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杂粮种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河北省337户调研数据
2021-04-28赵文庆李顺国刘建军
刘 猛,赵 宇,刘 斐,赵文庆,李顺国,刘建军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国家谷子改良中心/河北省杂粮研究实验室,石家庄050035;2河北省杂粮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东粮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邯郸057250)
0 引言
杂粮产业发展在粮食安全、改善居民食物结构、农民增收、缓解农村贫困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杂粮在中国分布十分广泛,其种植管理粗放,播种面积逐渐减少[2-4]。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杂粮种植大省,杂粮种植面积历史上呈现减少的趋势,但是近几年确呈现增长的态势,2018年河北省杂粮种植面积35.2万hm2。全国杂粮种植多以农户种植为主,但在一些农业发展水平高的省份,政府支持力度大、政策优厚的情况下,在种植比较集中的地区形成规模化生产,例如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大户等[5-6]。河北省生态类型多样,山区、丘陵、平原、高原、沿海滩涂等类型均存在,各类地形杂粮均有种植,虽然在地势平坦的地区,杂粮种植多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但是河北省杂粮面积的70%仍然属于农户种植,同时河北省杂粮种植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因此杂粮生产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农户种植的影响。
由于当前河北省杂粮生产以农户种植为主,农户杂粮种植意愿直接影响了杂粮的面积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进程,提高农户杂粮种植意愿,对新品种采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献发现,李玉勤[7]通过山西省杂粮种植户的调查进行了分析,表明农户种植目的包括自身消费和市场销售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两方面为主;杂粮销售收入对家庭收入的贡献较小,农户种植意愿偏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5种影响因素对杂粮种植户的影响结果表明,杂粮的市场价格和销售难易程度对农户种植意愿影响显著;政府支持政策对农户杂粮经营行为的制度激励明显;耕地地形条件越有利对生产的正向影响越大;种植成本越低则农户的种植意愿越高;耕作倒茬需要对农户杂粮种植意愿有正向影响。对于杂粮农户种植意愿的分析,只有李玉勤研究过,但他也只是以山西省的谷子为例,并未完全对杂粮作物进行调研。另外其他的文献也都是对单个作物或者某种技术进行的报道,例如花生[8]、油菜[9]、玉米[10]、蔬菜[11]、大豆[12]、水稻[13]、谷子[14-17]等。本文开展了多种杂粮作物的农户种植意愿调研,对分析结果更具科学性。因此基于文献报道和河北省杂粮实际生产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种植杂粮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指导河北省杂粮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 河北省杂粮生产现状
河北省杂粮种植面积顺应全国的变化,呈现降低趋势。2000年以前河北省常年种植杂粮60万~80万hm2。后来随着大宗作物的发展,杂粮逐渐被效益高的大宗作物挤占。2007年,河北省杂粮种植面积降到约36.4万hm2,之后发展较稳定,2018年河北省杂粮种植面积35.2万hm2。杂粮面积萎缩,原因包括大宗作物的机械化迅速崛起,生产水平高于杂粮,同时杂粮因种植费工费时,消费渠道狭窄,以致面积急剧下降;另据调研发现,70%以上的杂粮面积仍然是靠农户种植,因此真正影响杂粮生产发展的依然是农户种植杂粮的意愿。目前农户杂粮种植存在的成本高、效益低,政府支持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杂粮的意愿。当前若全面快速发展杂粮产业,首先要保证杂粮的生产供给,也就要求提高农户种植杂粮的积极性。因此全面系统分析农户种植杂粮意愿的影响因素也就具备了必要性。
2 河北省农户杂粮种植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杂粮农户种植情况进行了调研,共计发放389份问卷,回收385份问卷,有效问卷337份,有效率87.5%。调研的杂粮作物包括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糜子,因为燕麦和荞麦种植区域局限性非常大,均是在坝上地区,所以本文中的杂粮没有包括燕麦和荞麦。各地级市调查的样本量和杂粮种类样本量见表1。通过和相关专家进行讨论,目前的杂粮调研的样本量和与杂粮实际生产情况相符,可以代表河北省杂粮整体情况。
表1 河北省杂粮调查分类和分布情况
2.1 农户种植杂粮的基本情况
