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用针刺法和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2021-04-29陈家兴莫柏威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8期
关键词:阻型知母风湿性关节炎

蔡 宁,陈家兴,莫柏威,慕 宇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4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患者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其发生关节畸形,甚至会使其发病关节丧失功能[1]。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1/3 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患病的8 年内会丧失工作能力,有50%的患者在患病的10 年后可发生轻度残疾,多数患者在患病的17 年后可发生中度残废。中医认为,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证型为寒湿痹阻型。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同时,为其加用具有通阳行痹、祛风逐湿效果的中药可提高疗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具有温经通络、养血活络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2-3]。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联用针刺法和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 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被诊断为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2)患者有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2)患者不能配合治疗。3)患者合并有肿瘤疾病。将这68 例患者分为A 组(n=34)和B 组(n=34)。在A 组的34 例患者中,有男13 例,女21例;其年龄为40 ~65 岁,平均年龄为(51.64±3.64)岁;其病程为3 个月至4 年,平均病程为(1.69±0.15)年。在B 组的34 例患者中,有男14 例,女20 例;其年龄为41 ~65 岁,平均年龄为(51.94±3.72)岁;其病程为3个月至3 年,平均病程为(1.71±0.2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针刺治疗,方法是:1)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谷穴、后溪穴、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太溪穴、公孙穴、内庭穴、水分穴等穴位作为主穴,再选取其受累关节周围的其他穴位作为辅穴。2)指导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其针刺的部位后进行常规消毒。3)将毫针直刺入患者的穴位中,留针20 min,在留针期间以捻转的手法进行2 次运针,每天治疗1 ~2 次。在此基础上,为B 组患者加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进行治疗。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的药物组成和使用方法是:桂枝15 g、芍药15 g、甘草5 g、麻黄14 g、生姜15 g、白术15 g、知母15 g、防风15 g、附子15 g。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将药汁分3 次温服,每天服1 剂。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 ~2 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评分。1)治疗前后,采用数字法对患者的疼痛度进行评估,方法是:⑴医护人员先向患者讲述评分的细则。⑵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详细地描述自身疼痛的情况,并采用数字1 ~10 表示其自身疼痛的程度。1 ~3表示患者有轻度疼痛。4 ~7 表示患者有中度疼痛。8 ~10分表示患者有重度疼痛。2)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清C- 反应蛋白和血清类风湿因子的水平。3)治疗后,使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生活质量综合问卷的内容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况和物质状态四项内容,每项内容的分数均为0 ~25 分。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与A 组患者相比,B 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比较(分,±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比较(分,± s)

组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34 7.97±1.64 4.26±1.69 B 组 34 7.84±1.59 2.98±1.37 t 值 0.332 3.431 P 值 0.371 0.00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与A 组患者相比,B 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血清类风湿因子的水平均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比较(± s)

血清类风湿因子的平均水平(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34 15.97±3.79 12.57±3.64 314.57±16.97 214.84±21.67 B 组 34 15.74±3.74 10.69±3.19 313.64±16.58 199.68±21.65 t 值 0.252 2.265 0.229 2.886 P 值 0.401 0.013 0.410 0.003组 例数血清C-反应蛋白的平均水平(mg/L)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与A 组患者相比,B 组患者躯体功能的评分、心理状况的评分、社会功能的评分和物质状态的评分均更高,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s)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s)

物质状态的平均评分A 组 34 18.69±3.54 19.68±3.64 17.95±3.57 18.67±3.47 B 组 34 20.58±3.47 21.68±3.47 19.67±3.71 20.59±3.51 t 值 2.223 2.319 1.948 2.268 P 值 0.015 0.012 0.028 0.013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的平均评分心理状况的平均评分社会功能的平均评分

3 讨论

中老年人群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发群体。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数量是男性此病患者数量的2 倍及2 倍以上。活动受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主要症状,可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发病的早期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当其病情发展至晚期,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畸形、肌肉及骨骼萎缩,甚至可导致其发生残疾[4]。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机体引起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病症。该病变的部位在患者的关节和经络。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可分为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淤痹阻证和肝肾不足证,其中寒湿痹阻证最为常见。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主要有肢体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得寒疼痛加剧,得热疼痛减轻)、舌胖、舌质淡暗、舌苔白滑等表现。针刺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法。该疗法可通过毫针刺激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相应的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及脏腑功能等效果[5]。桂枝芍药知母汤由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等药材组成,其中的桂枝可化瘀、散寒止痛,麻黄可通利关节、散寒,芍药可养血养阴,知母可滋阴润燥,附子可温阳散寒,甘草可益气。有研究表明,用针刺法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内外同治,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疗效,还可保护其肝脏,增强其免疫力[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与A 组患者相比,B 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血清C- 反应蛋白的水平和血清类风湿因子的水平均更低,其躯体功能的评分、心理状况的评分、社会功能的评分和物质状态的评分均更高,P<0.05。这说明,联用针刺法和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降低其C- 反应蛋白的水平和类风湿因子的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阻型知母风湿性关节炎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5种重金属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知母多糖治疗糖尿病大鼠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