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薏苡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特征

2021-04-27李祥栋陆秀娟魏心元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茎鞘薏苡品系

李祥栋,戴 燚,潘 虹,陆秀娟,魏心元,石 明,苏 跃

(1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贵州兴义562400;2贵州省薏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兴义562400;3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阳551400)

0 引言

薏苡为禾本科薏苡属(CoixL.)作物,与高粱、玉米互为近缘物种,同时也是C4作物,有效挖掘薏苡的高产潜力,提高单产并增加总产量对薏苡生产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薏苡作为重要的“药(医)食同源”作物之一,其根、茎、叶、籽粒均可入药,薏苡仁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抗肿瘤、镇痛、利尿、降血糖、防止皮肤粗糙与美容等功效[1-2]。然而长期以来,薏苡这一作物并未被足够重视,基本上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薏苡籽粒整体单产水平约为2250~4500 kg/hm2,单产水平不高,未能如所预期的那样突破产量瓶颈实现高产或超高产。目前,薏苡的生产也表现出极强的区域性,主产区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福建等地,浙江、湖南、中国台湾、河北、辽宁、山东、安徽等省份仅有零星种植[3]。目前,关于薏苡研究在种质资源[4-7]、化学成分及药理[2,8]等方面多有报道。另外,在不同地区对薏苡栽培模式和优质高效生产[9-10]、栽培因子[11-13]和肥料配比优化[14]、光合生理特征[15-17]等方面也不乏有益探索和总结。氮、磷、钾元素作为薏苡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任何一种元素缺乏均会引发植株相应的不良反应。赵杨景等[18]初步研究了氮、磷、钾元素对薏苡干物累积及养分含量的影响,并总结了其缺素的主要症状。姜文婷等[19]则以盆栽试验的方式,初步探明了2个薏苡品种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特征。马驰宇等[20]采用配方施肥方法确立了贵州兴仁地区的推荐施肥量。郭欣慰等[21]有效分析了航天搭载诱变品种‘太空1号’的产量组成并优化了其氮、磷、钾最佳施肥量。迄今为止,前人有关薏苡N、P、K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仅见零星报道,多停留在施肥水平、栽培因子的优化层面。提高作物肥料利用效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阐明其养分吸收累积规律、分配特征及利用效率等生理机制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有效解析了薏苡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氮、磷、钾元素的累积、分配及吸收利用特征,以期为薏苡的科学施肥及高产潜力挖掘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4个薏苡品系,均为贵州省薏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选品系。具体见表1。

表1 供试材料信息

1.2 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于2018—2019年在贵州省兴义市木贾试验基地进行,数据以2019年为主,2018年土壤有机质含量62.8 g/kg,速效氮94.2 mg/kg,速效磷20.7 mg/kg,速效钾120.1 mg/kg;2019年土壤有机质含量73.1 g/kg,速效氮101.0 mg/kg,速效磷17.4 mg/kg,速效钾112.3 mg/kg。田间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对应4个品系,每小区3次重复。小区面积50 m2。采用直播法种植,基肥按施用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15:15:15)600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含N量46.3%)和硫酸钾复合肥各150 kg/hm2。4叶期定苗,每窝2株,密度12万株/hm2。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1.3 试验方法

1.3.1 干物质重测定及测产 选取生长发育一致的植株,挂牌标记,于抽穗期、扬花期和成熟期定期取样,每次5窝,按根、茎、叶和籽粒对植株进行分离。将分离的根、茎、叶、籽粒分别装入纸袋,于105℃杀青30 min,60℃恒温烘干称重。成熟期每小区单打单收,并折合公顷籽粒产量。

1.3.2 N、P、K含量的测定 将称重后的干物质粉碎,分别检测不同植株部位中N、P、K养分元素的含量。凯氏定氮法测量全N,钒钼黄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全P,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全K。

1.3.3 计算 计算公式分别见式(1)、(2)、(3)、(4)、(5)。

1.4 统计与分析

Excel 2003进行数据计算和作图,SPSS 19.0进行方差分析。

植株氮(磷、钾)元素吸收量(kg/hm2)=该时期植株全部生物量×含氮(磷、钾)率=根干重×含氮(磷、钾)率+茎鞘干重×含氮(磷、钾)率+叶片干重×含氮(磷、钾)率+籽粒干重×含氮(磷、钾)率……………………………………………………………………………………………………………… (1)

