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作品应关照现实
2021-04-28王东梅
王东梅
自古以来,四川就是令人生羡的地方:“民食鱼稻,无凶年忧。”“绫锦雕镂之妙,侔于上国。”但是,民国以后它就成了野心勃勃的新老军阀争夺的大肥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长期军阀割据和混战中,四川是经历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受害也最烈的地方。有人粗略地统计,从辛亥革命后至1933年刘湘、刘文辉争霸之战结束,四川大小军阀战争共有470余次,平均每半个月就有一次火并,是一个深受战祸之苦的典型省份。鲁迅在《幸福的家庭》这篇小说里曾写道:“四川、广东?都正在打……”
鲁迅关怀在军阀混战中的四川人民,他热切地希望那里的作家能用他们的笔深刻地反映军阀的凶暴和人民的灾难。其时,青年作家许钦文正在四川,亲历其境。鲁迅历来认为“实地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因此,当这位作家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鲁迅立即鼓励他写作。
许钦文回忆道:“一九三三年我从成都东返,在上海和鲁迅先生谈了反映四川内战情况的《神经病》腹稿的内容,鲁迅先生想了一下点着头说:‘可以,好的,你就写罢!我受到鼓舞……终于设法把这篇小说写出,暗中寄给鲁迅先生,他给我代取‘蜀宾的笔名发表了。”
鲁迅素来主张作家到生活实践中去。他非常看重来自“第一线”的作者的作品,即使他們先前从未发表过作品,但只要他笔下的题材和内容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哪怕写作的技巧稍为幼稚粗糙,仍然受到鲁迅的赏识。
1934年,《中国论坛》编者、美国友人伊罗生准备编译一部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草鞋集》,要求鲁迅和茅盾推荐作品。当时清华大学刊物上刊载的短篇小说《我们在地狱》,受到他们的重视,立即被推荐给伊罗生。
茅盾回忆道:“鲁迅和我研究了一个选目单子,并要我写了几则作者和作品的介绍。”关于《我们在地狱》的作者涟清这个名字,鲁迅和茅盾都没有见到过,得到推荐显然是因为小说的内容博得了两位文学大师的重视。
他们这样评介这篇作品:这一篇是写四川最近军阀混战时的两个敌对的军阀争一城市而在城内巷战的写实。作者大概就是四川人,而本篇所叙是他亲身的经历,所以非常真实动人。
鲁迅一生并没有到过四川,但是他的朋友和学生中间不乏四川人,或者不少人曾经到过四川。他真挚地热爱四川和四川人民。他说过:“创作总根于爱。”
鲁迅晚年受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被迫过着“软禁在狱室里”的生活,无法写出饱受军阀蹂躏的“天府之国”人民的灾难。然而,他却将这种“爱”的感情倾注在对别人的鼓舞上,敦促他们把所见所闻的感受写成小说,并且热情地介绍推荐这样的作品。
(责任编辑: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