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效果的影响评价
2021-04-29马玲
马玲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0 引言
体外循环手术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心脏疾病手术治疗时的重要术式,术中对心脏病患者通过建立体外循环来确保患者体内的血液能正常循环,进而维持其稳定的生命体征,安全、顺利的完成手术治疗。但是在心脏外科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风险大,术中的气管插管操作会损伤患者的呼吸道,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为了确保临床手术治疗效果,需在术中加以护理干预进行配合才能确保体外循环手术顺利完成[1]。鉴于此,下文将以我院心脏外科收治的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重点探讨规范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临床作用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前来我院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主体展开调查,从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66例以随机数表法划分成2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19:14,年龄区间34~73岁,平均(52.69±5.36)岁,手术类型:心脏搭桥术14例,瓣膜置换术7例,二尖瓣置换术12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20:13,年龄区间35~74岁,平均(53.11±5.49)岁,手术类型:心脏搭桥术15例,瓣膜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用统计学软件计算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纳选标准:符合心脏外科手术指征;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已签署同意书;具备造成的沟通、认知能力;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严重传染病史;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史;手术禁忌症。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配合完成各项检查,术前安抚患者的情绪,准备手术器械、物品,术中默契配合,术后加强查房,及时处理术后问题,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术前指导。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多数患者术前存在恐惧、害怕及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应术前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疑问,安抚并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详细介绍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必要时将成功病例介绍给患者以提高其治疗信心,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对手术的配合度[2]。手术前护士应准备相关药品和器械,核对手术单,熟练操作流程,检查无菌水、生物瓣膜及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3]。②手术室护理配合。患者进入手术室内,应调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将患者移至手术台,保持正确、舒适体位,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完成麻醉注射,将手术部分暴露,注意加强保暖措施,术中应配合医生的指示完成手术操作,保持高度认真、严谨的态度沉着应对手术,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③术后护理。做好交接、查房工作,观察切口及管道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发生的意外事件,对患者的身体、饮食、生活等进行综合照顾,强调术后注意事项,预防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能安全、快速的康复出院[4]。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指标包括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满意度评价包括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用统计软件SPSS 23.0分析,定性资料的描述用(n,%),检验用χ2,定量资料的描述用(±s),行t检验,P<0.05统计有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指标对比。观察组术后的各项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指标对比(±s)
表1 术后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拔管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正常饮食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 33 8.56±2.43 5.77±1.24 4.88±1.28 10.95±1.87对照组 33 13.22±3.54 9.96±2.72 7.64±2.39 16.99±2.83 t - 6.2345 8.0519 5.8480 10.2291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满意度结果对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结果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结果对比[n(%)]
3 讨论
心脏外科在治疗某些先天性或者后天性心脏疾病时,需要进行心脏直视手术,心内手术操作必须阻断循环,将静脉血引流至体外人工心肺机内,氧合、排出二氧化碳后再输回体内,通过建立体外循环,能够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机体血液循环能够正常进行,从而有效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保障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可以顺利进行。随着灌注技术的发展,人工心肺机也愈来愈精密,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但是在进行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时技术复杂,且需要应用气管插管来辅助治疗,会造成气管的刺激性损伤,气道分泌物增加,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术中进行严密的监测,以及科学、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5]。体外循环的治疗原则是建立特殊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到患者的体外进行气体交换、温度调整和过滤,然后再将血液重新输送回人体动脉中的过程,此技术操作复杂,手术风险高,一旦某一环节处理不当,就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谨慎、小心操作,搭配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规范指导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手术室规范配合护理能按照手术操作流程逐步完成护理计划,从术前的访视工作进行疏导,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勇敢接受手术,术前准备所需物品,检查仪器使用状况,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按照手术进展默契完成各项操作,注重细节护理,提高手术效果和质量[6]。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时间指标比对照组短,其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大,说明规范手术室护理能为患者提供细致、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手术风险,帮助患者舒适、安心的完成手术。心脏外科手术复杂,难度高,一台手术的成功离不开主治医师的精湛技术,但是也与手术室的护理配合密不可分,合格的手术室护士不仅具备了熟练的基础配合技能,还需具备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状况下的抢救技术及配合流程,善于处理术中的突发状况,工作紧张但是有序,护理中注意经验总结,规范手术器械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步骤,术中密切配合,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7],如此才能在手术中和医师的配合准确、及时、无误地实施护理措施。而吴茜在研究中指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手术室工作程序表,有助于提高巡回护士的工作效率,医师的满意度高,能够充分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8-9]。
综合上述,规范手术室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效果,还能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满足患者的手术护理需求,促进术后康复,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