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媒体报道的隐喻架构模式分析
——以2020年中国南方特大洪灾的媒体报道为例
2021-04-29贺阿丽齐晓庆
贺阿丽,齐晓庆
(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一、引言
自然灾害指危害人类生存或者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洪灾是威胁人类生存最为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2020 年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多地发生较重洪涝灾害,一些支流水位甚至发生了超历史洪水。因此,本文选取2020 年中国南方特大洪灾媒体报道作为研究语料来探究自然灾害媒体报道建构的隐喻架构模式。近年来,语言研究学术界对自然灾害语篇的研究主要是从批评话语分析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王海妹从功能语言学,批评语言学及传播学的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社评的语篇框架,灾难报道和社评功能。[1]张树彬、张晓欣运用及物性理论对“中性”自然灾害报道进行分析以揭示自然灾害报道中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利之间的密切关系。[2](P148)黄晓英、宋佳运用Fairclough 的“话语三维概念”模式,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角度对2011 年日本大地震进行研究。[3](P114)虽然自然灾害语篇是批评话语分析和及物性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但很少有学者运用隐喻和架构理论从受众视角研究自然灾害媒体报道中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和深层架构及探讨引导舆情的隐喻架构模式。
鉴于此,本研究以2020 年6 月到9 月China Daily(中国日报)203 篇中国南方特大洪灾报道为语料,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从受众角度分析特大洪灾媒体报道中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及深层架构旨在探究自然灾害媒体报道通过建构何种隐喻架构模式引导公众舆情。旨在回答两个问题:(1)2020 年中国南方特大洪灾报道的隐喻性表层架构是什么?激活了哪些深层架构?(2)自然灾害媒体报道通过建构何种隐喻架构模式来引导公众舆情?
二、理论基础
1980 年,Lakoff 和Johnson 共同编写并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标志着隐喻的研究开始进入认知转向。Lakoff和Johnson研究认为:隐喻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任何地方,不只体现在语言中,而且体现在我们的思维与行为活动中。[4](P4)他们把隐喻界定为“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这是从概念隐喻的存在角度来解释说明的。[5](P3)
2004年,Lakoff在《了解你的价值观并架构辩论》(Don’t think of an elephant! Know your Values and Frame the Debate)一书中,将认知科学和社会学中的架构(frame)应用于政治学领域。架构通过语言承载并唤醒观点,其中包括表层架构和深层架构。[6](P73)由词语所激活的心理结构为表层结构,表层架构又分为非隐喻性架构和隐喻性架构两类,由表层架构所激活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为深层架构。[7](P5)架构是一种隐喻性的认知形式,只有隐喻承载的意识形态与人们大脑中的架构相一致时,人们才会接受,反之则被拒绝。[8](P101-102)
三、2020 年中国南方特大洪灾媒体报道中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及深层架构分析
本研究基于Wmatrix4.0在线语料分析软件,由其内嵌的语义标注系统USAS(UCREL Semantic Analy⁃sis System)自动进行语义域赋码及分类,结合MIPVU隐喻识别法,采用“自动检索+人工识别”的方式分析出表层架构频次表(如表1)
表1:2020年中国南方特大洪灾媒体报道中的隐喻性表层架构频次表
根据表1,在2020年中国南方特大洪灾媒体报道中,使用战争隐喻性表层架构的总频率最高,其次为竞赛隐喻性表层架构,最后为生物体隐喻性表层架构。报道中出现不同使用频率的隐喻性表层架构,是媒体因防灾治灾的官方主题从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取使用不同架构,并且话语隐含的认知思维决定语言形式的含义和语言表达的意识形态。[9](P12)下文将按照隐喻性表层架构的总频率从高到低一一进行阐述。
(一)战争隐喻性表层架构及其激活的深层架构分析
例(1)Firefighter(参战者)takes lead in flood battle(战场).
例(2)On Wednesday,Xi(作战指挥领导)met fam⁃ily members(英雄)of those who died fighting(作战特点)floods(战争对象)when he visited a floodwater di⁃version zone in the county of Feidong(战场).
例(3)His father, Zhou Hongsheng(抗战英雄),51, joined the dike patrol in 1998 when Wuhan(战场)was hit(作战特点)hard by flooding from the Yangtze.
例(4)With more than half a month of hard work by the soldiers(参战者)on the frontline(战场), the flood⁃ing situation has been brought under control.
