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与创新
2021-04-29李晓村
【内容提要】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发布和《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出台,我国的媒体融合进入了新阶段。新时期的媒体融合要进一步抓好机制体制改革、采纳新型技术、创新媒介产品、深耕产业化运作。同时,新时期的媒体融合必须在坚持党管媒体和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完善“新四级融媒”的格局结构、建构一体互通的新型主流媒体体系。
【关键词】主流媒体 深度融合 2.0阶段
一、媒体融合的新思路
从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国的媒体融合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在这段时间内,党中央一直十分关心媒体融合工作的推进进度,对深度融合和全媒体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作出重要部署。媒体融合的改革实践获得了突出的业绩,但也存在必须攻破的壁垒、障碍和约束。为了推进融合工作向着更深层次开展,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工作局面,牺牲部分原有利益。①当下,媒体融合已经进入2.0阶段,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媒体融合工作。本文认为,主流媒体的深度改革要持续推动机制体制改革、坚持采纳新兴传播技术、不断创新媒介制品、重点抓好媒体运营。同时,媒体深度融合必须坚持党管媒体的核心原则,以社会效益最优为基本方向。
二、媒体融合的2.0阶段
(一)机制体制改革是媒体融合的重中之重
通常来说,整体运转框架无法保持流畅,思想上无法跟进时代前行的步伐,内部改革无法全面展开,这些因素都会成为媒体融合无法有效推进的关键问题和核心难点。而融媒体的出现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②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融媒体的体制机制应该与时俱进,与行业特色、区域社情、媒体发展规律结合起来,例如,改革可以将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引入传统主流媒体之中,实行有多大权力就要承担多大责任,相应的也就享受多大的福利待遇,最终的待遇是根据具体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质量来确定的,这样才能够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③
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总台在部署融合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将深化经营理念和机制创新,着力实现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的改革重构。在融媒体改革过程中,总台对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进行了新规定。同时,各中心的成立和召集人的相继到位,也表明总台的改组基本完成,向着实质性推进阶段又迈进了一步。
(二)技术更新是媒体融合的基础工程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状态下,各种新兴媒体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比较熟悉的资讯获取方式,而传统意义上的资讯信息传播方式在市场中的占比份额开始慢慢衰退,为了能够齐头并进,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就需要对现有的主流媒体怀着开放式的观念,扩增信息传播渠道,实现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实现传播范围对社会各个角落的全覆盖。
首先就是要构建属于自身的信息化相关技术框架,建设自己的“中央厨房”。地方传媒尝试以广播电视台为基础,将内部报刊社、报道组、记者站、舆情中心等新闻宣传机构进行合并,将它们所拥有的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种能够在网络空间中与民众进行沟通交流的相关网络资源相互融合,进行“共同共融”的统一式管理,实现采编制播全高清化、网络化、共享化。在“中央厨房”的支持下,主流媒体要不断改良运行机制,革新以往的工作任务安排及调度方式,着力于打造一体化的全新指挥体系,最终实现工作任务最小化,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发展局面。其次,融媒体改革要打造移动优先的新媒体传播矩阵。主流媒体要积极推动资源、技术、力量向移动端倾斜,在自有APP为核心的基础上,形成渠道丰富、覆盖广泛、载体多样的移动传播矩陣。新的移动传播矩阵不仅要对内实现数据的共享共建,资源互通、技术运营互助,对外也要打通城市的政务和服务、对接市内主要职能单位和行政机构。第三,融媒体要强化多屏联动,扩展全新融合方式。从自身来说,要实现多形态的内容传播方式;从对外沟通来说,要实现与不同平台的同步连接,媒体融合要强调“融合”而不是“取代”,坚持推动“大屏带小屏、小屏通大屏、多屏联受众”的全方位互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直注重推动技术工作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深化构建“5G+4K/8K+AI”战略格局。总台认为,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成为推动总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并为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三)创新媒介产品是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广大群众获取相关资讯的重要窗口,并且也更喜欢能够进行参与互动的方式,在观念格局上已经与以往的资讯受众大有不同。为了能够在传播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传统媒体更应该注重发掘自身潜能,打造属于自己的传播特点,准确寻找合适的受众群体,在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上更加注重时代特色,紧跟时事,以全新方式实现对外传播范围的扩大化,秉承主流媒体应该具备的素质和素养,打造更加贴近时代脉搏的新闻资讯。根据媒体改革要求,对传统新闻采编流程进行再造,实现全媒体生产,跨媒体共享。④
