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高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师深度备课策略*

2021-04-27

关键词:浅层深度化学

曾 蓉

(河池市宜州区第一中学,广西 宜州 546300)

0 引 言

国外有关深度学习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起源于一次阅读活动,随后研究者在《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中指明可根据获取和加工信息方式的不同把学习者称为深度水平或浅层水平的加工者,深度学习强调理解,而浅层学习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记忆。后来该理论被广泛应用到教育学和社会工作中。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提出深度学习概念的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他认为深度学习注重高阶思维的培养,能自主构建自我知识体系,进行高效学习。深度学习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专家及一线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其重要性,对深度学习的含义和特征作了初步分析,开展教学尝试并进行策略研究。深度学习是一个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概念,目前在各领域应用范围广泛,本文探讨的深度学习指的是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研究角度。

笔者所在的学校从2017年开始组织老师们进行相关研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并在本校及周边学校进行了推广。本文结合本校实际及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化学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对如何以教师深度备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现状调查及分析

根据深度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起源,将本次研究着眼于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对比。为了更好开展研究,笔者首先查阅资料,分析现有文献,结合化学教学实际,加上自己的理解,将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进行了比较。

表1 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的比较

随后以建构主义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依据编写调查问卷,经过试测后修改问卷,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有关化学学习主动性、学习动机、知识迁移与运用、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图1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模板

分析调查结果知,大部分同学感觉高中化学学习压力大,动力主要来自于考试,导致学习积极情感缺失;意识到要对知识进行整合迁移,但不会利用工具书等媒介,不能进行自我知识体系建构;在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及同学间的交流分享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不难发现,大部分同学对化学学习暂时停留在浅层学习,缺乏深度,无法解决复杂问题,无法高效学习。这些调查结果都将指导教师备课,改进教学设计,以改变现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 方法与对策

学生要实现由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进阶,需要教师引导。教师需要改变观念,针对现状多途径多角度采用有效教学设计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关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与状态、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对知识的协同建构,所以教师精心备课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笔者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师深度备课三要素——目标、活动、评价,提炼出备课模板如图1。

2.1 目标设计为先,方向明确

图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要想备课做到目标明确有实效,需要教师在备课之前,从学生出发,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将要知道什么。以2004版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二章知识的延续,学生前两章掌握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等理论知识在经过本章学习后可获得感性认知,使理论知识生动具体化。本节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为其他金属和非金属性质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方法,也为第五章《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提供知识储备。相关知识的关联性如图2所示。设定本课预期学习目标,表2。

表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在教师将不断改进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用于课堂教学后,通过课堂观摩和访谈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同时发现在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积极的效果,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化学深度学习。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信息加工等方面基础不一;教学任务重但时间有限,讲解指导、观察评价难以兼顾等。所以要实现学生深度的学习,教师更需要深度学习,实现对学科知识再理解,从而转变教学行为,研究出更优化的教学设计,全面促进高中学生深度学习。

同时笔者还预先设计了评价目标,以诊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1)通过新闻报道和“滴水点灯”魔术导课,诊断学生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知水平;

(2)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实验视频活动,诊断学生对钠的性质的认识深度;

(3)通过小组分组实验探究活动,诊断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实际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

(4)通过归纳小结本次探究过程中研究钠的方法与过程,推理其他金属元素小组的模型,诊断学生对金属性质的认识深度与运用水平。

2.2 活动设计为主,重点突出

高阶思维的培养要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有效交流来实现。这就需要结合深度学习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要综合考虑活动目的、形式、素材、实施方法等。此外还要考虑学生是否有足够时间和机会参与活动;各个环节的设计是否与目标匹配。

“课堂导学活动”是整个活动设计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尽可能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本节课以天津港爆炸案创设知识情境,以滴水点灯小魔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力提升活动”是活动设计核心,旨在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对获取的新知识进行深度加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对钠的主要性质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循着“预测-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结论”路线进行,引导学生对获取的新知深度加工,这是深度学习核心工作,能让学生从知识到分析到综合运用,以达到高阶思维层次。

“知识建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探索模型建构及自我知识体系建构,本节课最能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是引导学生对金属性质进行研究的模型构建,培养学生获取外界信息并不断更新自我知识体系的能力。

深度学习活动设计按“目标-问题-探究-思维”设计,环环相扣,以提高学生学习力,促进深度学习。

2.3 评价设计为辅,细节不漏

教师必须学会在收集证据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以往习惯于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构建评估,现在则要求在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同时就思考如何开展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时以培养化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可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评价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两种评价方式。

分层且不间断评价: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尊重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和个性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反馈;教师要设计连续且多样化的评价媒介,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不间断反馈,让他们看到、听到、体验到自己所做努力的结果,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进阶。

自我评价:由于教师很难全面观察到所有学生的表现,笔者除在课堂上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外,还设计了“自我评价清单”,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清单要求学生勇敢剖析自己,审视自我己的优势与不足,后期努力改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作出评价,让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形成客观认识,以争取下次自我评价更客观有效。自我评价清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也有助于学生自我监管,使学生能持续关注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本堂课中,在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过程中,与学生之前学习的置换反应产生了思维冲突,小组交流讨论,思维碰撞后,实现了思维高认知水平发展。关于“钠和盐溶液的反应实质”,学生还更深一步想到如果原溶质不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情况,并且做出合理正确解释,教学设计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相辅相成,这才是课堂的魅力所在。

2.4 小结

根据以上研究,可对导致学生浅层学习的备课方式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备课方式进行对比,表3。

表3 两种备课方式的比较

研究刚开始时,曾经担心深度学习会不会意味着越深越复杂,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随着研究不断进展,发现真正让学生觉得负荷大的反而是零散的知识,深度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模块化,可以将核心知识及相关知识进行组织统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记忆。

在教师将不断改进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用于课堂教学后,通过标准化考试、课堂观摩和访谈发现,学生化学成绩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对核心知识和重难点的把握更加准确,同时发现,在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改善或提高,课堂上还会有即时生成的能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亮点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化学深度学习。

就目前研究的进展来看,对研究成果的分析主要包括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问卷调查及考试成绩的数据,但是笔者认为后续有必要对学生深度学习程度进行能力的测量和结果的测量,而测量方式的设计还在思考中。

同时,研究过程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信息加工等方面基础不一;教学任务重且时间有限,讲解指导、观察评价难以兼顾等。所以要实现学生深度的学习,教师更需要深度学习,实现对学科知识再理解,从而转变教学行为,研究出更优化的教学设计,全面促进高中学生深度学习。

3 结 语

针对问卷调查、访谈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深度学习理论,笔者提出了促进高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三要素,将三要素的实施路径提炼成思维图。几年的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备课方式相比,改进后的备课策略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呈现多元化,在改变学生学习行为及方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浅层深度化学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