图1:战争隐喻性表层架构图
在 报 道 中,fight, hit, combat, battle, frontline,shield 等抗洪高频词汇(如表1),激活了战争架构中的相关元素,比如:战争的对象、参战者、战场、英雄。“洪水”激活了战争对象中的敌人架构,“消防员”“习近平主席”“战士”等抗洪参与者激活了参战者架构,“洪水战场”“肥东县分洪区”“武汉”“前线”等抗洪地区激活了战场架构,“1998 年抗击洪水的周红胜”“抗洪遇难者家庭”等抗洪榜样是民众寄托抗洪胜利的精神支柱,激活了战场中的英雄架构。因此,抗洪架构映射为战争架构并形成了战争隐喻,其表现形式为“fighting flood is a war”(如图1)。战争隐喻性表层架构激活了“集体”“团结”“无私”的深层架构,这与受众大脑中坚强勇敢,无私奉献,团结一致的抗灾救灾价值观相契合,与受众的家国情怀,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相契合。所以在面对2020 年超历史洪水时,军民发扬顽强拼搏,团结一心的精神去迎接抗洪战斗。根据表1,战争隐喻性表层架构使用总频次和总频率最高,这不仅说明战争隐喻是自然灾害媒体报道中激发受众防洪抗灾热情最为有效的语言策略之一,而且说明战争隐喻背后的深层架构与受众的价值观的契合度很高。这是因为中国人民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与自然灾害,疾病和外来侵入者等威胁生存生产的困境作斗争,战争隐喻已经成为民众抗击自然灾害根深蒂固的一种思维方式。
(二)竞赛隐喻性表层架构及其激活的深层架构分析
例(5)“Once disasters come, more efficient cam⁃paigns will be launched to rescue the relics(竞赛目标),”Song said.
例(6)As of Aug 19,dispatches totaling more than 1.2 million head counts from the PLA(竞赛者)and th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竞赛者)and more than 300,000 from the militia(竞赛者)had been made in flood control missions(竞赛目标)in 17 provincial-level regions.
例(7)The key behind the country's strong actions to control the floods(竞争对象)is its people-centered governing philosophy(竞赛方式).
例(8)As for the Three Gorges Dam(竞赛方式),it's mainly designed to protect the Jingjiang River, a section of Yangtze River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dam,and the fertile plains along its banks from frequent floods.
例(9)Fortunately,noonewaskilledorinjuredintheJu⁃ly 6 incident thanks to an early warning by a disaster alert program backed by the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竞赛方式),ChinaIntellectualPropertyNewsreported.
图2:竞赛隐喻性表层架构图
在报道 中,mission, target, action, challenge, beat等抗洪词汇(如表1)激活了竞赛架构中的相关元素,比如:竞争对象、竞赛者、竞赛目标、竞赛方式、竞赛结果。竞争对象为洪水。例6 中,政府,部队,医护,公众等抗洪参与者激活了竞赛者架构。例5,6 和7中,“采取有效活动去抢救遗迹”,“防洪任务”等抗洪目标激活了竞赛目标架构;例7,8 和9 中,“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三峡大坝”,“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等抗洪方式激活了竞赛方式架构。“三峡大坝”,“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等抗洪方式承载词映射了在抗洪竞赛中,与洪水竞赛不仅依靠人与凶猛的洪水做肉体拼搏,而且依靠水利建设和高科技的前沿探测等多方面的竞赛方式。最终,抗洪抢险成功的结果激活了竞赛获胜的结果架构。因此,抗洪架构映射为竞赛架构并且形成了竞赛隐喻,其表现形式为“fighting flood is a competition”(如图2)。竞赛隐喻性表层架构激活了“顽强拼搏”“科技兴国”的深层架构,这不仅与受众积极向上,超越自我的价值观相契合,而且与受众自信、自助和勇敢的心理情感需求相契合。所以竞赛隐喻性表层架构不仅能安抚受众面对2020年超历史洪水胆怯的心理情绪,同时也使受众产生巨大的团结凝聚力、使命感和科技创新热情。根据表1,低频使用竞赛隐喻性表层架构,说明了在水利建设和前沿科技的协助下,受众对抗击自然灾害的认知思维模式不只有你死我活的战争隐喻模式,还有与洪水争分夺秒抢险救灾的竞赛隐喻模式。竞赛隐喻性表层架构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在抗洪救灾中有了科学系统的治水方法,另一方面体现了民众在水患危难时刻所展现的顽强拼搏精神与自信的态度。
(三)生物体隐喻性表层架构及其激活的深层架构分析
例(10)This summer, many places in China have been ravaged(生物体的行为)by floods caused by in⁃cessant heavy rains,with more than 63 million people af⁃fected nationwide.