地上部分氮(磷、钾)元素吸收量(kg/hm2)=该时期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含氮(磷、钾)率=茎鞘干重×含氮(磷、钾)率+叶片干重×含氮(磷、钾)率+籽粒干重×含氮(磷、钾)率……………………………………………………………………………………………………………… (2)

2 结果与分析

2.1 薏苡产量及生物量

4个薏苡品系在2018—2019产量变化基本一致,两年平均每公顷籽粒产量为1969.2~3109.1 kg,其大小顺序均表现为‘薏珠4号’>‘薏珠2号’>‘薏珠1号’>‘薏珠3号’,‘薏珠4号’与其他3个品系差异显著,其余3个品系之间差异不显著(图1)。2年平均每公顷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在18.4~22.6 t之间,平均每公顷全株生物量干重为20.5~24.7 t,其大小顺序均为为‘薏珠2号’>‘薏珠3号’>‘薏珠1号’>‘薏珠4号’,而且4个品系间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图2)。

图1 4个薏苡品系籽粒产量

图2 4个薏苡品系干物质重量

2.2 薏苡N、P、K元素的累积与分配特征

4个薏苡品系在不同生育时期N素积累和分配比例均有变化(表2)。抽穗期整个植株N素积累量为1.079~1.414 g/株,根、茎鞘和叶片部位N素积累所占的比例分别7.88%~8.64%、43.37%~44.84%、46.59%~48.75%、地上部分积累量占整株累积量的91.36%~91.12%;扬花期整个植株N素积累量为1.202~1.564g/株,根、茎鞘、叶片和籽粒部位N素积累量所占的比例分别11.89%~14.56%、32.08%~61.23%、21.38%~51.92%、2.91%~5.69%、地上部分占整株生物量的85.44%~88.11%;成熟期整个植株N素积累量为1.300~1.655g/株,根、茎鞘、叶片和籽粒部位N素积累量所占的比例分别7.98%~12.54% 、21.77% ~37.08% 、15.53% ~21.83% 、30.85%~48.01%,地上部分占整株生物量的87.46%~91.96%。从抽穗期期至成熟期,整株和地上部分N素的累积量均有增加,茎鞘、叶片和地上部分N素所占比例则基本上呈现出下降态势,籽粒中的氮素积累则大幅度增加;根中N素所占比例在扬花期较高,成熟后则有所下降。成熟期籽粒中N素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部位。

不同薏苡品系在不同生育时期P素积累和分配比例见表3。抽穗期整个植株P素积累量为0.162~0.227g/株,根、茎鞘和叶片部位P素积累所占的比例分别9.79%~18.06%、44.44%~57.58%、29.07%~37.65%、地上部分积累量占整株累积量的81.94%~90.21%;扬花期整个植株P素积累量为0.296~0.465 g/株,根、茎鞘、叶片和籽粒部位P素积累量所占的比例分别11.40%~26.01%、38.18%~72.69%、10.37%~20.95%、2.88%~15.20%、地上部分占整株生物量的74.32%~88.82%;成熟期整个植株P素积累量为0.410~0.660 g/株,根、茎鞘、叶片和籽粒部位P素积累量所占的比例分别8.39%~11.22%、42.52%~60.24%、4.39%~7.66%、21.71%~41.42%,地上部分占整株生物量的88.54%~91.61%。从抽穗期期至成熟期,整株和地上部分P素的累积量均有增加,茎鞘、叶片和地上部分P素所占比例则基本上呈现出下降态势,籽粒中的氮素积累则大幅度增加;根中P素所占比例在扬花期较高,成熟后则有所下降。抽穗期至成熟期茎鞘中P素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部位。

