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向—高明何在

2021-04-27刘立志

博览群书 2021年2期

刘立志

中国文化有重“生”的价值取向,这在《易传》中有非常典型的表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都将“生”置于极高的地位。然而历代奔竞之士,或不免因事功而妨“生”害“生”,故有黄犬鹤唳之叹,亦有“出师未捷”之悲。此类有违重“生”之旨的悲剧,足可为前车之鉴。

本期的五篇文章,选取刘向、陶渊明、白居易、陆游四位历史名人,对他们在出处选择、自我心灵安顿、知足常乐、保健养生等方面的智慧做了个案分析。刘向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低调处事,进退自如;陶渊明退隐躬耕,超越流俗之上;而闲适自得、寄情外物的白居易,与喜粥茶、善养气、通药理的陆游,在修身养生方面,共性颇多。四位文人皆为诗文大家。贾母本为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但在处理家务方面,她的睿智却实在是“不让须眉”。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位名人,包括小说人物贾母,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能乐享天年。尤其是白居易和陆游,虽自幼体弱,却都是古代为数不多的高寿诗人。他们在现实事功与生命节律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这种生活大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启迪,似乎从未远去。

——刘怀荣(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西漢学者刘向(前79—前8),字子政,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少弟刘交的玄孙,属于纯正的汉世宗亲,他先后出仕于宣帝、元帝、成帝三朝,身处宦官弄权、外戚坐大的恶劣朝政环境之中,却能全身而退,得享天年,勤勉笔耕,终成博学大家,他的处世智慧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

汉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十来岁的刘向因为父亲刘德的地位而进入仕途,被保任为郎官,担任辇郎,也就是宫廷中引御辇的官,此后的二十年中,他一直沉沦下僚,久无进步。汉元帝登基后,刘向先是任职谏大夫、散骑、给事中,进入了权力中枢,但是为时不久,即被改任宗正,负责皇家宗族事务,明升暗降,失去了实权,后来还曾短暂担任中郎,之后就被长期废置,家居著述。汉成帝刘骜即位后,刘向再次被重新起用,以前九卿的身份征召任命为中郎,负责保护三辅一带众多的灌渠,后来被擢拔为光禄大夫,直至终老。

宣帝、元帝、成帝三朝,政坛波谲云诡,外戚、宦官、宗室利益纠结,尖锐对立,几方势力分合无定,时欲置政敌于死地而后快。刘向身处其间,历尽劫波却能安然无恙,其高明之处在于如下两点。

底线明确,安守本分

宣帝时期,刘向初入政坛,尚未崭露头角。元帝、成帝两朝,刘向只有短暂时间进入了权力中心,其他时间则是波峰浪谷,花明柳暗,出生入死,险象环生,确实是仕途多舛,但他安之乐之,尽心尽力,秉承明确的底线意识,去祸全身,自然终老。刘向的底线意识包括忠君爱国与爱岗敬业两个部分。作为皇族宗室,他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频繁上书言事,谏议君主。元帝朝,他曾奏上《使人上变事书》《理甘延寿陈汤疏》,成帝临朝,更是频频上疏言事,《说成帝兴礼乐》《谏营起昌陵疏》《条灾异封事》《极谏外家封事》《神宝旧畤议》《论星孛山崩疏》《日食对》等,至今传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极谏外家封事》。成帝登基不久,就任命舅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掌理朝政,全权负责军政事务。第二年年初,又封舅父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在同一天中,诏封舅父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关内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氏家族权倾天下,威风八面,炙手可热,不可一世。刘向私下对好友陈汤说:近几年灾异频仍,外戚势力如此坐大,必然会危害刘氏,我作为族中一员,几代人蒙受朝廷厚恩,自己也屡屡受到皇帝的优待,今日形势,我若不说,还有谁会出头露面,敢批评朝政呢?于是刘向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呈上此书。书中援引历史事例,剖析臣子坐大擅权的危害,结合时下外戚王氏的状况,详细分析了刘汉政权面临的危机,王氏即将凌越居上,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要采取切实有用的措施,进行挽救,“夫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第,以则效先帝之所行,厚安外戚,全其宗族。王氏永存,保其禄爵,刘氏长安,不失社稷”,希望唤醒迷乱中的刘骜。全文忠爱之忱,溢于言表,苦口婆心,令人动容。

刘向的著述如《洪范五行传论》《说苑》《新序》《列女传》等皆以劝诫天子为宗旨,如《新序》辑录周秦历史故事,以古讽今,希冀君主圣明,选贤任能,达致长治久安;《列女传》一书,《汉书》明确记载说刘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于微贱,逾礼制。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撰述关乎时政,用心显豁。尽管屡屡碰壁,罕见回应——元帝仅接受过刘向的一个建议,即册封甘延寿和陈汤,成帝唯一一次听从刘向的建言,则是兴辟雍、设庠序以昌明礼乐教化——刘向依然痴心不改,知其不可而为之,竭尽臣子之本分,不避刀镬。他建言黜免宦官权臣,排抑外戚,都是忧心国事,针砭时弊,识见出众,奈何君上懦弱凡庸,不能用其言,尽其才,徒令后人嗟叹。

政治上难有作为,刘向并不是悲观失落,自怨自艾,而是立足本职岗位,尽己所能,发光发热。受诏整理中秘图书,工作极其普通,等同于被彻底边缘化,仕途没了指望,但他创新体例,辑集书册,缮录定本,甘之如饴,撰述群书提要之时,犹念念不忘谏君之意。如《上〈晏子〉》云:“晏子盖短小,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其六篇可常置旁御览。”揭明其书堪为资政之用。《上〈战国策〉叙》云:

(始皇)杖于诈谋之弊,终无信笃之诚,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藐二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败坏,民不见义,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岁,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徳,岂不远哉!

