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

2021-04-28孙明梅

山东畜牧兽医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教畜牧兽医

孙明梅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松原 138000)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要想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产教融合势在必行。本文深入分析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职业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社会认可度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期对高职其他专业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地方高职院校担负着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重任和使命,如何能够为用人企业输入技能过硬、素质较高、岗位适应期短的优秀复合型人才,是摆在所有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研究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是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专业,也是学院特色重点建设专业,目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相关养殖企业的一定认可,但是为了进一步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吉林省乃至全国畜牧兽医行业,促进区域畜牧经济更好的发展,学校还需要深入进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1 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1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更加紧密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是传统涉农专业,以往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参考本科设置,与社会及用人企业实际需求衔接不强。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的融入到就业岗位中,尽量减少岗位适应期,就需要校企深入合作,探讨产教融合的新的课程体系模式[1]。根据深入调研,新的课程系统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三个大的方面内容,具体内容见图1。

图1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

1.2 弥补教学内容更新较慢的问题 随着畜牧兽医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工艺及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但专业教材往往会出现不能及时得到更新的情况,如果教师在授课中再不能将新工艺、新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那么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必将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再学习和实践,这势必导致岗位适应期的延长。如若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开展产教融合,教师在授课中不过分依赖教材,同时与时俱进的把新工艺、新技术带进课堂或实训室,就会很好的解决教学内容更新较慢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真正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培养只会背书本,到企业后还要再学习、再培训的“回炉生”。

1.3 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畜牧兽医课程体系中,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随着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比例有所提高,实践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不能很好的满足畜牧兽医企业相关岗位实际技能需求的情况。部分实验实训仪器老化、配制不完善、校内实训场地受限,薄弱的实验实训条件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2]。现代畜牧兽医行业分工更加明确,对岗位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要有随之与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使之同步于更加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畜牧兽医行业需求。校企在进行产教融合过程中,要努力实现生产过程和教学实践过程的有效对接,这样才能够使实践教学内容的培养满足将来学生在工作中对于技能的实际需求。

2 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2.1 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 以往的畜牧兽医课程体系中更加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往往对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现在应该认识到,只有先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诚实守信、心理健康、遵纪守法的人之后,才能够谈到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为只有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能够爱岗敬业并在相应的职业岗位作出应有的贡献。首先将公共基础课分为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两大模块,其中前者主要包括语文、政治、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将来在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后者主要包括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形势与政策教育等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同时,学校并没有把职业素质提升的主要任务都依赖于公共基础课,学校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每一门专业课程也在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注重“课程思政”,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专业课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元素渗透,争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3]。

2.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目前,畜牧兽医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凸显,这就对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通过对畜牧兽医专业就业岗位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确定了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模块,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学生首先通过动物生理解剖、动物微生物、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为后续要开展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方向课程分为畜禽养殖、饲料与兽药营销、宠物美容与保健三个方向,学生在入学后要先接受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之后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爱好选择职业方向课程,并在将来的顶岗实训中选择与之相对应的企业岗位[4]。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使学习更加具有方向性,同时使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加具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学生实现创业梦想,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上,在专业技能课程中也开设创新创业模块,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进而提高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能力。现代畜牧兽医企业需求有新思想、不墨守成规、敢于求变的专业技能人才,因此学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的融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中,充分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同时也可以鼓励有能力和想法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各种科研项目中,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4 不断提高毕业生社会认可度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否合格,学生的在校成绩仅仅是一方面,重点应该考量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现阶段畜牧兽医行业缺口很大,如何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并得到认可的毕业生,是摆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目前急需解决的共同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要把企业请进来,还要共同走出去,不断深化产教融合[5]。例如,在牛羊养殖与疾病防治课程中应加入乳制品加工、乳成分检测等模块内容,因为这是企业真实需求的工作岗位,而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相关内容没有涉猎。总之校企要共同努力使培养的毕业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实践操作技能,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及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走出校门即上岗,无缝对接生产岗位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俗话说:出口畅、进口旺,良好的社会认可度必定会促进招生和就业进入良性循环,最后促进畜牧兽医专业不断发展壮大。

3 小结

要想使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要冲破一些壁垒和屏障,不能使改革只流于形式。要建立合作、融通、共赢的合作机制,同时形成产教融合规范性指导文件,使产教融合能够有序开展并取得成效。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深刻领悟产教融合的内涵,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力争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新模式,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畜牧兽医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产教畜牧兽医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我是兽医志愿者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兽医改行搞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