些社会现象积极畅谈女性价值,展现了当代女性的独立思想,以传递多元包容的社会价值观。因而,“她综艺”中的女性往往都表现出独立自信的一面,这些女性形象宣扬着“她价值”,更易受到当代女性观众的追捧和效仿。由此可见,在过去,荧幕中的女性角色多为取悦男性受众,而随着女性凝视地位的提升,这些女性角色开始倾向于取悦女性,女性的价值不再被男性定义。
二、“她综艺”背后的创作桎梏
(一)性别管控下的议题桎梏
当下,“她综艺”的节目议题并没有跳脱父权制社会下传统议题的范畴,内容同质化成为性别管控下的节目通病,婚姻、家庭、外貌、年龄仍旧是大多数节目的讨论话题。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姐姐们的日常话题依旧围绕家庭和男性,例如姐姐们给李斯丹妮介绍对象、伊能静和王智与自己的孩子视频通话、“姐夫们”接连为姐姐们打气助威;再如,《妻子的浪漫旅行》《婆婆和妈妈》等节目直击女性婚恋话题,展现了当代女性的新型婚恋观与家庭观,然而在这些节目中,扮演父亲或者丈夫角色的男性仍坐拥凝视特权,站在“上帝视角”来观察女性行为。由上可见,女性议题范畴有待拓宽。朱迪斯·巴特勒认为,社会性别是操演出来的,父权制利用话语的可塑性将女性排除在外⑤。按照她的观点,父权制的话语霸权极为隐蔽地操控着社会趋向性别二元化,这也意味着,若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则应弱化议题的性别差异性,避免对两性进行议题分类。
(二)消费主义下的消费延续
让·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下,女性在父权制的压迫下被奴役,女性身体成为美丽的消费品⑥。过去,男性凭借优越的社会地位获取了凝视女性的特权,大众媒介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而今,“她综艺”将男性受众排斥在外,让女性同时扮演“凝视者”和“被凝视者”的角色,消费主义则顺势伪装成女性主义的“拥护者”,变着法儿地消费女性,并美其名曰“为女性发声”。换言之,在“她综艺”中,消费主义的趋利本性并未改变,只是将消费手段包装成了更委婉的形式。例如,《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女性依旧要以传统父权制的审美来规训自己,她们时刻控制饮食、保持身材,并依旧用父权制的一套标准取悦未察觉的女性。在《听姐说》中,徐冬冬毫不介意地对自己的身材进行调侃,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消费的主体发生改变,但是消费的本质依旧暴露无遗。再如《我是女演员》,一面标榜“展现东方女性美学”,一面又以男性的视角来传达“何为美”,可见男性的话语依旧在“她综艺”中渗透⑦。因此,消费主义视角下,“她综艺”仍然延续了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和消费,女性并未逃脱“被看”的现实,在此过程中,父权制话语仍然植入其中且不易察觉。
(三)女性题材中的男性角色设置
“她综艺”的服务主体是女性,女性话语理应放在至高地位,如果依旧让男性扮演主导者,以男性视角凝视女性,则背离了“她综艺”解放女性的初衷,男權的本质并未改变,女性被男性定义的境遇将依旧存在,最终女性观众会因产生背叛感而纷纷“离场”。例如,在《我是女演员》中,节目组请了三位男星担任评委,女演员们依旧需要按照男性标准以取悦男性,该节目也因此遭到了女性观众的猛烈抨击。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她综艺”中女性对所有的男性角色都抱有敌意。例如,黄晓明因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扮演“端水大师”的服务型角色而大受女性追捧;大左在《姐妹们的茶话会》中充当了姐妹们的“闺蜜”一角,因而并未引起女性观众的反感。由此可见,“她综艺”中的男性应适当扮演服务型角色,而非担任评议型或操控型角色,以避免出现喧宾夺主抢占女性话语权的情况,激起女性观众的反抗意识。
三、结语
当下的“她综艺”以女性作为主体,不约而同地迎合着女性受众的价值取向与审美需求, 一面围绕女性议题,通过“再现-打破-重构”的操作逻辑尝试颠覆父权制话语体系下衍生的性别偏见;一面塑造着积极的女性形象,以反抗男性的凝视与定义,宣扬更多元的“她价值”。所以,“她综艺”的价值在于它们促进了女性主义的觉醒,在反映女性社会问题的同时,借助涵化作用,激励着女性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社会的生产活动之中,并勇于与父权制作出反抗。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也有部分节目为赚取利润,将“女性主义”视为获利的风口,它们用更为隐蔽的机制掩盖着消费女性的本质,父权制的观念依旧渗透进节目的话语表达中,这种“她综艺”穿着女性主义的外衣,实则依旧是父权制话语体系下的傀儡。因此,“她综艺”应明确节目创作方向和社会价值,在为女性维权的路上献出微薄之力。
【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杂合化:全球节目模式本土化生产的权力博弈”(项目编号:20HQZZ08)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杨淑云.女性综艺的异军突起:综艺《青春有你2》中的女性主义研究[J].视听,2021(01):32-33.
② Mulvey,L.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J]. Screen,1989,16(3):6-18.
③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M].宋素凤,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34.
④祖伦(Zoonen,L.v.).女性主义媒介研究[M].曹晋,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5.
⑤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M].宋素凤,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35-36.
⑥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第四版)[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9-131.
⑦曾默加,胡倩倩.女性媒介形象的多维解构与建构——对“她综艺”热播的思考[J].现代视听,2021(04):37-42.
作者简介:吕梓剑,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戴颖洁,浙江大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白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