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2021-04-29魏琼英陈锦华叶向丽黄峥慧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普通型危重炎症

魏琼英,薛 聃,陈锦华,林 岚,叶向丽,黄峥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目前在世界全面流行。我国多版诊疗方案指出,COVID-19人群普遍易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下降,防御屏障功能下降,免疫相关细胞功能下降,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减弱,因此,老年人对感染的敏感性增加、耐受性下降,更易罹患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1-2]。目前,有关COVID-19的基础或临床研究不断报道[3-4],但是,针对老年群体的报道较少。老年人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死亡率更高[5]。本研究分析55例老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外周血中某些指标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进一步了解老年COVID-19。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2020年1月27日-2月24日福建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市工作期间收治的55例老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8.42±7.50)岁(60~90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6]确诊并分型:普通型(23例)、重型(16例)、危重型(16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KJTXGF001),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24 h内于清晨取空腹静脉血送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BC-5380,深圳迈瑞公司)检测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单核细胞计数(mononuclear cell count,MON);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16000,法国雅培公司)检测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CK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超敏肌钙蛋白(hypersensitive troponin I,hsTnI)、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EA);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DXI800,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检测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采用全自动血沉仪(SD-100,北京赛科希德公司)检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ESR);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S-2000i,日本希森美康公司)检测D-二聚体(D-dimer,D-Di);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Minividas,法国梅里埃公司)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上述检测均使用标准试剂盒并按照说明书操作。

2 结 果

2.1基本情况 3组患者中,危重型组男性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表1),而年龄大小对疾病严重程度无影响。55例中,有基础疾病的34例,其中高血压病20例,2型糖尿病9例,其他基础疾病23例,3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患者年龄、性别、并发基础疾病情况比较

2.2临床症状 55例中,发热46例(83.64%)、咳嗽42例(76.36%)、呼吸困难23例(41.82%)、胸闷11例(20.00%)、咳痰8例(14.55%),少数患者有呼吸系统以外的症状,如乏力8例(14.55%)、纳差5例(9.09%)、全身酸痛3例(5.45%)、头晕和头痛3例(5.45%)、恶心和腹泻3例(5.45%)。3组临床症状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3组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比较

2.3血液检测结果 55例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完成外周血相关指标的检测工作。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进展,外周血中WBC,NEU,α-HBDH,hsTnI,BUN和LDH的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而LYM的表达水平则呈下降趋势(P<0.05)。重型组及危重型组患者的ALB水平低于普通型组,D-Di和Hs-CRP的表达水平则高于普通型组;危重型组患者的CK,CK-MB,CREA,SF和PCT的表达水平高于普通型组及重型组(P<0.05)。MON,ESR,IL-6,ALT和AST的表达水平3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3组患者外周血部分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4肺部CT检查 55例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完成肺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叶受累,以肺外带、胸膜下为主,可见磨玻璃影,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实变、支气管充气相、胸膜下线影等,未见胸腔积液征(图1)。

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肺外带磨玻璃影;B:多发血管影;C:双肺下叶基底段实变影;D:胸膜下线影;E:小叶间隔增厚;F:支气管充气相;G:普通型患者双肺片状淡薄影;H:重型患者双肺多发大片磨玻璃影,肺外带为主;I:危重型患者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渗出影。

3 讨 论

COVID-19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也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OVID-19确诊病例的死亡率为2.3%,其中60~69岁为3.6%,70~79岁为8.0%,≥80岁达14.8%[7]。可见,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更高,临床上需更加关注。

本研究分析了55例老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男性患者更易进展为危重型,与文献报道一致[8-9]。原因可能是编码增强先天免疫反应相关分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女性个体具有更强大的免疫功能,对病原体感染的耐受性高于男性[10]。(2)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为主,伴有呼吸系统以外的症状,如乏力、纳差、全身酸痛、恶心、腹泻、头晕和头痛等,所以老年患者的症状可不典型,临床工作中应特别注意。(3)一项系统评价显示,外周血LYM计数下降是本病最常见的异常情况之一[11]。本研究发现,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进展,LYM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提示LYM计数可反映老年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文献报道一致[12]。研究也显示,入住ICU的COVID-19患者,LYM计数明显低于非ICU患者[13]。COVID-19患者促炎因子高表达,甚至出现炎症风暴,淋巴细胞减少可能与炎症因子导致的细胞免疫受损有关[4]。WBC,NEU及PCT升高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14-16],而Hs-CRP及SF明显升高也常提示细菌感染、免疫炎症反应强烈或器官功能损害严重等。Huang等[9]报告入住重症医学科的危重患者31%继发细菌感染。本研究显示,WBC和NEU的表达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呈升高趋势,SF,PCT和Hs-CRP的表达水平在危重型组患者中显著升高,可见老年危重型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结合症状等进行综合判断,评估细菌感染的风险[17]。

D-Di升高常见于感染、血栓、恶性肿瘤等疾病,可作为重型或危重型病例的早期预警指标[18]。本研究也观察到D-Di水平在重型或危重型患者中显著升高,联合WBC,NEU,PCT,SF及Hs-CRP等炎症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协助细菌感染的诊断。另外,多数COVID-19患者长期卧床,存在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D-Di水平升高,则应制订相应的防治策略,病情许可时可行肺动脉CTA或下肢深静脉彩超等检查。本研究55例患者中,α-HBDH,hsTnI,BUN和LDH的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CK,CK-MB和CREA的表达水平危重型患者也显著高于普通型或重型患者。CK,CK-MB,LDH,α-HBDH和hsTnI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情况,BUN和CREA可反应肾脏功能损伤情况,这些指标升高与老年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重型或危重型老年患者的心肌和肾功能更易受损。Wang等[13]报道的138例COVID-19住院患者中,7.2%伴有急性心肌损伤,ICU患者的CREA水平显著高于非ICU患者。病毒感染导致心肌和肾脏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推测与直接感染介导、免疫激活介导和低氧或电解质紊乱相关等有关[19-20]。

文献报道,重症患者的ALB水平显著低于非重症患者[9]。本研究显示,重型或危重型患者的ALB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型患者,提示老年重症患者蛋白质分解代谢更严重,应适时给予营养支持。(3)COVID-19死亡患者的尸检报告显示,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且伴有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21]。本研究也显示,部分患者ALT和AS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除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外,全身炎症反应或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也可能导致转氨酶异常[22]。在COVID-19疾病的重症化过程中,炎症风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IL-6是炎症风暴中重要的促炎因子[23-24]。陈蕾等[25]研究显示,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Ruan等[26]研究显示,IL-6在死亡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死亡风险的预测指标之一。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重型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显著高于非重型患者,且入院时血清IL-6水平升高与其死亡率增加有关[27]。本研究中IL-6在3组中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能跟样本量相对较小或者患者选择偏倚有关。MON和ESR在3组中的表达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这两个指标可能并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能与样本量相对较小有关。

本研究显示,老年COVID-19患者外周血WBC,NEU,LYM,Hs-CRP,PCT,SF,D-Di等炎症指标以及CK,CKMB,α-HBDH,LDH,hsTnI,BUN,CREA等功能指标的变化特征,对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重型或危重型病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因取样时处于疫情的早期阶段,大部分患者仍处于住院期间,治疗及转归情况等数据不完整,这是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普通型危重炎症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