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学德育教育研究
2021-04-28鞠凤悦
鞠凤悦
【摘要】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思想引领,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为其全面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提出了把立德树人融入中学德育的几点策略,希望能为提升中学德育教育水平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学教学;德育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中学生正处于“扣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扎实开展德育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立德即用正面的教育引导人、激励人、感化人;树人即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追求,是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其最终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提出立德树人理念对促进中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立德树人能为中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当代中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备受长辈关爱,不少中学生养成了娇惯放纵的性格,凡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和合作,势必对其今后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造成不利影响。开展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能帮助中学生端正自己的人生观,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集体观念和公德意识,为今后顺利融入社会生活做好铺垫。
其次,立德树人能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受网络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中学生价值观扭曲,爱慕虚荣。开展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能使中学生认识到财富是通过个人努力获得的,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重塑正确“三观”,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二、把立德树人融入中学德育的思考
(一)树立正确理念,育人德育为先
首先,明确德育的重要地位。教师应将实施素质教育、推动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人才成材结合起来,形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的关系,将德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其次,推动德育目标具体化。教师应根据立德树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各项教育方针细化,明确“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将德育目标细化成指导学生行为的准则。例如,对于高一学生,教师应将德育重点放在行为养成教育上;对于高二学生,教师应将德育重点放在对其潜能的引导和发挥上;对于高三学生,教师应将理想前途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心,以达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
(二)拓宽德育领域,丰富德育方法
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扩展德育内容。教师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对德育内容进行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尤其是一些道德领域的敏感问题,如经济伦理、生态伦理、高消费、拜金主义和考试作弊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能破除学生道德疑惑、思想困惑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学生厌烦陈旧的德育内容的问题。
其次,教师应不断优化德育方法。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倦和抵触心理,导致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灵活利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知识竞赛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突破课本知识的局限,接触更宽广的知识面和社会道德观念,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中渗透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与诚信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表演节目,节目类型不限,但内容要紧紧围绕“诚信”这一主题,其中要有具体的事例以及对诚信的看法。这种开放性的教育模式充分赋予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地尝试小品、诗歌朗诵等节目形式,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一切以青少年的发展为基准。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诚信的内涵。学生在参与教学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德育教学并不是枯燥的,从而更加积极、热情地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再次,教師要建立开放性的课程观,让学生也参与到德育中。灌输式的德育实际上是没有学生参与的德育。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了解学生的要求,若是合理的要求,教师应积极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使其要求得到满足;若是不合理的要求,教师应进行辅导和转化,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向其传授社会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应注意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不用相同的标准去约束所有学生。因为德育并没有刻板的标准答案,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德育引导措施,进行差异化的德育引导。此外,教师应将德育与智育结合,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在德育实践中穿插学科知识,兼顾德育与智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德育活动生活化,践行德育精神
首先,教师要注重日常的德育渗透。在平时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堂、大课间、吃饭以及课外文体活动等时间打入学生群体,与学生交流谈心,努力扮演好良师益友的角色,用一言一行做出表率,用良好的品格和修养去感动和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最终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养成目标。教师要强化日常的监督检查,要建立健全班纪班规,大力开展遵章守纪教育,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使之明规矩,知纪律。学校应每月或每季度开展班级考核活动,重点考查各班级学生在出勤、课堂纪律、班级卫生等方面的表现,对班级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进行检查评比,并通过校园公告栏等途径进行表扬和批评,促使学生常反思,常进步,逐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其次,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立德树人”实践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应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例如,在学习与文明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某个周末作为活动日,组织学生参加以“文明”为主题的社区实践活动。文明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如语言文明、仪表文明、生态文明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明的理解,结合个人兴趣爱好来选择想要参加的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开展倡导文明用语的社区宣传及采访活动,可以帮助环卫工人清扫社区卫生,可以为社区孤寡老人送温暖,还可以制作一些文明用语标牌,倡导社区居民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在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并将实践感想与书本上的内容进行对照,以加深对文明内涵的理解,全面提高自身文明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体文化活动,如每年或每季度举办诗词创作比赛、“八荣八耻”绘画比赛、爱国主义演讲比赛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在充实学生课外生活、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再次,教师应持之以恒,使德育活动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养成伴其一生的良好品德修养,而不应局限于一时的品德表现。为此,教师可以树立阶段性养成目标,根据中学生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分别为各年级学生树立阶段性的管理目标,从而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德育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了立德树人融入中学德育的有效策略,从多角度入手,旨在提升中学德育教育水平,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郑晓斌.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思考与体会[J].读天下(综合),2018(21):229.
刘红禄.立德树人不忘初心,争创品牌不辱使命——海南省农垦中学德育工作纪实[J].新教育(海南),2019(31):6-8.
赵广宇,李贤中,王阳勋.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学德育目标体系构建[J].四川教育,2020(14):28-29.
曹学良.坚持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新华中学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情况[J].中华魂,2018(12):44-48.
常红卫.立德树人 入心为要——“开心德育”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9(08):66-67.
游孙瑛,陈华忠.学校应如何开展立德树人教育[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06):4-5.
叶乙臻.立德树人为本 推动教育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20(0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