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5 d心脏康复程序效果研究

2021-04-28郭晓岚李粉娜程苗苗郎红娟

空军航空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程序心脏康复

郭晓岚,卫 攀,李粉娜,王 珍,程苗苗,郎红娟

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死率从2005 年开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能迅速开通相关梗死动脉,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是降低AMI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2],但PCI不能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也不能降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术后患者依然面临冠状动脉再狭窄和缺血的风险[3]。心脏康复能有效减少AMI后的心室重塑,降低AMI的再发生率和远期病死率[4]。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2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指南[5]明确提出,未出现缺血性症状、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的AMI急诊PCI术后患者,推荐入院后即开始Ⅰ期心脏康复,卧床不应超过12~24 h。然而,目前国内Ⅰ期心脏康复策略多采用1周康复程序,即术后第1天绝对卧床,术后第2天利用床边便椅,术后第3天床下站立,卧床时间延长,导致患者体力失调,增加不良心理情绪,影响康复效果[6]。因此,本研究自行修订5 d康复程序,并探讨了5 d康复程序在AMI行PCI术患者Ⅰ期心脏康复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1日—5月3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CCU住院的AMI患者100例。纳入标准: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AMI诊断标准,初次诊断为AMI[7];入组患者均行PCI治疗;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能正确理解运动程序;无意识和认知障碍;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左主干病变;伴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未控制的高血压(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等严重并发症;合并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失常(室速、室颤、RonT、频发室早、多源室早)、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心房纤颤等;有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及慢性肺病;不能运动及配合者[8]。其中男85例,女15例;年龄39~83岁,平均(57.00±1.15)岁;以患者住院顺序进行分组,奇数组为对照组(50例),偶数组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例退出康复程序,其中PCI术后假性动脉瘤1例、严重多支病变1例、心力衰竭1例、消化道出血1例。观察组3例退出,室颤1例、血小板、PT、APTT报危急值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2组中均无死亡及再梗死病例发生。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吸烟史、合并症、是否行PCI术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研究方法

1.2.1 修订康复程序 成立康复医护团队,通过循证,自行制定AMI行PCI术患者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径5 d康复程序。运用访谈法,调查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20人次,修订5 d康复程序。

1.2.2 康复程序信度和效度测量 内在信度:计算Cronbach's a系数。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重测信度;重测信度:随机抽取心内科护士45人进行调查,以匿名方式进行,采取编号对应法,要求参与重测的护士每人自拟一个6位编码并熟记,在第1次调查和间隔3周后的二次调查时,均填写该编码。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和变量分类,分析量表的结构效度。

1.2.3 预实验 选择5名患者进行预实验,根据结果再次修订5 d康复运动程序。

1.2.4 康复方法 成立康复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2名责任护士,1名医师。小组成员在研究前均接受心脏康复规范培训。患者入组后,分别由经过培训的2名护士进行康复程序指导,全程进行严密评估、监测并记录。对照组:按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9]推荐的1周康复程序:①术后第1天:绝对卧床,护理人员帮助进食;穿刺部位加压包扎12 h,床上被动四肢关节活动。②术后第2天:床边使用便椅,床上主动四肢关节活动。③术后第3天:下床站立,病房内慢走15~25 m,2次/d。④术后第4 天:室内做热身活动,步行25~50 m,2次/d。⑤术后第5天:步行100~150 m,上、下一层楼,2次/d。⑥术后6~7 d:步行200~400 m,上、下两层楼,2次/d。观察组采用自行修订的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径5 d康复程序方案。干预方案由日常生活、基础运动、强化运动、健康教育等4部分组成。①日常生活:第1天自行或协助下洗漱、进餐、床上大小便;第2天自行洗漱、进餐,坐便椅排便或床上排便;第3天大部分生活自理、床边如厕;第4~5天全部自理。②基础运动:第1天呼吸操训练、床上坐15~30 min,2次/d;第2天床边坐椅子15~30 min,2次/d;第3天床边坐椅子60 min,协助下室内行走10 min;第4天室内行走20 min,2次/d;第5天室内自由行走。③强化运动:分为术肢和其他肢体两种,术肢方案:前3 d不同,桡动脉路径:第1天被动活动、按摩仪10 min/次,2次/d;第2天主动活动、按摩仪、握力球各15 min/次,2/d;第3天按摩仪、握力球、手指操各15 min/次,2/d。股动脉路径:第1天髋关节制动12 h,踝背屈、趾屈, 10 min/次,3次/d;第2天踝背屈、趾屈15 min/次,2次/d;第3天踝背屈、趾屈20 min/次,下肢抬高30°,15 min/次,2次/d;第4天2 kg哑铃、瑜伽球10次,2次/d;第5天,运动单车最低功率10 min。其他肢体方案:第1天上肢伸展10 min/次,卧位下肢抬高30°,10 min/次,2次/d;第2天上肢屈曲15 min/次,坐位下肢抬高60°,15 min/次,2次/d;第3天上肢上举20 min/次,坐位下肢抬高60°,20 min/次,2次/d;第4天运动单车、瑜伽球;第5天行6 min步行试验。④健康教育:第1天饮食、药物不良反应;第2天运动程序安排、戒烟限酒及心理指导;第3天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合理膳食;第4天情绪、睡眠及家庭康复指导;第5天6 min步行试验方法意义及出院指导。

