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2021-04-27李德溥晏祖根陈江
李德溥 晏祖根 陈江
摘 要:文章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的内涵,构建了以课程质量保障机制为核心,以学生学习结果为评价依据,综合考查影响学生学习结果各种因素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并对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专业认证;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4-0049-02
一、引言
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客观、科学地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价,对于实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构建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并有效实施是保证和持续改进课程质量的关键[1],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聚焦学生的学习结果,涉及课程质量保障制度、课程资源、课程大纲制定与实施等多个方面。
本文结合作者在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的经验和体会阐述了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实施,以期能为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专业提供借鉴。
二、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的内涵
课程质量评价是衡量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及持续改进课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学生的课程学习结果直接反映课程的质量。课程质量评价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课程学习结果,即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的各项考核成绩作为评价依据,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综合分析考查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2]。
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在于建立和有效实施符合专业认证理念的学校、学院、专业层面的保证课程质量的相关制度,建立以课程质量保证制度为核心的、以学生学习结果为评价依据的、综合考查影响学生学习结果各种因素的,并能根据课程评价结果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并在此评价体系下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价。否则,课程质量评价只会流于形式,毫无意义。
三、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一)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笔者所在专业构建了图1所示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课程质量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核心,评价的依据是学生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的目的在于课程质量的持续改进。
评价体系中的课程质量保障制度涉及学校、学院、专业制定的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制定、课程大纲编写、教学过程管理、学生管理、课程考试与考核、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大纲执行、课程质量评价、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和课程质量的关键。
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影响因素包括课程资源、课程教学大纲及其执行、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学习状态等,这些因素同等重要,在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果进行分析及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价时需要综合考查这些影响因素。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课程学习完成,其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影响不言而喻,在课程评价体系中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教师课程教学和学生课程学习的质量。课程大纲中制定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与内容、考核评分标准等,课程资源包括课程实验条件、师资、教材、课件与教案、线上教学资源等。课程大纲制定与实施以及课程资源建设都要有相应制度保障。
评价体系中学生课程学习结果是课程质量评价的依据,学习结果包括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及学生根据自身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自我评价结果。课程考核成绩作為课程质量评价的直接依据,对于理论课,学生的课程成绩包括课程考试、测验、课程报告、实验、作业、大作业等各种考核方式的成绩;对于实践课,课程成绩包括设计报告、阶段检查、图纸、说明书、答辩等考核内容的成绩。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所做的评分,作为课程质量评价的间接评价依据。
课程质量评价是在相应的制度保障下,依据学生课程学习结果,按照制定的评价机制进行。其中,评价机制规定了评价对象、评价周期、评价数据合理性分析、评价方法。根据课程质量评价分析结果,提出课程质量的持续改进措施,如改进课程内容、考核内容与方式等。
(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实施
评价课程质量的过程如图2所示。在实施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课程质量保障制度的要求,按照评价机制进行评价,在每个环节都需要有审核和审核结果反馈。
课程开课前任课教师填写理论课授课计划和实践性课程计划。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对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计划等进行审查。任课教师、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签字确认。
任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针对课程目标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内容,并依据课程考核方案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课程考核前任课教师填写课程考试(考核内容)、方式合理性审核表,明确课程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权重、分值等内容。评价组对考试(考核内容)、方式进行合理性审核,对于每个课程目标的考试(考核内容)、方式明确给出“合理”或“不合理”评价,合理性审核后评价组填写合理性审核意见,合理性审核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需要对反馈结果进行确认并签字。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课程质量评价,并由课程质量评价组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核,将审核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课程质量评价合理性审核通过后,评价组和任课教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课程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四、结论
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应该以课程质量保障制度为核心,聚焦学生的课程学习结果。在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中应该包含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各种因素,并在课程质量评价中分析这些因素产生的作用,以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课程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执行至关重要,课程质量评价必须按照相应保障制度的要求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刘伟韬,周刚,等.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
[2]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0版,试行)[EB/OL].[2020-03-18].https://www.ceeaa.org.cn/gcjyzyrzxh/resource/cms/article/616232/617069/2020021218004091943.pdf.
编辑∕陈晶
作者简介:李德溥(1970—),男,黑龙江庆安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轻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机械方向。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SJGY20200344);黑龙江省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典型案例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SJGY20180233);
黑龙江省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虚拟仿真技术在‘食品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HSDJY202020);天津微深科技有限公司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CAD/CAE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