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021-04-29徐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灌篮 2021年32期
关键词:指导员体育锻炼居民

徐明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其核心是人的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日益深化,其与以提升国民身心素质为目的的大众体育关系日趋密切。城市社区体育,指的是在政府支持下以城市社区空间为依托开展的以社区居民自发参与为原则、以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现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有两种主要的模式,即:一是以社区居委会为中心开展的社区体育模式;二是以社区所在学校为中心开展的社区体育模式。城市社区体育作为大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既有利于社区的建设,实现和谐社区建设;又有利于促进大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民健身目标。基于此,本文选取某市部分社区进行问卷调研,对各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和社区居民体育锻炼需求、态度等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某市部分社区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居民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知网”进行社区体育相关内容检索,并对相关20 余篇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将其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编制《社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参与度等内容。发放问卷60 份,回收有效问卷56 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3.3%。

3.访谈法。对部分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编制访谈大纲,内容涉及社区体育政策、活动组织等方面。

4.数理统计法。利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22.0 和EXCEL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知情况分析

由表1 可知,有84%的该市社区居民认为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仅有16%的社区居民认为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不具有重要作用,这说明绝大多数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作用认知较为深刻,但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和引导。

表1 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知情况表

(二)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项目分析

由表2 可知,该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项目前三类是慢跑、广场舞和武术,占总人数的62.5%,这主要是由于这几个项目非常适合老年人,运动负荷量较低,且易于自我把控,同时对于场地设施的要求也不高,易于开展。另外,由社区居民所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可以看出,参与锻炼者以老年人居多,并且所有的项目对场地设施的要求都不算高,但是具有新意和适合青年人的锻炼项目(如攀岩等)较为少见。

表2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项目情况表

(三)社区体育管理人员配置分析

由表3 可知,该市社区配置的专职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仅占33.3%,这说明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有待完善。同时,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比例的增加,也有助于提升社区体育制度规范化建设和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表3 社区体育管理人员配置情况表

(四)社区体育指导员职业特征分析

由表4 可知,接受访谈的18 名社区指导员中,专职的仅有3 名,占总人数的16.7%;兼职的有15 人,占总人数的83.3%。并且,多数的兼职社区体育指导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仅仅是体育专业毕业并热衷体育锻炼而已。这说明,该市亟须加大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储备与管理。

表4 社区体育指导员职业特征情况表

(五)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分析

由表5 可知,该市社区居民的消费结构主要是实物类消费,其次是书刊类消费,再次是观赏类消费,最后是运动类消费。运动类消费所占比重较低,主要是由于该市居民的体育消费范围还较为狭窄,这与其消费观念、锻炼意识和经济水平等也有一定关联。

表5 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结构情况表

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因素

城市社区体育政策法规,是政府根据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和城市社区建设目标而制定的有关社区体育组织和结构调整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总称,它既是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重要方式,又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补充,对促进地方社区体育发展和培养大众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对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尤为重视,先后出台了不少管理条例和标准意见,为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城市社区体育建设过程中政策法规的执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或是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实,或是地方性法规操作性较差,或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等等。这是由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有赖于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但是政府各部门之间却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这对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是很不利的。政府政策制定部门应当将自身与社区体育的关系定性为支援保障的关系,这更有利于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进行社区体育发展的约束。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社区体育的经费预算、体育设施建设情况和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等方面。首先,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同地区的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档次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次,新时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应当以全民健身计划目标为指导,与社区经济结合起来,确保有关建设资金的充足配备,这也是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最后,城市社区居民的消费水平与自身经济收入相关,直接影响了他们在体育健康方面的消费意识和水平,因此地方政府管理部门需要积极推动本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并且对居民的体育健康意识进行积极引导,将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消费水平结合起来。

(三)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包括人类生存范围内所有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条件,就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来讲,主要是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方式和体育锻炼氛围的营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与城市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起来。社区体育的发展空间,有赖于社会环境的供给。首先,社区居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健康生活的向往逐渐强化,对休闲活动的需求逐渐增加,而这正是体育文化所能提供的。其次,社会体育对城市社区体育提出的新要求就是要有效地引导社区居民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再次,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为城市社区体育提供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完善的健身指导员配备。由此看来,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文化环境因素

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受到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文化环境会对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产生影响,还会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功能发挥产生影响,也会对社区体育服务产业化发展产生影响。第一,社区文化环境对居民参加体育项目的影响表现在内容丰富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武术类项目在社区体育活动项目中所占比重较大。同时,较为普遍化的“乒乓球”“交谊舞”和“攀岩”等项目,由于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所以在社区体育中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第二,社区文化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功能发挥产生影响表现在以往主要是老龄居民自发组成的社区锻炼团体以增强体质为目标坚持锻炼,随着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意识的不断提升,其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要求也提升了,不仅是身体素质方面,也囊括了自我提升、休闲娱乐、社交等。第三,社区文化环境对社区体育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人们健康生活意识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社区居民将自身的健康生活质量和体育锻炼联系起来,对社区体育更为关注,这客观上就促进了社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五)人力资源因素