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对种植杂粮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农户家庭基本情况,本文从调查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耕地面积、打工人数等方面,统计了家庭的基本情况,如下。
2.1.1 被调查者性别、年龄 调查样本337份中显示女性比例占71.2%,男性28.8%,说明大部分家庭留守在家的多数是女性。从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来看,50岁以上的占60%,平均年龄53岁,年龄结构偏老龄化。
2.1.2 被调查者文化程度 337份样本文化程度小学和初中分别占40.4%和40.7%,两者共占81.1%,显示文化程度仍然比较低。
2.1.3 家庭人口和经营土地面积 337份样本中显示家庭人口3.86人,劳动力比例占51.8%,平均经营着1.18 hm2的土地,说明农业土地只有半数农村人在种植,农业生产劳动强度较大(表2)。
表2 被调查户的家庭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显示,随着农村家庭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留守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剩余多数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目前以家庭劳动力比例0.518的劳动强度在耕地面积为1.18 hm2的土地上工作,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威胁。
2.2 农户种植杂粮意愿
2.2.1 杂粮种植是满足自用和经济收入 对于农户种植杂粮的目的,笔者设计问题的时候,设计了自用、获得经济收入和其他。经过对样本的统计,结果显示选择自用的农户占24.8%,选择获得经济收入的农户占74.9%,选择其他的有1户。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发现,24.8%的农户杂粮种植面积平均0.073 hm2,74.9%的农户杂粮种植面积平均是0.373 hm2,按照生产消费理论,剩余就会销售,必然会产生近3/4的农户目的是经济收入。
2.2.2 农户杂粮销售的方式 农户开展农业生产目的是获得经济收入,因此,农户种植杂粮意愿的动力直接来源于市场预期收益的高低。杂粮生产出来不能获得效益,必须要经过市场交换。对于杂粮的市场销售,在问卷设计过程中设置了自售、商贩出售、订单收购、其他4个选项。经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发现,农户出售杂粮选择订单收购的占76.3%,商贩收购的占23.1%,自售的占0.6%,没有选择其他出售方式。订单模式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企业订单生产有点是保障企业的货源质量,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二是订单生产保障了农民种出的粮食有销路,没有卖不出去的后顾之忧。商贩收购的优点是避免农户因时间问题而产生无必要的额外成本。
3 研究方法选择
农户杂粮种植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比较成熟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该方法也是研究影响因素类问题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
农户对杂粮选择持愿意态度的概率prob(event)见公式(1)。
式中,Z=β0+β1X1+β2X2+Λ+βiXi(i为影响农户选取的因素变量数量,β为回归系数),不愿意的概率为prob(noevent)=1-prob(enent)。
根据上述,最终构建logistic见公式(2)。
其中,prob(event)i是Yi=1即农户i愿意种植杂粮的概率;i表示样本;β0~βi表示待估计的参数;X1~Xi代表变量数据。
4 农户杂粮种植影响因素分析
4.1 理论假设
假设一,种植者生产条件优越,农户种植意愿越强烈
农业现代化是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势,生产者具备的体力、文化水平、经营土地的数量等都是生产者的资本,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坚实后盾,有了这些基础,生产者意愿就非常强烈。本研究中设置了年龄、劳动力数量、文化程度、土地经营面积指标来表示生产条件的优越性。假设年龄小、劳动力数量多、文化程度高、经营土地面积发是促进农户杂粮种植的意愿。
假设二,低投入、高产出是农户选择种植杂粮的积极因素
从经济学和行为学角度出发,低投入、高产出是任何经营者追求的目的,因此也会尽最大可能的去实施这种行为。农户农业生产是获得经济收入,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根据本研究的调查内容,选择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按照正常的经济学假设,低投入、高产出是促进农户种植杂粮的积极因素。
假设三,外部环境越优越,种植意愿越强烈