这是明确指出,暴秦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君主失德,没有诚信,猜忌宗室,亲近奸佞,不能以仁政化民。刘向行文正反对比,以古为鉴,意旨显明,苦口婆心,谆谆教导,正所谓“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定位精準,思虑周全

刘向的个人定位极其精准,思虑周全,这也是他几番安然度过政治风波的重要因素。刘向为人宽厚温和,淡泊谦和,博学嗜书,“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他以仁德为基点,立足自身实际,客观把握自身情况,读书明智,审时度势,给自身的定位是书生,从政之后担负的是帝师和谏臣的角色。与此相应,刘向的奏疏封事从容不迫,温雅醇厚,“识精而不炫,气盛而不矜”,摆事实,讲道理,考虑到各方面的接受能力,没有寻常政客那种咄咄逼人、剑拔弩张、志在必得的跋扈之气。最典型莫过于《极谏外家封事》,预言王氏僭盛,国祚旁移,建言培植宗室,黜远外戚,方可使刘氏常安。曾国藩指出,文中“料王氏之必篡,思有以早为之所,而又无诛灭王氏之意。宅心平实,指事确凿,皆本忠爱二字,弥纶周浃而出”,洵为有见。

刘向在奏疏之中频繁征引儒家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引经据典,以为法戒,这不仅是基于他自身深厚的经学素养——刘向治《穀梁》之学,曾参石渠阁经学会议——还是力求适应君主的嗜好与品位,元帝经学造诣尤深,为太子之时,曾经师从诸多大儒习经,包括以研治《春秋》和《论语》闻名于世的博士疏广、开创《尚书》大夏侯一家之学的夏侯胜、精通《诗》学的冯野王、《尚书》博士孔霸和欧阳地余等,即位之后更是勤学不辍,曾向谏大夫张游卿学习《诗经》,也曾旁听太子少傅匡衡讲授《诗经》;《汉书·谷永传》说成帝“好经书,宽博谨慎”,“性宽而好文辞”。投其所好,入人也深,从中可见刘向之苦心。

刘向主张生活需要技巧,不能一味蛮干。他在《说苑》中专设“权谋”一门,《新序》中设“善谋”一门,载录精彩的权谋故事,内容涉及政治活动、军事活动、献谋游说活动,还有人际交往活动。刘向推崇这些权谋家,并不一概否定权谋技巧。《说苑·权谋》云:“谋有二端:上谋知命,其次知事。知命者预见存亡祸福之原,早知盛衰废兴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难于无形。若此人者,居乱世则不害于其身;在乎太平之世,则必得天下之权。彼知事者亦尚矣,见事而知得失成败之分,而究其所终极,故无败业废功。”知命智谋可防患于未然,知事之谋可以提前把握事情的发展变化,有大智慧的人才有历史预见力,顺应历史趋势,建立功业。从政处世,权谋不可或缺。权谋不等于欺诈,“夫权谋有正有邪,君子之权谋正,小人之权谋邪。夫正者,其权谋公,故其为百姓尽心诚。彼邪者,好私尚利,故其为百姓也诈”,只要不是出于谋求私利,行事恪守仁义与诚信的原则,手段与目的相统一,权谋尽可施用,谋虑周到,做任何事情,都不会遭遇挫折。《条灾异封事》针对权臣石显、弘恭而发,名为“封事”,即密封的奏章,事涉机密,必须审慎,因为深知君主的性格,刘向在文末还特意注明“条其所以,不宜宣泄”,足见其行事之细心谨慎。

官场中人,关系复杂,动辄得咎。刘向开具的处世良方是低调为人,常怀戒惧之心,稳妥处理好人际关系。他在给儿子刘歆的书信中说:“告歆无忽。若未有异德,蒙恩甚厚,将何以报?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今若年少,得黄门侍郞,要显处也。新拜皆谢,贵人叩头。谨战战栗栗。乃可必免”。祸福相邻,吊丧的人到了家门,贺喜的人就会随之到里门,反之亦然。这是有得之言。年少顺遂,得享高位,难免志高气盛,富贵骄人,以为世界尽在我掌握之中,实乃权力幻觉,致祸之端。刘向精研《老子》,深得书中精义,《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刘向老子说》四篇,可惜后来散佚了。《老子》书中知足常乐、谦恭自守、盛极必衰的道理,刘向肯定娴熟于心,身体力行。他在《上〈关尹子〉》一文中说同为道家经典的《关尹子》,“辞与老列庄异,其归同,浑质崖戾,汪洋大肆,然有式则,使人泠泠轻轻,不使人狂”,“臣向幼好焉,寂士清人,能重爱黄老清静,不可阙”,多年浸润其中,久历红尘世事,看惯花开花落,清醒而理智,站得高,看得淡,拿得起,放得下,自可笑对风云变幻。

刘向学博才高,见识卓越,一心效力汉家天下,维护祖宗基业,屡屡上疏谏议,殷殷切切,但是君主暗昧,回天无力,他去世后的第十六个年头,成帝母亲王政君哥哥王曼的儿子王莽即篡汉称帝,历史证明了他的惊人的预见力。“屈原死,楚入为秦,子政死,而王氏代汉”。他是失败的英雄,却是精忠儒臣的典范,他的行事智慧是值得后人关注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作者系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诗经》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著有《汉代〈诗经〉学史论》《诗经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