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对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影响

2021-04-28林瑞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36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预警家属

林瑞凤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支气管炎属于儿科临床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冬季为该病症的好发季节。年龄越小患儿的病情越严重,其可对患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育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疾病促使心功能下降的一种进展性病症,气促、乏力、下肢水肿以及心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征。支气管炎和心力衰竭合并存在,可进一步加重病情,提升临床治疗及护理难度,病情严重可导致患儿死亡[2]。为改善患儿病症和预后,在治疗期间需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3]。本文主要分析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对于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抽选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当中,60例患儿经数字随机分组法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占30例。

入选标准:经过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炎以及心力衰竭的患儿;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患儿;精神状态、意识状态正常,不存在先天缺陷的患儿。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合并严重肝脏、肾脏、心脏疾病的患儿。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协助家属完善患儿治疗期间的检查工作,在患儿入院以后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力度;遵医嘱为患儿用药;治疗以后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展开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出现感染或相关并发症情况,需要及时向上级医生汇报。

1.2.2 观察组 患儿给予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详细内容如下:

(1)成立护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为科室内具备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组织组员参加培训,学习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相关知识、重点护理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等,将组员责任、服务意识加强,所有组员在结束培训后参加考核。

(2)接收患儿以后,护理人员开展患儿病情评估工作,详细记录患儿的病症严重程度,并且依据症状标记相应的颜色(红色、橙色、蓝色及绿色),以小儿预警评分系统评分,绿色预警(0分)为心血管、呼吸系统症状,面色红润且意识清晰;蓝色预警(1分)指患儿有面色苍白、呼吸频率加快以及嗜睡表现;橙色预警(2分)指的是患儿的面色发灰、呼吸频率加快以及有三凹征阳性表现;红色预警(3分)指患儿处于昏睡或昏迷状态,有面色发灰、肢体冷、三凹征阳性、呼吸频率每分钟减少5次、心率增加等表现。

(3)结合评分结果于患儿的床头悬挂相应的色卡,依据病情需求,将巡视、护理工作力度加强,色卡需依据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更换。向家属解释悬挂色卡的目的,同时通过分析家属的表情、肢体动作、说话语气等评估其心理情绪状态,及时疏导家属的负性情绪,告知家属负性情绪极不利于患儿机体康复,鼓励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工作;结合家属文化水平、认知程度等实施健康宣教,建立微信群,定期向其推送疾病康复护理知识。及时为患儿实施吸痰护理,将呼吸道分泌物减少,维持呼吸道的畅通性;在吸痰前需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其抵触情绪的同时,避免哭闹影响吸痰工作的开展;若患儿存在哭闹不止的情况,可遵医嘱为其使用适量镇静药物。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监护指标改变情况,及时同上级医生反馈患儿的异常情况;针对患儿的日常饮食,需联合营养医师结合病情制定饮食计划,在确保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之上,改善患儿的机体营养状态。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性别(男性、女性)、年龄均值、病程均值。

(2)观察并统计两组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肺湿啰音、哮鸣音、咳嗽以及憋喘消失时间。

(3)分析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患儿出院之前向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为一百,得分越高代表家属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对相关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两组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病程数据同对照组患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如表1所述。

表1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

2.2 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家属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儿的各项症状(肺湿啰音、哮鸣音、咳嗽和憋喘)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家属满意度评分则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所述。

表2 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家属满意度情况(±s)

表2 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家属满意度情况(±s)

?

2.3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3所述。

表3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支气管炎是婴幼儿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治疗难度高、易反复均为疾病的主要特征,病情严重可能导致心肌受损、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认为疾病的发生为多种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致[4]。小儿人群发生心力衰竭同心肌炎、重症肺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因素之间有密切关联,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征。若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病情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控制,随着病情发展,不仅提升临床治疗和护理难度,且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5]。

常规护理为临床传统护理模式,存在刻板化和机械性等缺陷,护理工作存在随机性,护理人员在该模式下重视患儿病情护理和医嘱执行,忽视心理疏导、环境对医疗工作开展的影响,因此护理效果欠佳[6]。

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利用预警评分,针对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开展预警处理,明确预警等级。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儿的病情,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量化标准,促进护理效率、质量提升,改善患儿的病情[7]。通过密切监测患儿的心理、生理健康状态改变情况,以全面掌握其病情变化情况,保证可以及时为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支持,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完善患儿和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其内心的焦虑程度,同时提升对医疗工作的配合度;加强患儿的饮食护理力度,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升病情控制效果[8];通过吸痰护理可以维持患儿呼吸道畅通性,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布置患儿的病房并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和患儿交流,可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避免患儿出现抵触医疗活动的行为,同时在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有积极作用[9]。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提示,为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开展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疾病症状,促进机体康复,且对和谐医疗环境的建立有重要意义。究其原因,护理人员在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模式下严格遵守护理原则,从患儿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并且结合患儿的病情需求特点实施护理对策,将患儿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落实心理护理工作,可改善患儿及家属的负性情绪,确保医疗活动可顺利完成[10];饮食护理和家属心理疏导等护理工作落实可改善患儿病情以及减轻家属的焦虑情绪,避免护理纠纷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预警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