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BC、NEU及LY的变化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1-04-29冯晓云张小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8期
关键词:血细胞中位白细胞

冯晓云,张小霞,葛 琴

(南通市肿瘤医院检验科,江苏 南通 226300)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肺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升高。此病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包括燕麦细胞型癌、中间细胞型癌和混合燕麦细胞型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有报道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占肺癌患者总数的80% 以上[1]。目前,临床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是进行化疗。此病患者在接受化疗后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病情的发展,但其不良反应较多,预后较差[2-3]。对于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有效地评估其预后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是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及淋巴细胞计数(LY)的变化对接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3 年7 月至2016 年6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的112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接受化疗;认知功能正常且病历资料完整;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精神疾病、传染病或严重的肝肾疾病;由化疗以外的其他因素导致的血细胞水平异常;病历资料缺失;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沟通障碍,无法配合本研究。在这112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9 例,女性患者53 例;其年龄为38 ~77 岁,平均年龄为(64.13±1.56)岁;其中,肿瘤TNN 分期为Ⅲ期的患者有45 例,为Ⅳ期的患者有67 例;病理类型为腺癌的患者有57 例,为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有55例。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在这112 例患者入院后,均采用GP 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或AP 方案(培美曲塞+ 顺铂)对其进行化疗。在化疗前1 d 及化疗后7 d,分别采集这112 例患者的静脉血,用SYSMEXXE-2100 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其血液中的WBC、NEU 及LY,严格参照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检测。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进行一个周期的化疗后,观察这112 例患者的近期疗效。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4]将其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病情进展(PD)。CR:治疗后患者的靶病灶完全消失,且该疗效至少维持一个月。PR :治疗后患者靶病灶的最长径之和减少30%,且该疗效至少维持一个月。PD:治疗后患者靶病灶的最长径之和增加≥20% 或出现新病灶。SD :治疗后患者的疗效介于PR 与PD 之间,且该疗效至少维持一个月。疾病总缓解率(RR)=(CR 例数+PR 例数)/ 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CBR)=(CR 例数+PR 例数+SD 例数)/ 总例数×100%。比较化疗前1 d 及化疗后7 d 这112 例患者的WBC、NEU 及LY。观察并记录化疗后7 d 这112 例患者WBC、NEU 及LY 的变化情况(包括升高、降低及无变化)。观察化疗后这112 例患者WBC、NEU 及LY 的变化对其生存时间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中位生存时间用月表示,用Log-Rank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112 例患者的近期疗效

进行一个周期的化疗后,在这112 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CR 的患者有3 例(占2.68%),为PR 的患者有30 例(占26.79%),为SD 的患者有61 例(占54.46%),为PD 的患者有18 例(占16.07%),其RR 为29.46%(33/112),其CBR 为83.93%(94/112)。

2.2 对比化疗前1d 及化疗后7d 这112 例患者的WBC、NEU 及LY

化疗后7 d,这112 例患者的WBC、NEU 和LY 均低于化疗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化疗前1 d 及化疗后7 d 这112 例患者的WBC、NEU 及LY(×109/L,± s)

表1 对比化疗前1 d 及化疗后7 d 这112 例患者的WBC、NEU 及LY(×109/L,± s)

时间 例数 WBC NEU LY化疗前1 d 112 7.83±1.67 4.69±1.38 1.91±0.87化疗后7 d 112 5.74±2.13* 3.84±1.16* 1.38±0.74*t 值 8.1720 4.9898 4.9109 P 值 <0.0001 <0.0001 <0.0001

2.3 化疗后7d 这112 例患者WBC、NEU 及LY 的变化情况

化疗后7 d,在这112 例患者中,WBC 升高和降低的患者分别有19 例(占16.96%)和93 例(占83.04%),NEU 升高和降低的患者分别有28 例(占25%)和84 例(占75%),LY 升高和降低的患者分别有32 例(占28.57%)和80 例(占71.43%)。详见表2。

表2 化疗后7 d 这112 例患者WBC、NEU 及LY 的变化情况[ 例(%)]

2.4 化疗后这112 例患者WBC、NEU 及LY 的变化对其生存时间的影响

化疗后,在这112 例患者中,WBC 升高及降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升高及降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U 降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NEU 升高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化疗后这112 例患者WBC、NEU 及LY 的变化对其生存时间的影响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其病情在确诊时多已发展至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5]。现阶段,临床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是进行化疗。对于接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较多,如年龄、性别、营养状况、血细胞的水平、肿瘤的临床分期、转移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6]。白细胞是一类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健康人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相对稳定。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随之升高[7]。通常情况下,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后会对其血液中的白细胞造成一定的杀伤,导致其WBC 降低(部分机体出现严重炎症反应的患者也可出现WBC 升高的情况)[8]。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的血细胞成分之一。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后易发生骨髓抑制,导致其NEU 降低[9]。淋巴细胞是人体白细胞的一种。在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占全部白细胞的20% ~40%。淋巴细胞是维持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会导致其免疫力下降,使其血液中的LY 出现变化(多数患者的LY 会明显降低,少数患者的LY 会升高)[10-12]。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其NEU 发生变化可影响其预后,其WBC 和LY 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其预后。

猜你喜欢

血细胞中位白细胞
白细胞
真相的力量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