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是农户农业生产的强力后盾,适当的政策支持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假设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促进杂粮种植的意愿。订单是当前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获得货源的方式,是对农户产生正效益的刺激方式;技术培训是对农户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宣传的一种方式,是增加农户需求欲望的一种方式,农户得到满足,自然会产生种植意愿;补贴是国家制定的一项政策,是有利于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是一种促进因素;合作社是一种农业服务组织,农户加入合作社可以获得一些信息、技术、提供农资等服务,有利于促进杂粮种植意愿。
4.2 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经过认真的讨论和专家咨询,并结合文献报道,建立了分析农户杂粮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选择是否愿意种植杂粮为因变量,选择家庭因素(年龄、农业劳动力数量、文化程度、土地经营面积)、生产投入(种子费、农业用工量、是否使用机械)、社会因素(补贴、订单、培训、合作社、产量),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作为自变量。
分析影响农户种植杂粮的因素,依据这个目的,选择“杂粮种植意愿”为Y,定义变量指标,愿意种植杂粮的是1,不愿意种植杂粮的是0,影响种植意愿的指标为X,因此年龄为X1、文化程度为X2、农业劳动力数为X3、土地经营面积为X4、种子费为X5、农业用工量为X6、是否使用机械生产为X7、是否有补贴为X8、是否有订单为X9、是否参加培训为X10、是否加入合作社为X11、杂粮产量为X12,具体定义和预期作用方向见表3。
表3 解释变量的定义及预期作用方向
4.3 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前文提到的河北省农户杂粮种植的调研情况,采用337户农民的调查数据,经过规范化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其回归结果见表4和表5所示,通过表中的-2对数似然值、Nagelkerke R²以及Cox&Snell R²值得判断,模型结果的拟合度较好。同时结合预测成功率的判定,该研究数据预测结果良好,可以作为研究数据使用。
表4 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5 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选定的数据中,“是否愿意种植杂粮生产”总计337人,其中不愿意的61人,愿意种杂粮的占81.9%,并且对“愿意”的进行了预测,有30人预测成功,31人预测失败,预测成功率49.2%。其中“愿意”的有275人,也对275人进行预测,有266人预测成功,9人预测失败,预测成功率96.7%总计预测成功率(30+266)/337=88.1%。
4.3.1 农户种植杂粮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回归结果显示有5个指标达到10%以上的显著性水平,分别是:农户年龄、农户文化程度、种子费、是否有订单、杂粮产量。下面对具体分析如下:
(1)农户年龄:数据显示,农户年龄与农户种植意愿成极显著相关,同时呈现正相关关系,与研究假设一致,不难得出,农户的年龄影响着农户对杂粮种植的选择,年龄越大,种植经验相对越多的人越倾向于选择投入种植杂粮。调研发现,年龄越大的农户对杂粮的需求和习惯非常的强烈,有一种依恋杂粮的生活情结。
(2)农户文化程度:农户文化程度越高,农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则相对越强,存进农户更愿意接受新的品种,与假设是一致的。杂粮在当前品种繁多,只有敢于接受新事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超前人群,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品种,才能更好的发展自身,为自己带来更高的利益。调研中发现,武安市绿禾谷物专业合作社最先采用谷子地膜栽培技术,在使用同样的品种情况下,地膜的谷子产量达到5250 kg/hm2,而非地膜的谷子才3825 kg/hm2。
(3)种子费:随着国家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糜子产业体系和河北省杂粮杂豆产业体系的成立,杂粮品种越来越多,农户在选择杂粮种植时,对种子的选择也都会更偏向于高产、优质、特点突出的品种,而新品种的价格较传统品种而言会相对有所涨幅,这也是种子费与农户的种植选择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调查农户反应,农户获得了新品种,高产优质,就算价格贵点,也要采用新的品种。种子费指标虽然与假设不一致,但是当前的农户需求确证实了这一点。
(4)是否有订单:订单农业在当前是新兴模式,在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是一种趋势,但是当前仍然处于初级阶阶段,各种问题不断浮现,使得农户对订单的选择呈现两面性。调研发现,农户订单生产占40.4%,58%的农户选择随行就市,在各方面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农户更愿意选择随行就市,通过市场直接将自己的农产品外销。但是随着订单模式的发展,会逐渐的偏向订单,订单也是规模化发展的需求。