城市社区体育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丰富的人力资源基础。城市社区体育人才包括:组织管理人才、健身指导人才、健康监测人才和产业经营人才等。首先,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人才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下,我国城市社区的管理尚未实现网络化,有关的组织管理人才整体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缺乏复合型的管理人才,管理体系建设也不完善。其次,社区体育健身指导人才专职的较少,多是兼职,并且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健身指导人才数量也远少于实际需求量。这也是制约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再次,社区体育健康监测网络体系尚未构建完成,相关的监测人员储备不成规模,迫切需要增加这类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最后,社区体育产业经营人员多是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在经营管理和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知识方面的储备较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社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组织管理科学化

首先,与社区体育有关的政策法规,是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各地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本市发展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社区体育发展文件,以此来确保本市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制定城市社区器材设施的管理制度、建立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考核制度等,并要求各社区配合体育相关部门对政策文件进行落实。其次,应加大对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力度,建立起严格的指导员资格考核体系和在职培训制度,同时加大地方政府对社区体育人才培训的补贴力度,鼓励更多的人加入社区体育管理当中来。再次,应当充分利用本地体育院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建立起社区和院校之间的合作,让社区体育活动点成为体育院校学生的实践基地,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弥补社区体育健康指导人员数量上的不足,实现院校和社区的双赢。最后,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和监督作用,促进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团等社会体育资源成为重要的社区体育管理参与主体,在加强对此类社会体育团体监督管理的同时,不断推动城市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社区体育宣传力度,不断丰富体育锻炼内容

城市社区体育能够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所以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地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对社区居民进行体育健康锻炼益处的宣传,同时要对社区体育有一个宏观上的发展战略,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和资金上的扶持,以及丰富体育锻炼内容等,以此引导社区居民形成体育健身意识,营造出和谐积极的社区体育锻炼氛围。首先,城市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应当定期开展体育健身咨询活动和专题讲座,如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锻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体育锻炼项目介绍等,帮助居民增强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并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其次,社区体育锻炼项目多是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身操和慢跑等,具有大众性和韵律性的特点,运动的负荷量适当,较为适合中老年人,不过青年人参加较少,为了扩大社区体育参与人群的范围,应当适当地增加一些休闲娱乐项目,如水中慢走、攀爬等,将社区体育锻炼的项目丰富起来,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再次,城市社区之间可以建立起交流比赛的关系,这样既有助于增强社区体育管理者的管理经验和能力,又有助于加强社区体育锻炼的趣味性,有助于体育健身项目的多样化和全面化开展。

(三)构建特色化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科学引导居民体育消费

首先,可以根据本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多元化的服务需要,适当增加社区体育组织并加强对这些组织的监督管理力度,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社区体育服务的保障体系,在促进社区体育项目多元化的同时,将其与社区居民健康监测、疾病预防等结合起来,构建更为利民、惠民的社区服务管理网络系统。其次,建立城市社区室内外健身活动中心,利用城市的自然、地理和文化优势,积极打造城市的全民体育健身品牌赛事,如“大众登山节”“沙滩健身节”等,营造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氛围。再次,地方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加强对城市居民体育健康锻炼的宣传,引导居民参与观赏性和参与性的体育消费,如体育旅游、体育俱乐部和现场观看体育比赛等,同时对这些体育消费项目营运者予以适当的税收优惠,这样既提高了营运者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此类体育消费项目的发展。最后,由于仅仅依靠政府的社区体育经费拨款是远远不能满足社区体育实际发展需求的,所以地方政府应当鼓励居委会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同时对经费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体育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比例进行审核,以免造成活动组织经费的匮乏或是体育设施建设的不足。

(四)打造一支优良的指导员队伍,为社区体育提供保障

城市社区体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首先,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强化对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训、考核与管理,要不断地对相关的培训制度体系进行完善,使之更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功效。其次,地方政府应当鼓励本地区体育院校与社区建立联合培养制度,签订培养协议,让高校成为社区体育指导人才培养的基地,更进一步提升社区体育指导员的能力水平。最后,地方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体育院校的教师在社区做兼职体育指导员,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更为专业、更为优质的保障。

五、结语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目前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多数社区居民还未形成体育锻炼意识习惯,这就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引导,帮助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体育锻炼和消费当中。在实践中,可以从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组织管理科学化,加强社区体育宣传力度,不断丰富体育锻炼内容,构建特色化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科学引导居民体育消费和打造一支优良的指导员队伍等几方面着手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指导员体育锻炼居民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石器时代的居民
觉 醒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盼头
高台居民
命运的征兆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