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汶川县城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研究

2021-04-28胡骁殷红蒲俊舟郑梦天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前缘斜坡危险性

胡骁 殷红 蒲俊舟 郑梦天

摘  要:本文以汶川县较场坝区域为例,对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并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旨在提高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工作水平,推动地质灾害防控能力提升。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5.175

引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是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展开现场调查,并分析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特征、灾害体特征以及危险性、危害性等,通过复核既有治理工程的安全性、有效性,为地质灾害点下阶段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一、汶川县较场坝区域地质灾害隐患

汶川县较场坝区域共存在4处安全隐患,分别为南沟泥石流、砂槽头滑坡、大坎下滑坡、姜维城前缘滑坡。

南沟泥石流:南沟泥石流的物源类型以崩滑堆积物源为主。流域内物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新增了沙槽头滑坡和大坎下滑坡,斜坡变形有所加剧,初步估算,变形导致的泥石流物源总量增加至约495.26万方。汶川县城地区虽总体降雨量较为贫乏,但雨量较为集中,在暴雨条件下,由于流域总体上地形陡峻,同时沟谷存在很大的纵坡,因此很容易形成汇集的沟水,造成陡涨陡落的特点,但是这种情况通常存在的时间较短,但洪水的流量大,有很强的水动力,因此很容易形成泥石流。

砂槽头滑坡:砂槽头滑坡变形较为明显,其中公路(高程1591m-1596m)及民房处变形破坏最为严重,该滑坡后缘以公路下方的裂缝为界,右侧缘以地形陡缓交界处形成的小沟槽为界,左侧缘以侧裂缝为界,产生滑坡的原因主要是砂槽头整体处于一个负地形区域,且该区域汇水面积较大,因此在暴雨等不利工况作用下,短时间内汇集过量的雨水,由于斜坡排水不暢,导致雨水渗透进岩土体,在雨水的作用下,部分岩土体被软化,降低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继而使斜坡发生变形。而公路线路在坡体的中部,来往车辆、行人的加载作用也对滑坡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滑坡体的中部产生了较多的横向裂缝,部分区域存在鼓胀的情况,很容易形成滑坡。

大坎下滑坡:滑坡前缘为斜坡坡脚,后缘为地震后裂缝处,右侧以山谷或冲沟为界,左侧以山脊为界。大坎下滑坡区内地形陡峻,由于该斜坡汇水面积较大,在暴雨等不利工况作用下,短时间汇集的雨水较多,而斜坡本身缺乏良好的排水设施,雨水积聚情况下会造成雨水渗透进岩土体,降低了抗剪强度,使斜坡极容易发生蠕滑变形。南沟水位不断上涨,会持续冲刷斜坡前缘,导致滑坡变形加剧。

姜维城前缘滑坡:姜维城前缘滑坡地形陡峻,临空面积较大,表层“卵石土”与下覆“含漂卵石土”接触面倾角大,地形转折的地方发生滑移剪出破坏,牵引后侧土体拉裂下错。局部地形较陡,“卵石土”与下覆“含漂卵石土”接触面倾角较大地段,表层“卵石土”完全滑出。姜维城前缘岩质斜坡为顺层岩质坡,地形坡度较大,基岩节理裂隙发育,裂隙及层面相互切割,形成不稳定块体。受地震和暴雨作用,岩体被松动,局部已发生了崩塌掉块现象,从已破坏迹象和裂隙组合特征看,危石带岩体主要沿顺坡向层面裂隙发生滑移式破坏。

二、汶川县较场坝区域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南沟泥石流主要是沟谷纵坡斜度落差大,在沟源段尤为明显,这种很大的坡降是泥石流引发的重要条件。沟口泥石流堆积扇对主流形状的影响不明显,因此主流几乎不发生偏移。在区域构造上,该地区主要为强抬升区,因此沟谷下切和侧蚀作用较为强烈,而且地震活动强烈,这些也有利于泥石流发育。沟岸山坡坡度35°以上,沟谷形态整体呈v型,这样的形态特征对于水源和物源的汇聚十分有利。这些因素总体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育。

砂槽头滑坡区地貌属于斜坡,平均坡度在35°~55°之间,斜坡前缘区域坡度较陡,有利于滑坡滑移。滑坡滑体主要是松散的碎石土,这些堆积物结构松散,具有很强的透水性,因此在水流入渗后很容易变形。尤其是在降雨天气,雨水渗入到碎石土中很容易导致滑坡变形失稳。在降雨作用下,松散层孔隙入渗、运移,使坡体水饱和度逐渐升高,土体自重加重,在重力作用下土体滑动明显。当雨水下渗到基岩面时,由于透水性有差异,很容易产生浮托力,促使滑体变形、滑动。

大坎下滑坡排水不畅,导致雨水渗透进岩土体,降低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促使斜坡产生蠕滑变形,再加上南沟水位上涨,不断冲刷斜坡前缘,导致滑坡变形加剧。滑坡现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前缘临空,局部垮塌,以及雨季南沟水位上涨冲刷下,整体稳定性逐渐降低,乃至整体失稳形成滑坡。且滑坡失稳,进入南沟沟道,成为南沟泥石流物源,在暴雨下有可能引发形成泥石流。

姜维城前缘滑坡局部岩质边坡受到暴雨或斜坡体内地下水压力的影响,挤压坡体表面,造成坡体表面局部垮塌。危岩段局部垮塌后,表层破碎岩体在风化作用下,脱离母岩,逐渐形成凹岩腔,使上部岩体处于临空状态,整体稳定性逐渐降低,乃至整体失稳崩落。

三、汶川县较场坝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价采取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地质灾害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考虑,掌握地质灾害的变形破坏特征、规律和趋势,在这一基础上在对地质灾害体进行稳定性判断。如果稳定性越差,则说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越大,也说明地质灾害容易发生,危险性越大。根据地质灾害对周边沿线区域承载体的危害程度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危险性等级。根据上述原则,方法对较场坝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判。

南沟泥石流中等易发,威胁2000人,财产3000万元,危险性中等。

砂槽头滑坡欠稳定,威胁7户21人财产210万元,危险性中等。

大坎下滑坡欠稳定,威胁聚集区16户62人,财产480万元,危险性中等。

姜维城前缘滑坡基本稳定,威胁县城300人,财产900万元,危险性小。

四、结语

本文以汶川县县较场坝区域为例,对四处地点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田梅.李莉.浅谈水文地质评估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重要性[J].科学与财富,2019(3):166.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四川成都   610081)

猜你喜欢

前缘斜坡危险性
危险性感
危险性感
飞机外翼前缘总装阶段装配阶差的探究与分析
Song of the Motherland
常识:斜坡与阶梯
民用飞机平尾前缘布置设计
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斜斜的云朵
机械加工工艺危险性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