例(11)The total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season in those areas reached 753.9 millimeters, 168 percent more than usual and over 180 millimeters more than in 1998, when devastating floods raged(生物体的情绪)through the Yangtze basin,he said.
例(12)Even if he is cast in iron, he can't beat a few nails", let alone stop this monstrous(生物体种类)flood.
例(13)He said the Three Gorges Da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topping floodwaters and tempering(生物体的情绪)the flood peak this year.
图3:生物体隐喻性表层架构图
在 报 道 中,ravage, rip, rage, monstrous, threaten,temper, beat 等描述洪水的词汇(如表1)激活了生物体架构的相关元素,比如:生物体,生物体的情绪和生物体的行为。例12 中,“恶魔的”将洪水拟人化为可怕的恶魔,激活了生物体架构;例11 和例13 中,“肆虐”“使缓和”将洪水描述为时而愤怒时而温和的生物体,激活了生物体的情绪架构。例10中,“掠夺”将洪水的危害力描述为生物体的野蛮行为,激活了生物体的行为架构。因此,洪水映射为生物体架构并形成了生物体隐喻,其表现形式为“flood is an ani⁃mal being”(如图3)。未知生物体隐喻激活“恐惧”的深层架构。[9](P103)但在该语料库中,生物体隐喻性词汇的使用频率比较低(如表1),所以生物体隐喻性表层架构没有激活“恐惧”的深层架构,而是激活了“客观理性”的深层架构,这与受众客观理性,科学预防的认知思维相契合。所以在面对洪灾时,受众在政府指导下和军队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共同防灾治灾,而不是做出逃离躲避等非理性行为。低频率使用生物体隐喻有助于重塑受众对洪水的科学认知,即在水利建设和高科技的帮助下,洪水不再是恶魔猛兽,而是可预警预防和治理的。
四、自然灾害媒体报道的隐喻架构模式分析
媒体通过对话语的选取,重组与呈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意识形态与社会认知。[10](P91-92)在受众的认知里,话语首先激活基于价值观的隐喻,架构,故事,然后激活的才是事实和逻辑。[11](P31)词语表达激活表层架构,表层架构再激活深层架构即道德观和价值观,这一机制是无意识的并通过不断重复词语表达而强化形成。所以媒体报道依据受众价值观,道德观和心理情感需求,将话语与长期宣扬的价值观相联系,从而进行疏导与引导。[12](P16)通过隐喻性表层架构与深层架构分析归纳出自然灾害媒体报道的架构模式(图4)
图4:自然灾害媒体话语的架构模式
如图4 所示,具体来说,自然灾害媒体报道旨在宣传官方“防灾治灾”的主题,即打好防灾治灾攻坚战。其中蕴含的深层架构是“团结一心”“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科技兴国”“客观理性”的价值观。媒体报道使用的隐喻性表层架构为“战争”“竞赛”“生物体”,表现为“抗洪是战争”,“抗洪是竞赛”,“洪水是生物体”。因此,在报道中不乏有“战斗”“抗击”“目标”“挑战”“肆虐”“掠夺”等词语表达。报道中使用的隐喻性表层架构与其激活的深层架构与受众价值观、道德观和心理情感需求相契合,所以自然灾害媒体报道对受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简言之,自然灾害媒体报道通过建构“官方主题(防灾治灾)→深层架构(团结一心、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科技兴国、客观理性)→隐喻性表层架构(战争,竞赛,生物体)→话语表达”的隐喻架构模式引导受众发扬客观理性、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去防灾治灾。
五、结论
本文以2020 年6 月到9 月China Daily(中国日报)对中国南方特大洪灾的203 篇报道为例,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从受众角度分析洪灾媒体报道中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和深层架构来探究自然灾害媒体报道通过建构何种隐喻架构模式引导公众舆情。本研究结论为:(1)在2020年中国南方特大洪灾媒体报道中,隐喻性表层架构由战争隐喻,竞赛隐喻和生物体隐喻构成,隐喻性表层架构激活的深层架构为军民团结一心架构,无私奉献架构,顽强拼搏架构,科技兴国架构,客观理性架构;(2)自然灾害媒体报道通过建构“官方主题(防灾治灾)→深层架构(团结一心、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科技兴国、客观理性)→隐喻性表层架构(战争,竞赛,生物体)→话语表达”的隐喻架构模式去引导公众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