表3 薏苡P元素积累及其分配

由表4可知,抽穗期整个植株K素积累量为2.107~2.967 g/株,根、茎鞘和叶片部位K素积累所占的比例分别7.89%~14.43%、69.44%~75.78%、14.68%~20.97%、地上部分积累量占整株累积量的85.57%~92.11%;扬花期整个植株K素积累量为2.187~3.650g/株,根、茎鞘、叶片和籽粒部位K素积累量所占的比例分别13.62% ~16.25% 、60.38% ~76.08% 、8.19%~18.87% 、2.11%~4.98%、地上部分占整株生物量的83.75%~86.38%,根中K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比抽穗期略有增加,茎鞘、叶片和地上部分积累量与抽穗期相比基本一致。成熟期整个植株K素积累量为2.353~2.942 g/株,根、茎鞘、叶片和籽粒部位K素积累量所占的比例分别9.72%~16.02%、65.43%~77.19%、3.15%~6.62%、6.41%~11.93%,地上部分占整株生物量的83.98%~90.24%,此时根、叶片中K素累积量及分配比例比扬花期均有所下降,籽粒中K元素迅速增加,植株地上部分的累积也略有增加。从抽穗期期至成熟期,茎鞘中K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均高于其他部位。

表4 薏苡K元素积累及其分配

综上所述,从薏苡抽穗、扬花至籽粒成熟,整个植株其对N、P、K元素的吸收和累积均有增加;但是随着扬花结束,根、茎鞘、叶片中的N、P、K元素累积量及分配比例均有所下降,并驱动养分向籽粒转移。从元素的分配比例来看,N元素在抽穗至扬花期主要分布在茎鞘和叶片,至完全成熟籽粒中N素积累及分配高于其他部位,而P、K元素则主要分配在茎鞘部位。在成熟期,薏苡整个植株及地上部分对3种元素的累积顺序为K>N>P,而薏苡籽粒N素积累量最大,K素次之,P素最少。

2.3 薏苡N、P、K元素需求及吸收比例

在成熟期,4个薏苡品系植株总N吸收量为155.97~198.56 kg/hm2,平均183.93 kg/hm2;总P吸收量为49.15~79.19 kg/hm2,平均62.57 kg/hm2;总K吸收量282.40~353.00 kg/hm2,平均320.56 kg/hm2,植株总N、P、K元素的平均吸收比例为N:P:K=2.94:1:5.12,不同品系间差异不显著。植株地上部分对N元素的吸收量为136.46~175.73 kg/hm2,平均165.51 kg/hm2;P元素吸收量为43.62~72.26 kg/hm2,平均56.71 kg/hm2;K元素吸收量为251.12~318.64 kg/hm2,平均280.19 kg/hm2,地上部分对N、P、K元素的平均吸收比例为N:P:K=2.92:1:4.94,而且不同品系之间差异也不显著(表5)。

表5 薏苡成熟期N、P、K元素的吸收

2.4 薏苡N、P、K元素生产效率、收获指数及利用

薏苡N、P、K元素生产效率分别为19.5~26.2 kg/kg、58.4~86.2 kg/kg、9.6~17.2 kg/kg,元素收获指数分别为37.1%~52.5%、24.3%~46.0%、8.5%~12.3%,而且不同品系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每100 kg籽粒养分需求量常作为作物养分需求和高产栽培定量指标,薏苡对N、P、K元素的每100 kg籽粒养分需求量分别为5.6~7.3 kg,1.7~2.4 kg,8.0~15.0 kg,而且不同品系之间差异不显著(表6)。

表6 N、P、K元素生产效率、收获指数及吸收利用

3 讨论

3.1 薏苡N、P、K肥料配比与产量关系

养分吸收是生物量积累的基础,也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已有研究表明,氮、磷、钾等无机肥配伍施用或无机肥与有机肥配伍施用,在分蘖初期和分蘖末期均能明显提高薏苡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叶片全氮、全磷、全钾等养分的积累,能促进薏苡的生长发育和提高薏苡的生物产量[14]。马驰宇等[20]研究则提出,最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N 246.75 kg/hm2、P2O5142.95 kg/hm2、K2O 217.35 kg/hm2可作为兴仁地区薏苡高产优质的推荐施肥。郭欣慰等[21]认为薏苡品系‘太空I号’施用氮肥225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300 kg为最佳施肥配方,在北京地区的单产可达4200 kg/hm2以上。本研究表明,4个薏苡品系植株总N、总P、总K的平均吸收量分别为183.93 kg/hm2、62.57 kg/hm2、平均320.56 kg/hm2,植株总N、P、K元素的吸收比例平均为N:P:K=2.94:1:5.12;植株地上部分对N元素的吸收量平均为165.51 kg/hm2、56.71 kg/hm2、280.19 kg/hm2,地上部分对N、P、K元素的吸收比例平均为N:P:K=2.92:1:4.94,说明薏苡对K元素的吸收量最大,其次为N元素,P元素最少,在配方施肥中可根据其吸收比例调整施肥用量,以达到高效生产的目的。

