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建钢板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2021-04-29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8期
关键词:肩胛骨桥接肩关节

杨 欢

(黄梅县中医院,湖北 黄梅 436500)

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后上方的两侧,在第2 至第7 肋骨之间[1]。肩胛骨骨折较为少见,其发病率仅占全身骨折发病率的1%[2]。肩胛骨骨折会影响肩关节的活动,还可引发其他的损伤。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保守疗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但治疗的时间较长,且其疼痛的程度较严重。研究发现,对该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其恢复的效果相对较好。目前,临床上多应用重建钢板等固定材料对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但疗效一般。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装置,具有操作简易、安全可靠等优点,为临床上进行骨折固定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3]。本文主要对比用重建钢板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黄梅县中医院收治的28 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女10 例,男18 例;其平均年龄为(37.28±5.16)岁;其从受伤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6.03±2.45)h ;其中,有12 例右侧肩胛骨骨折的患者,有16 例左侧肩胛骨骨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4 例/ 组)。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后,协助其取俯卧位。对手术区域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采用传统的Judet 入路进行手术。在肩峰后缘与肩胛骨内上角之间做一个切口,从肩胛骨的内侧缘向下至肩胛的下角切开三角肌,将肌瓣向外牵开,钝性分离冈下肌及小圆肌之间的间隙,显露肩关节盂、肩胛颈及肩胛骨的外侧缘,充分暴露骨折断端。在直视下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在进行上述操作的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腋神经、血管及肩胛上下神经等。然后,采用重建钢板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为:依据患者骨折复位的情况为其选择重建钢板。对钢板进行多次折弯塑形后,将其置入骨折端,使其与骨折端贴合。在钢板的远端和近端钻孔,拧入锁定螺钉将其固定好。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关闭手术切口。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该系统由锁定螺钉、非锁定螺钉、连接棒及连接块(钩)组合而成。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在完成骨折复位后,根据患者肩胛骨的解剖形态对模棒进行塑性,确定模棒的长度,然后根据模棒的长度选择适宜的连接棒,并对连接棒进行塑性。将选取的连接棒、连接块置入骨折端后,将连接块移动到最佳的位置。在骨折块上钻孔,拧入螺钉,固定好骨折块。借助C 形臂X 线机确认螺钉未进入关节内、骨折固定良好后,检查肩关节的活动度。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在切口内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相关的指标、术毕至进行主动活动的时间、术毕至完全负重的时间、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情况。术后3 周、3 个月、6 个月,分别应用Constant 肩关节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该系统的总分为100 分。患者Constant 肩关节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肩关节功能恢复得越好。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的范围(ROM)评估其肩关节的活动度,具体的评估项目包括肩前屈上举度和肩外展上举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术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血肿、血管损伤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两组患者的切口均恢复较好,未发生感染。少数患者在术中出现肩胛骨颈部置钉困难的问题,在延长其切口后解决。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的指标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切口的长度、手术持续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其术中的引流量、术中的出血量、术中进行透视的次数均较少,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的指标(±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的指标(± s)

项目 观察组(n=14)对照组(n=14) t 值 P 值切口长度(cm) 8.14±0.69 10.42±1.58 -5.173 <0.05手术持续时间(min) 87.20±4.17 101.86±4.63 -8.541 <0.05住院时间(d) 9.03±0.85 11.24±1.76 -3.720 <0.05术中引流量(ml) 85.01±1.98 95.82±1.20 -19.868 <0.05术中出血量(ml) 172.92±9.63 205.95±9.61 -8.823 <0.05术中进行透视次数(次)8.70±1.02 11.15±2.08 -4.501 <0.05

2.3 术后两组患者Constant 肩关节的评分、术毕至进行主动活动、完全负重的时间

术后2 周、术后3 个月,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Constant 肩关节的评分均较高,P<0.05。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Constant 肩关节的评分相比,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毕至进行主动活动、术毕至完全负重的时间均较短,P<0.05。详见表2。

表2 术后两组患者Constant 肩关节的评分、术毕至进行主动活动、完全负重的时间(± s)

表2 术后两组患者Constant 肩关节的评分、术毕至进行主动活动、完全负重的时间(± s)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14)对照组(n=14) t 值 P 值术后2 周 63.70±6.25 54.25±2.79 5.702 <0.05术后3 个月 83.78±6.26 73.94±3.17 5.689 <0.05术后6 个月 84.91±2.10 83.82±2.24 1.703 >0.05术毕至进行主动活动的时间(d) 4.69±1.33 10.95±2.10 -10.592 <0.05术毕至完全负重的时间(d) 53.81±2.54 83.81±5.93 -17.934 <0.05术后不同时间的C-M 评分(分)

2.4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肩前屈上举度和肩外展上举度

术后2 周、术后3 个月,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肩前屈上举度和肩外展上举度均较大,P<0.05。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的肩前屈上举度和肩外展上举度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肩前屈上举度和肩外展上举度(°,± s)

表3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肩前屈上举度和肩外展上举度(°,± s)

指标 时间段 观察组(n=14)对照组(n=14) t 值 P 值术后2 周 64.58±5.69 55.23±2.79 6.039 <0.05术后3 个月 102.81±5.93 95.87±1.02 5.197 <0.05术后6 个月 154.03±8.57 153.16±8.02 0.251 >0.05肩外展上举肩前屈上举术后2 周 66.02±5.68 54.25±2.79 7.287 <0.05术后3 个月 101.80±5.93 92.94±1.05 5.210 <0.05术后6 个月 150.26±7.22 148.46±7.80 0.249 >0.05

3 讨论

肩胛骨是多块肌肉的起始部位或附着部位,并有肌肉骨骼结构包绕,故该部位极少发生骨折。肩胛骨骨折多由直接创伤引起的骨头断裂所致,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疼痛、肿胀、肩关节的活动受限等[4]。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保守疗法对稳定的、移位较小的肩胛骨骨折进行治疗。但对于骨折移位大于1 cm 的肩胛骨骨折,应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肩关节的外展度和上举度,进而影响其正常的生活[5]。

重建钢板是临床上治疗肩胛骨骨折常用的一种内固定材料。该材料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特点,但其灵活度较小,且需在严格的手术指征下使用[6]。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一种基于微创与生物内固定治疗理念的新型内固定装置,在结构及操作性能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7]。手术医生可借助多种螺钉将该装置置入患者的骨折部位,实现多维固定的效果,并可发挥强大的抗剪、抗旋及抗弯效果。该系统可对骨折端进行牢靠的固定,有效控制固定物发生旋转,防止螺钉被拔出,从而可保证骨折端的稳定[8]。另外,手术医生可依据患者骨折部位的形态为其灵活地搭配系统中的内固定材料,还可使用挂钩增加固定的强度,提高固定物的生物学效应。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采用重建钢板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相比,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该病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可减轻手术的创伤性,缩短患者术后康复的时间,改善其肩关节的活动度,促进其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肩胛骨桥接肩关节
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后肩胛骨切迹
先天性高肩胛症1例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利用桥接技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苹果腐烂病树桥接复壮技术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肩胛骨骨折手术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