1.2.5 终止康复程序指征 活动后出现胸闷、胸痛、气短;活动后心率增加20次;活动后心率<50次/min或>130次/min;活动后收缩压增加30 mmHg或舒张压下降20 mmHg;活动后心电图ST段抬高或压低1 mV;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活动后患者自觉劳累程度分级(Brog)>15分[8]。

1.2.6 监测方法 2组均给予心电监测,护士观察并记录运动前、中、后心率,血压,心电图ST段变化,Brog分级和不适主诉,入院第1天和第5天分别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焦虑量表测评。

1.2.7 运动耐力评定 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test,6MWT):通过对患者运动耐力检测,评价其心脏功能、治疗效果和预后,是一种简单、低成本、有效且可靠的评估心脏功能的运动试验方法。由护士为患者连接单导联动态心电记录仪,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速度步行6 min。每分钟提示患者时间并反馈,评估有无胸闷、胸痛、头晕、气促等不良反应,步行前、后测量患者心率、SpO2及血压[10]。代谢当量(METs):机体代谢当量计算公式:METs=(4.948+0.023×6 min步行距离)/3.5[11]。能客观测量各种活动方式的强度及活动量,患者根据能达到的代谢当量活动,既可克服活动量不足,又能避免活动量过大。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入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焦虑、便秘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6-MWT,计数资料以率(%)表示,2组间数据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2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2.2 心率、血压、ST段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心率、血压、心电图ST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2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率、ST段变化、血压比较

2.3 生活质量、焦虑比较 2组出院前生活质量与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2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焦虑评分比较(分)

2.4 便秘、平均住院日、6 min步行试验比较 2组便秘发生率第1天、出院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日、6MW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2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便秘、平均住院日、6MWT比较

3 讨论

研究显示,AM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极高,发病当天死亡人数占院内总死亡人数的32.2%,住院7 d内死亡人数占院内总死亡人数的73.4%,其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是AMI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12],且多发生在发病7 d内,因此,Ⅰ期康复(院内康复期)是心脏功能恢复、建立康复意识、进行康复宣教的关键时期,对AMI行PCI术后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3.1 5 d康复程序在AMI患者PCI术后I期康复中的优势 AMI患者急性期康复的目标是生命安全和回归正常生活,因此,早期运动的安全性是康复治疗的关键点。5 d康复程序的优势在于:①康复时间提前,本研究遵循欧洲指南建议,将患者心脏康复运动时间提前至术后即刻,即术后就开始进行规律肢体活动、呼吸训练,术后4~12 h下床活动,将常规1周康复程序的运动时间提前24 h;②根据手术路径设计不同心脏康复运动程序,设计专门针对桡动脉和股动脉手术路径不同的5 d康复运动程序,实现精准康复;③标准化设计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限,并经过3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函询、修订,进行信效度测量,实现科学康复,保证了早期康复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5 d康复程序并未增加AMI患者急性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率,2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缩短,说明在医护团队严格评估、监测下,AMI患者实施5 d康复程序安全可行。同时,观察组15名患者3 d后直接由CCU出院,提示心脏康复的时机越早,对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越强,越能缩短AMI患者PCI术后恢复时间[13],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3.2 5 d康复程序有助于促进AMI患者心脏功能快速恢复,提高运动耐力 AMI患者常伴有心肺功能衰减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存能力[14]。AMI后,即使快速开通血管,恢复冠脉血流灌注,仍然会有部分心肌受损,影响心脏功能。Xu等[15]研究表明,早期开展康复运动能加速顿抑区域心肌功能恢复,从而在在短时间内改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是判断心功能的常用指标[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5 d康复程序术后即开始规律运动锻炼,使患者冠脉血流量增加,增大了毛细血管渗透能力和(或)毛细血管交换面积,促进了侧支血管生长,加快了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心肺功能[17],因此,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

5 d康复程序科学设计渐进式运动方式,形成路径化标准运动方案,全程医护人员监测指导,极大提高了患者安全感和康复依从性,规律运动帮助患者建立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加快体液和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肌肉强度,从而提高运动耐力[18]。6MWT不仅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运动耐量试验,也是早期评估AMI后心脏及运动能力的方法[19]。本研究出院前测试2组患者6MWT距离,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5 d康复程序可改善患者心输出量,提高运动耐力。出院前进行6MWT测试,可预测和评估最大心率及耗氧量,为制定出院后安全运动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3 5 d康复程序能提高AMI患者自我效能,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运动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快速恢复,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高低则会影响其长期的健康与幸福感。AMI发病急、病情危重,约40%的患者存在轻度焦虑和抑郁心理[20],而焦虑、抑郁又会增加AMI患者猝死风险,原因是焦虑等负性情绪使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脏破裂及心室颤动的危险[21]。早期运动康复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22],使患者在运动中获得一种成就感,极大改善焦虑、抑郁和不确定感带来的不良情绪,增强重返社会的信心,提高满意度。本研究观察组出院前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入院第2天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5 d康复程序干预能减少患者焦虑、便秘等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5 d康复程序安全、有效,能促进PCI术后AMI患者心功能快速恢复,提高运动耐力和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便秘、焦虑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Ⅰ期康复是心脏康复的关键时期,本研究重点探讨了PCI术后AMI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对营养、心理、戒烟限酒以及药物处方等综合干预效果需进一步探索,最好能建立心脏康复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优化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最优康复方案,以期更好地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程序心脏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