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安阳市外来入侵生物黄顶菊危害现状及其防除试验

2021-04-28于新芹陈慧民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安阳市植物生长

于新芹,陈慧民

(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环境监测站,河南 安阳 455000)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许多外来物种都能在当地生存。截至2015 年底,安阳全市境内黄顶菊分布面积达43 万平方米,不仅对河南省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还成为影响全省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人类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加强安阳市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与防控工作,对保障安阳乃至全省的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黄顶菊的危害

黄顶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外来杂草,原产南美洲,俗称“霸王花”“生态杀手”,2013 年入选国家重点管理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排第11 位。黄顶菊一般生长在荒地、弃荒地、村旁、道旁、渠旁、堤旁,根系发达,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繁殖速度惊人,一株黄顶菊大约能开1200 朵花,每朵花可产上百粒种子,1 株能产十几万粒种子,扩散蔓延速度非常快。黄顶菊一旦入侵农田,将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对农业生态系统破坏性极大,会导致许多植物死亡,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安全[1]。

二、安阳黄顶菊入侵分布与普查防除现状

安阳外来入侵生物黄顶菊防控工作,始终坚持遵循“增强防控意识、摸清入侵途径、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灭除效果”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农业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工作长效机制。

黄顶菊2006 年8 月在安阳县安丰乡107 国道首次发现,长势比较旺盛,面积约1334 平方米。当年在全市范围内对黄顶菊进行全方位普查,发现有2.6 万平方米,约45 万株,分布在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等沿107 国道和其他道路两旁,发生治理情况详见表1。

表1 安阳市2006~2015 年黄顶菊发生治理情况

数据显示,2006~2015 年发生总面积43 万平方米,总株数740 万株,经费投入达64.5 万元,每年治理率均为100%。黄顶菊传播蔓延速度快,已成为安阳市现阶段重要的生态安全问题,其分布状况较复杂,人工防除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有的地方不具备可操作性,容易遗漏,彻底根除常规防治措施难度很大,研究精准科学的防除技术尤为重要。

三、黄顶菊防治试验项目

1、总体思路和目标

为深入探索黄顶菊科学防治技术,有效杀灭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黄顶菊,保护河南生态安全,经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重点工作安排研究决定,2017~2019 年在安阳市开展黄顶菊防除试验,寻找有效的灭除方法。安阳市农业环境监测站、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安阳市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三家联合,于2017年开始在农科院试验基地开展黄顶菊综合防治试验项目,2018年、2019 年逐渐优化实施方案,增加完善试验设施,创新试验方法,筛选防治措施。

2、开展情况

(1)试验田建设

2017 年建成376 m2塑料大棚棚膜;2018 年建成48 m2防虫网;2019 年新增一个长36 m、宽8 m 的钢架结构200 目纱网室,用于模拟野外环境,使试验数据更加具有实用价值。

(2)试验内容

在河南省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的指导下,2019 年在前2 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化学药剂、植物替代、昆虫防治、野外植物替代防治、黄顶菊化感试验等不同防治措施的防除试验[2]。

李永林: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和见证者。长期以来,中国石化秉承“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从战略高度认识、部署和推进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始终把社会责任管理融入公司战略、嵌入企业文化、深入日常运营,持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不断增强价值创造本领,日益成长为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植物替代防治措施。牧草植物替代选用披碱草、胡枝子、草木樨、青蒿、苦麦菜,按照黄顶菊与替代品种1.0:0.5、1:1、1:2、1:4 的播种比例进行对比试验,在网室进行。一年生草花植物选用凤仙花、一串红、百日红、虞美人替代,采用1:1 混播对比试验,4 月15 日播种,在大棚内进行试验。选用当地野苋菜、灰灰菜、蒲公英3 种主要杂草混播试验,4 月15 日播种,在纱网室进行试验。

化学药剂防治措施。主要选用壬酸(植物源除草剂)、毒莠定、百草枯、草甘膦、敌草快、2 甲4 氯钠、烟嘧.莠去津等除草剂进行对比试验。

昆虫防治措施。选用了菜青虫、蚱蜢、金龟子3 种昆虫,试验时间在6月,昆虫主要来源是试验地周边大田发生比较多的昆虫。

野外植物替代防治措施。分别在内黄、汤阴、林州3 个县区取点进行防除试验,选用了灰灰菜、苋菜、和草木犀3 个品种,每个小区面积为9 m2。

(3)试验管理

黄顶菊和植物替代品种采用混播方式,4 月8 日播种,4 月17 日开始出苗,每块样地调查取样。采取对角取样的方法,抽取5 株黄顶菊进行观察记录,每15 天测量收集1 次数据。5 月25 日第1 次观察记录,生长季共收集5 次数据。于10 点和16 点进行温湿度记录,分别测量主干高度、分枝数、叶片染病数、现蕾数、开花数等,共收集记录3425 个数据。8 月下旬对植株开花期和结籽期的根、茎、叶、花的鲜重和干重进行测定,共测得446 个数据。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

选用披碱草、草木樨、苦麦菜植物替代抑制生长效果显著,特别是幼苗生长期可较强抑制黄顶菊的出苗和生长,适宜比例为1:2 和1:3,抑制效果明显,同时牧草种植密度也比较合理。

蚱蜢在黄顶菊幼苗生长期可对其造成严重损害,主要伤害黄顶菊的叶片。

化学药剂防治(除草剂)在黄顶菊整个生育期防除效果明显,壬酸对黄顶菊苗期防除效果显著,生长后期防除效果不理想[3]。

野外植物替代试验不太理想,分析原因为:野外试验选点难度大,试验中人为破环严重,影响预期效果;播种比较晚,选用品种耐旱能力差,加上春季降雨量少影响了出苗,下一年计划提早到年前播种,继续观察替代效果。

鲜重和干重进行测定结果分析可知,植物替代对黄顶菊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具体影响结果有待进一步分析。

高温影响黄顶菊花芽分化,8 月中下旬由于棚内温度过高,黄顶菊的花芽分化受到抑制停止开花,随着温度降低,9 月上旬又开始开花。

五、结论

从试验结果可知,黄顶菊出苗期生长弱、生长缓慢,发芽快、生长强势的本地杂草对黄顶菊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顶菊生长环境不良时会提前开花,但花量明显减少。试验发现黄顶菊有虫害和病害发生,可能与引入的替代植物自身携带的病虫害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黄顶菊在干旱、瘠薄的荒地发生较重,扩散源主要集中在这些地方,选择耐旱、耐瘠薄的替代植物品种进行试验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安阳市植物生长
中秋
开展送温暖活动 安阳市关工委
碗莲生长记
美 丽 的 天 鹅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哦,不怕,不怕
俯首听民意 开门迎监督——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加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纪实
将植物穿身上
《生长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