(5)杂粮产量:产量一直是农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数据显示,杂粮产量与农户种植杂粮选择呈现正显著相关关系,杂粮的产量越高,则其能为农户带来更高的利润,农户的收入得到提高能为自己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改善,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杂粮产量越高,农户的选择偏向则越高。调研显示,产量较高的农户,杂粮种植意愿均是肯定种植的农户。
4.3.2 农户种植杂粮的非显著性影响因素 在选取的指标中,有7个指标呈现非显著性相关,分别是:农业劳动力数、经营土地面积、农业用工量、是否使用机械生产、是否有补贴、是否参加培训、是否加入合作社。
(1)农业劳动力数: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机械化投入使得农业生产劳动力投入量及用工量等各因素不断缩减,农业逐步转向现代农业,模型数据分析看出,劳动力数呈正相关,也说明农业劳动力仍然有着较高的影响力。
(2)土地经营面积:样本数据分析显示,家庭土地经营面积与农户杂粮选择种植意愿呈现正相关关系,农户的经营面积越大,农户则更愿意拿出多的土地来种植杂粮,但是杂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它并不能成为显著性影响指标。
(3)农业用工量:与农业劳动力相关,都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数据看出农业用工量与种植意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与研究假设一致,投入越少,农户更愿意去选择种植。
(4)是否使用机械: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机械的使用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必然会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而机械的使用能为农户创造更多的便捷,但当前农业改革依旧在进行当中,农业发展,需要时间。杂粮的机械目前虽然有很多,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精密、专用度不高,是机械不是显著性影响因素的原因。
(5)是否有补贴:农业政策的发展对农户的种植意愿有明显的提升,对农户而言,种植补贴是对其生活的基本保障,补贴越高,则农户的种植意愿则越高。但是在杂粮的实际生产中,杂粮的补贴非常少,2010年河北省曾对张杂谷实施良种补贴,但不到两年就取消了。至今没有制定大规模的补贴,只是出现了科研补贴、地方项目的补贴,这可能是补贴不是影响农户种植杂粮的显著性因素。
(6)是否参加培训:现代农业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流,新型农民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主导,农民积极参加培训能够学到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等农业相关配套知识,对农业提升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但当前的农业培训在各方面可能依旧存在较多的缺陷,使得其不能成为影响的显著因素。调研显示34%的农民参加过培训,66%的农民未参加过或者近期未参加过培训。
(7)是否加入合作社:随着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兴起与发展,农民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合作社在新型经营主体中属于发展较多的模式,也是当前农村最多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入合作社能为农民创造更高的便利与服务,合作社的兴起为农户的种植选择能提供更高的引导,但当前的合作社发展仍处初级阶段,有很多不良现象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农业的发展。调研数据显示58%的农民参加了合作社,但是合作社不是农民的合作社,而是一两个人控制了合作社。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河北省337户有效样本的数据分析,通过农户反应的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计算各种因素的显著性,结果显示:愿意种植杂粮的农户占81.9%;另外有5个指标达到10%以上的显著性水平,分别是:农户年龄、农户文化程度、种子费、是否有订单、杂粮产量。
针对各因素的分析,简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继续增加科研水平,开展品种、技术、机械等方面的研发和推广,真正解决杂粮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品种退化、技术落后或者技术普及局限性较大、机械不专业的问题[18]。
二是鼓励年轻、有文化的技术人员从事杂粮农业生产,开展技术引导和培训,增强其杂粮种植意愿。
三是号召年纪大的农业能手,宣传种植杂粮的经验与种植杂粮过程中积累的传统精神,体现杂粮低投入、高效益的奉献精神,感染年轻人员。
四是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管理和监督,对典型经营主体进行一次性大额度补贴,促进经营主体向好发展。
五是完善企业农户订单制度,制定政策,监督订单实施,保证农业生产各环节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