3.2 N、P、K养分吸收利用与作物产量形成

作物籽粒产量取决于光合生产能力和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分配直接或间接影响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明确作物品种产量差异与产量构成、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确定高产精确定量施肥参数并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和栽培措施,也是缩小产量差、提高单产的关键要素。目前,相对高效的肥料转化利用效率在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的高产栽培中体现较为明显。于林惠等[22]研究表明,机插粳稻产量提高源自抽穗后氮素积累量和比例上升,磷钾吸收量增加,但比例却有下降的趋势,成熟期氮收获指数在0.51~0.61之间,磷收获指数在0.75左右,钾收获指数接近0.20。高产机插粳稻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为2.0~2.1 kg/hm2。景立权等[23]研究发现,增大玉米灌浆期植株氮积累量及叶片氮转移速率,促使成熟期籽粒氮磷较大积累量,利于超高产玉米群体的形成。程乙等[24]则发现,在当前黄淮海区域现代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为大约8.91 t/hm2的产量水平下,生产100 kg籽粒的N素、P素和K素平均需求量分别为1.95 kg、0.97 kg和1.89 kg,氮磷钾需求量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但每生产100 kg籽粒产量的氮素、磷素和钾素需求量随着产量升高而下降。黄宁等[25]则研究发现,在中国主要麦区地上部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仍是高产的关键,同时提高地上部养分吸收利用和养分收获指数,才能提高生理效率,降低养分需求量,实现小麦高产优质。本研究表明,薏苡作为C4作物已经具备相当高的生物产量,4个品系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在18.4~22.6 t/hm2之间,平均每公顷全株生物量干重为20.5~24.7 t/hm2,但是籽粒产量却相对较低仅为1969.2~3109.1 kg,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不高;另外,薏苡N、P、K元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为19.5~26.2 kg/kg、58.4~86.2 kg/kg、9.6~17.2 kg/kg,N、P、K元素收获指数分别为37.1%~52.5%、24.3%~46.0%、8.5%~12.3%;每100 kg籽粒薏苡对N、P、K养分需求量分别为5.6~7.3 kg、1.7~2.4 kg、8.0~15.0 kg。薏苡与水稻、玉米和小麦作物相比,其籽粒N、P、K元素生产效率、元素收获指数均较为低下,每100 kg籽粒元素需求量也更高,进一步揭示出薏苡籽粒对肥料(N、P、K元素)的转化利用及分配效率不高,这也是其生物产量巨大而籽粒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4 结论

从薏苡抽穗、扬花至籽粒成熟,整个植株其对N、P、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量均有增加。成熟期籽粒中N素积累及分配均高于其他部位,而P、K元素则主要分配在茎鞘部位。薏苡植株总N、P、K的吸收量平均为183.93 kg/hm2、62.57 kg/hm2和 320.56 kg/hm2,平均吸收比例为N:P:K=2.94:1:5.12。薏苡每100 kg籽粒对N、P、K养分需求量分别为5.6~7.3 kg、1.7~2.4 kg、8.0~15.0 kg。薏苡整体生物量产出较高,全株总生物量干重为20.5~24.7 t/hm2,地上部分生物产量18.4~22.6 t/hm2之间,但籽粒对N、P、K吸收分配效率较低,通过有效优化N、P、K肥料的吸收利用效率的方式提升薏苡产量仍然具有很大空间。

猜你喜欢

茎鞘薏苡品系
10个团豆新品系在绥阳县的田间性状及产量表现
不同氮肥运筹下寒地粳稻干物质分配及产量形成的研究
薏苡功能性酒研究进展及工艺优化
盐胁迫对苗期湖南稷子K+、Na+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喷施微生物菌肥对广东丝苗香米产量形成及茎鞘物质转运特性的影响
贵州薏苡新品种(系)的性状表现
4个地被菊新品系对湿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
山东地区茶用元宝枫品系的比较与筛选
不同水温对2种薏苡种子的萌发及黑穗病的影响
冬小麦不同灌浆时期穗和叶茎鞘对粒重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