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主诚信中发展
2021-04-28易艳兰
易艳兰
【摘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建议“强调联系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文章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尝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过程中引入契约,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去获取知识,自主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契约;自主;诚信;尝试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引进契约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建议“强调联系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知识性强,知识繁、旧、难,且趣味性少,学生学习只是对知识被动接受,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这种方式有悖于时代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进行相应的改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中引进师生的教育契约,正是基于这种思考。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1920年,一个11岁的美国小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这是笔不小的数目,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父亲拿出了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从此,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这个故事对笔者的触动很大。从故事中,笔者感受到了契约的神奇作用,同时也更加意识到教育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讲究一定的教育艺术。把契约引进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笔者对该设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与探索。
教育契约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彼此约定俗成的一种特殊的规章制度,是师生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是师生互相约束与监督的警示。在师生集思广益共同制订的教育契约中,师生之间能始终处于相互制约中,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若有违反教育契约的教师和学生,都需受到相应的警示与惩戒。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师生之间的教育教学活动由他律状态过渡到自律状态,课堂教学气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种教学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师生契约的作用与意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尝试运用契约法,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契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几年前笔者曾教过的一位学生王某,该学生表现的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对人对事比较刻薄,对学习的兴趣不大,不是很喜欢与人交往。在初一年级时他写了一封信给笔者,向笔者简介了一下自己并谈了自己的理想,但他希望笔者为他保密,也不喜欢面谈。于是笔者给他回了信,在多次的书信交流中,彼此间的信任与友情建立起来了,笔者也更多地了解了他不想为人知的家庭状况和心理状况。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都对对方有一定的约定,如,他要求笔者为他保密,笔者要求他为了他的理想——做个考古学家打好基础。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态度更好了,从经常顶撞老师、影响课堂纪律变成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了,从专给老师挑刺变为主动回答问题了,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还在班里主动承担了科代表的重任,成为老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好朋友。如今,已长大的他成了笔者的朋友。
(二)契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如学生李某由于沉迷网络无心上学。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菜市场卖猪肉的父母每天辛勤工作,就希望这个独生子能好好读书,有点出息。但李某辜负了父母,而且愈演愈烈,从课余上网发展到旷课上网。自从我们签订契约以来,虽然他有过反复,但他认识到了自己对自己有责任,认识到了对父母的责任,于是慢慢地他不再去网吧了,上网的时间少了,学习的时间多了,聪明的他成绩自然就上来了。如他所说,正是那种责任感促使他远离了网络。
(三)契约法有利于学生的诚信教育
如学生何某由于从小缺少父爱,母亲又忙于工作,致使他对外界非常敏感,思维极易走向极端,甚至出现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迹象。于是他爱说谎,逆反心理表现得很强烈,只要他认为不好的老师上课,他肯定会捣乱。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从关爱他、有意接近他,到与他签订契约,内容很简单,就是要求他改掉坏习惯,少说谎,少捣乱课堂纪律,期限为一周,每周表现好及时表扬。这样一周、两周、三周、四周,一个月、两个月,终于看到了他的进步。他得到了表扬,得到了关注,能信守诺言,慢慢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
(四)契约法有利于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发展
正因为教育契约是教师与学生彼此约定俗成、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大家都处于相互制约中,所以师生之间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就由他律状态过渡到了自律状态,课堂教学气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主角。在这种自主管理中,学生得到了发展。
(五)契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有待开发的巨大金矿,蕴藏丰富,价值连城。处于教育契约下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会给予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不断激励、鼓舞自己,自信心也会更足,潜能更有利于被开发出来。
三、师生契约的特色及其可行性
(一)契约内容个性化
教师在订立契约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如,對待比较优秀的学生,契约应侧重于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内容既要涉及对知识的掌握,也要涉及体育锻炼以及良好品行的养成;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契约侧重于纪律的遵守以及各项常规行为的养成。
(二)契约形式多样化
契约可以由口头约定,也可以签订书面约定,关键要看学生的诚信程度。如,笔者与前面所述的学生王某就使用了口头约定;而对于学生何某采用了书面约定的形式,一式两份,让他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
(三)契约目标合理化
契约应该具有发展性,即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契约应不断变换形式和内容,目标也应随之调整变化,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如对待极爱讲话的学生李某,我们签订的契约的长期目标是中考考上理想的高中,中期目标是遵守学校各项规章纪律,好好学习,短期目标则是克服上课随便讲话的坏习惯。契约中明确要求他逐步减少上课讲废话的次数,第一个月每节课最多可以说3句无关的话,第二、三个月每节课最多可以说2句无关的话,第四、五个月每节课最多可以说1句无关的话,逐步提高对他的要求。这样,他对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有了一定的信心。事实证明,他在一个学期里有了很大的改变,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四)契约执行的持续性
既然签订了契约,就一定要认真执行,持之以恒地进行跟踪,以进一步提升。如上述学生李某,在笔者任教的两年时间里,笔者一直以契约的形式关注和跟踪他,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并不断调整提升对他的要求。最后,他考上了自己的理想高中。
(五)契约评价及时化
契约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评价是否恰当和及时。恰当及时的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激励措施可以有精神鼓励,也可以有物质激励,如及时进行口头表扬,建立加分制,任命小组长、科代表等,或者发一封表扬信,奖励一个小文具等。激励措施也要因人而异,而且要经常变换。
四、实施师生契约法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工作量增大,要整体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因为在众多学生中要全面订立契约需要不少的时间,而教师往往由于任教班级多,工作量大,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恒心来做好这一工作。因此,教师必须整体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好有限的时间和工作量大的矛盾。
第二,教师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契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要能娴熟地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世界,取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此外,教师自身的素养也不可避免地要提高,如诚实守信、民主平等等,要营造诚实守信、民主平等的氛围。
第三,激励机制必须不断修正与完善,而且必须循序渐进,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契约的作用。
师生之间的教育教学契约,必须建立在自觉、自律、自主与诚信的基础上,它有别于学校正常的规章制度。这种“教育教学契约”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自主与诚信的良好行为规范与道德风尚,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师生实际情况,坚持自主与诚信的原则,循序渐进,切忌贪多求快,以致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崔相录.研究中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