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2021-04-28袁丙阳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宽度造影部位

袁丙阳

(舞钢市人民医院 CT室,河南 平顶山 462500)

颅内动脉瘤指颅内动脉壁向管腔外发出的异常膨出,好发于30~60岁人群,其中80%患者发生于颅底动脉环(Willis环)。大部分患者为先天性动脉瘤,呈囊状表现;后天性动脉瘤主要由动脉硬化引起,外伤性与感染性较为少见[1]。颅内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以剧烈头痛、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恶心呕吐、精神失常,脑膜刺激征阳性,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压升高和脑血管痉挛。直径<3 mm的颅内动脉瘤称为颅内微小动脉瘤(very small aneurysm,VSA),大多呈椭圆状或扁平状,较难诊断,以往常通过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但该检查方式需通过动脉穿刺完成,为有创检查方法,风险较大[2]。三维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具有无创、便捷的优势,逐渐用于临床。本研究分析三维CTA在VS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发颅内动脉瘤患者93例,所有患者均行三维CTA检查。其中男51例,女42例;年龄33~67岁,平均(45.76±5.93)岁;体质量52~67.5 kg,平均(61.43±3.83)kg;预估出血量低于500 mL 64例,介于500~1 000 mL 29例;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71例,接受动脉瘤夹闭术治疗22例;合并症状(可合并2种以上):恶心、呕吐71例,意识障碍29例,言语不清18例,动眼神经麻痹7例。本研究经舞钢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经介入栓塞或夹闭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术前均行三维CTA及三维DSA检查;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多发性动脉瘤;伴有全身急慢性感染。

1.3 检查方法

1.3.1三维CTA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美国GE公司的64排螺旋CT对头部进行定位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300 mA,螺距0.969,层厚0.625 mm,速度0.5 s·rad-1。将对比剂碘海醇(GE Healthcare AS,国药准字HJ20160027)以3~4 mL·s-1的速度,用高压注射器注入患者肘静脉进行增强扫描,以15~23 s作为延长时间,自颈2水平向上扫描至顶结节,并保证扫描线与颅底平行,时间15~20 s,图像重建层厚、间隔分别为1、0.5 mm,函数为10/43;将获得的原始数据传输并经工作站处理,使用遮盖容积重建(shaded volume reconstruction,S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仿真内镜对图像进行处理,并将SVR、MIP图像用切割工具进行切割,将瘤体解剖结构及周围组织最大程度显影。

1.3.2三维DSA检查 取右侧股动脉作为穿刺点,用20 g·L-1利多卡因(江苏朗欧药业,国药准字H32023259)行局部麻醉,并行常规消毒,采用5F脑动脉导管行双侧椎动脉、颈总动脉穿刺,将碘海醇注射液注入后行正位、侧位造影;在头部放置C臂机,根据动脉瘤位置,旋转DSA覆盖角度,以55°·s-1的速度从-120°旋转至120°,采集旋转造影数据并传送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和三维处理。

1.4 评价指标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三维DSA、三维CTA进行阅片,若判定结果不一致,则经上级医生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检出VSA的例数,以三维DSA为金标准,分析三维CTA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种方法对不同部位VSA检出情况,包括前、后交通动脉,大脑前、中动脉,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C3~7;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的VSA瘤颈宽度及最大径。

2 结果

2.1 三维DSA检出结果93例颅内动脉瘤中经三维DSA确诊为VSA(动脉瘤直径<3 mm)者49例,占52.69%,非VSA者(动脉瘤直径介于3~5 mm)44例,占47.31%。

2.2 三维CTA诊断效能三维CTA检出VSA者47例,对VSA诊断灵敏度为95.92%(47/49),特异度为93.02%(40/43),准确度为93.55%(87/93)。见表1。

表1 三维CTA检查结果(n)

2.3 两种检查对不同部位VSA检出情况三维CTA与三维DAS对不同部位VS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不同部位VSA检出情况比较 [n(%)]

2.4 两种检查测得瘤颈宽度及最大径三维CTA与三维DAS测得的瘤颈宽度及最大径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测得瘤颈宽度及最大径比较

3 讨论

VSA占颅内动脉瘤的6.2%~18.2%,属于特殊类型。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风险与瘤体大小密切相关,与非VSA比较,VSA因其瘤体颈较宽、瘤壁较薄而发生破裂出血的风险更大[3-4]。手术治疗VSA的指征为:(1)随访发现瘤体最大径增加、形态不规则或发生变化;(2)VSA位置发生在交通运输部位引起头痛、眼神经麻痹;(3)既往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史、合并高血压或有较长时间的吸烟史等[5]。VSA的术前诊断至关重要。既往临床上常通过三维DSA作为VSA诊断的金标准,具有特异度、灵敏度高的优势,通过对图像进行多角度旋转采集并进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周围血管与VSA的空间结构和相互关系,并且能显示复杂病例的瘤颈宽度、最大径及其与载瘤动脉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6-7]。但三维DSA需要进行股动脉或双侧颈动脉、椎动脉穿刺以完成造影显影,对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且检查费用昂贵,因此,部分患者不容易接受。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维CTA对VS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90%,三维CTA、三维DSA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部位VSA检出率、瘤颈宽度及瘤体最大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与三维DSA比较,三维CTA对VSA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VSA、瘤颈宽度及最大径均能进行较好的判断,其原因在于三维CTA是基于CT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与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并通过采集多个数据、与多角度旋转相结合,使获取的图形具有三维立体感,从而清晰地显示载瘤动脉的形态、走行及血管壁钙化情况,并且对载瘤动脉、VSA与周围组织、骨质的空间结构显示清晰,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手术方式的选择[8-9]。三维CTA通过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和MIP技术,能够清晰显示病变血管的位置、走向和形态,并通过多层面重建将病变血管在不同层面进行显示,从而清晰显示病变血管与周围的关系。同时三维CTA能通过SVR技术进行多角度旋转,将瘤体宽度、最大径进行准确测量,且测量值与三维DSA并无明显差异[10]。三维CTA与三维DSA相比,仅需要进行肘静脉穿刺,创伤极小,风险更低,且操作更加便捷,费用较低,患者更容易接受。在进行三维CTA检查时,应注意严格控制对比剂注入速度,避免对比剂外渗,并选择对比剂峰值时间作为参照,选择触发时间,可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综上所述,三维CTA对VSA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颅内不同部位VSA、瘤颈宽度及最大径均能进行较好的判断,可为临床诊疗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宽度造影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