首先,主流媒体要创新移动产品。例如,融媒体时期的新闻作业要解决长期以来电视时政新闻偏工作化、程式化、说教化,缺少高度、温度和鲜活度的现状。同时,新闻内容也要力求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融媒体的理念、思维做新闻,以用户的视角进行策采编发报道,以精品栏目带动精品节目生产,增加节目的黏性和吸附力,做到导向精确、传播到位。特别是在重大主题融媒体新闻生产中,想要持续发挥内容优势,增强影响力,亟需进行相应的融媒体调适,顺应趋势做出变革。⑤其次,主流媒体在深度融合过程中要创新传播方式与形式。例如,主流媒体要通过融媒体指挥调度系统,做到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社会热点等新闻内容快速呈现。融媒体单位还要组建融媒直播团队,推出新闻移动直播,让新闻传播更具原生态的现场感。第三,主流媒体要扎根地域,放大传播效应。例如,融媒体单位要尝试围绕地域性的特色与特征进行宣传,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为立足点,扩大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深化融合改革方面,就包括创新新闻播报方式和形式,即通过新媒体编辑改编、包装、切条对信息产品进行重制和再造。在此基础上,总台对创新媒介制品展开了“始于流量、终于质量,进而又推高流量”的融合传播新探索。
(四)产业化运作是媒体融合的“造血”思路
这些年来,传媒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并不是十分理想,媒体融合作为传媒行业变革的主要方式,要着重于实现媒体创作环节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努力提升经营效益,这样才能够为变革工作的开展制造出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在商务运营上,主流媒体要通过组织运作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竞争。首先,主流媒体可以尝试以“项目制”为抓手,提倡员工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实现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项目制作。地域性的传媒服务如影视、演艺、策划、咨询、技术等都应该被视为值得挖掘的经营性业务。其次,主流媒体要大力发展政务业务,尝试面向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和国企,为合作单位提供新闻宣传、活动策划等极具针对性的专业服务措施。第三,融媒体主动参与到不同产品的推广活动中去,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为商家提供全方位服务,利用传统传媒与网络传媒双重宣传措施,帮助推广和宣传相关产品。
按照正常情況来说,传统广电的原有业态较为单一,基本是通过“内容交换广告”的模式盈利。随着受众的分化,此业态的收益递减已较为明显。可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凝聚意识形态,而且要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整体上而言,总台按照责权配套、资源整合的基本原则,着手解决此前运行体制不统一、奖惩措施不合理、相关资源不充足的短板,打造全新的整体运行机制,实现综合影响力的全方位提高。
三、党管媒体与社会效益优先
我国的传媒系统都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喉舌”,肩负着为党发声、正本清源的使命。也就是说,传媒系统的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使官方倡导的意识形态在新的媒体格局中拥有主流地位,发挥引领作用。⑥因此,社会主义新闻制度下的融媒体必须要在党管媒体的前提下,坚守新闻宣传这一主业,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不能过分强调经营事务。但是从受众问题来看,目前信息市场竞争激烈,如果不适时而动,就传递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市场化改造,就会造成“没人听、没人看”的局面,把舆论阵地“拱手让人”。因而地方传媒也必须考虑受众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遵循市场规律。要达成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讲好本地故事,服务本地群众”。
四、结语
中国版图面积广大,经济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嗅觉敏锐,行动果断,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走在前列。但是,更为普遍的现状则是,很多地区的媒体都面临着缺人、缺钱、没思路的窘态,没有足够的能力实现业态创新,使得自身无法实现最佳的行业效果。我们要注意的是,疫情期间我国的主流媒体发挥了巨大引导作用,在宣传抗疫和健康传播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都是融媒体持续推进、形成新型舆论格局的成果。笔者认为,新时期的融媒体改革一定要持续推进,而且在具体操作中不能按部就班,也不能寄希望于某种单一模式,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应该在体制创新、技术应用、产品生产、产业发展等层面的不断调适中,不断凝聚主流意识形态,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增添媒体引导力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融媒体改革切勿造成浪费,即盲目追求硬件升级、平台拓展,而是要把握融合规律,将内容生产和分发放置于主导地位。要做好全方位的综合分析,以自身实际情况作为着眼点,着力打造周密的顶层架构,实现相关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避免形成故步自封而又沾沾自喜的虚假繁荣。
注释:
①刘珊,黄升民.解读中国式媒体融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07):1-5.
②尚策.融媒体的构建原则与模式分析[J].出版广角,2015(14):26-29.
③高福安,徐建华.融媒体经营与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编辑,2019(10):27-32.
④鲍新文.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2):44-48.
⑤栾轶玫,徐雪莹.关系视角下重大主题融媒体报道的变迁与调适[J].新闻与写作,2020(09):90-95.
⑥陈昌凤,杨依军.意识形态安全与党管媒体原则——中国媒体融合政策之形成与体系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11):26-33.
作者简介:李晓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视觉艺术编辑部编辑
编辑:徐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