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恢复及复发的影响
2021-04-27丁文芳
丁文芳
抚州市东乡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江西抚州 331800)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患者以阴道出血、月经频发、月经量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不孕,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1-2]。采用刮匙或息肉钳摘除息肉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主要方式,均可有效清除病灶组织,但易给患者造成较大损伤,且术中出血量较大,若后期护理不当,易增加感染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3-4]。近年来,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s,TCRP)逐渐被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组,探讨TCRP 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恢复及复发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27~48岁,平均(35.13±4.52)岁;病程6~30个月,平均(12.53±3.16)个月;孕次1~3次,平均(1.68±0.36)次;产次1~2次,平均(1.32±0.23)次;体质量指数19~28 kg/m2,平均(23.53±1.62)kg/m2;单发息肉17例,多发息肉13例;合并流产史9例。试验组年龄25~46岁,平均(35.18±4.56)岁;病程6~28个月,平均(12.46±3.21)个月;孕次1~3次,平均(1.63±0.37)次;产次1~2次,平均(1.34±0.22)次;体质量指数19~29 kg/m2,平均(23.49±1.57)kg/m2;单发息肉18例,多发息肉12例;合并流产史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2)近3个月内未服用激素类药物;(3)存在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月经频发、月经量增多等症状;(4)凝血功能正常;(5)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合并严重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患者;(3)合并宫腔粘连、子宫畸形、子宫纵隔等病变的患者;(4)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5)中途失访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治疗:嘱患者取截石位,给予静脉麻醉,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采用宫颈钳扩张宫颈口至10 mm 左右,置入宫腔镜(OLYMPUS,型号:HYF-1T),详细探查宫腔内情况,确定子宫内膜息肉位置;采用刮匙刮除息肉,并将切割组织利用负压吸出,检查是否有残留;搔刮过程中注意寻找出血点,及时采用棉垫止血,无活动性出血后结束手术。
试验组采用TCRP 治疗:术前常规禁食,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膨宫处理,膨宫压力保持在90~110 mmHg(1 mmHg=0.133 kPa);嘱患者取截石位,给予静脉麻醉,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置入宫腔镜,详细观察宫腔内息肉形态、根蒂部位、数量等情况,电切电流功率设置为80 W;对血管进行电凝处理,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息肉基底部采用电切环切,切割组织使用负压吸出;完全切除后将宫内压力降低至正常水平,并对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子宫内膜厚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统计两组随访1年后的复发率。 (1)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2)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两组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子宫内膜厚度。(3)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尿潴留、宫腔感染、宫腔粘连、子宫穿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试验组 30 29.68±3.43 35.06±5.23 4.43±1.49对照组 30 37.84±2.56 53.28±6.18 5.52±1.43 t 10.443 12.327 2.891 P<0.001 <0.001 0.005
2.2 子宫内膜厚度
术后3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比较(mm,±s)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比较(mm,±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3 个月 t P试验组 30 13.86±3.26 5.39±1.12 26.892 0.000对照组 30 14.06±3.32 7.32±1.68 19.263 0.000 t 0.235 5.236 P 0.815 <0.001
2.3 并发症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复发率
术后随访1年,试验组1例复发,复发率为3.33%;对照组9例复发,复发率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06)。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考虑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6]。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漏诊、误诊率较高,应用宫腔镜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当宫颈管或输卵管位置出现子宫内膜息肉时,极易造成输卵管堵塞,影响患者受孕,若未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则子宫内膜息肉体积增大、数量增多,进一步阻碍受精卵着床,最终导致不孕症[7]。
刮宫术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传统刮宫术盲视操作,术者不能详细了解患者宫腔内情况,难以彻底清除子宫内基底层息肉根蒂,易出现息肉残存情况,增加术后复发率[8-9]。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可通过宫腔镜清晰显示患者宫腔情况,便于术者掌握息肉形态、数量、根蒂部位,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息肉完全切除率;但刮匙刮宫过程中,难以全面刮除子宫角部或底部的息肉,且易损伤子宫内膜组织,增加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10-11]。姜雪等[12]研究指出,TCRP 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子宫出血患者的效果显著,且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与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相比,电切术具有简单、易操作、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13-15]。本研究采用TCRP 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结果显示,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该治疗方式可有效减少对患者的损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其原因在于,TCRP 在宫腔镜直视下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可完整快速切除息肉组织,且未在子宫外留有切口,有效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TCRP 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且远期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TCRP 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效果优于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