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旅游经济差异及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2021-04-27王钦安李毛毛

关键词:泰尔总收入浙江省

郭 爽,王钦安,李毛毛

(滁州学院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0 引言

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常态。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基础设施等条件的不同,旅游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正确认识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对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产业的布局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成为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研究尺度上,学者们主要从省际和省内两个层面展开研究,例如陆林等运用经济地理学理论,对1990-2002年大陆31个省市区的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并解释了其主要影响因素[2];汪德根等运用二阶段嵌套泰尔系数分解法,分析了2000-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总体差异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机理[3]。陈刚强运用泰尔指数和GIS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近年来各地市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4]。这是针对全国范围的研究,也有针对某一区域范围如西部地区[5-6]、长江中游[7]、长江经济带[8]等地区的研究。在省内层面,先后有针对江苏省[9]、河南省[10]、安徽省[11-14]、山东省[14]、浙江省[15]等省区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标准差、变异系数[15,16]和泰尔系数等数理统计方法为主,也有ESDA[17]、莫兰指数[18]等空间分析方法。在指标的选取上,多选取入境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等指标,难以全面反映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特征和系统差异。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旅游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但区域之间仍存在很大差异。例如2017年杭州市和宁波市的旅游总收入之和是全省旅游收入的一半。总体来看,浙江省的旅游经济分布大致呈现出一种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这种不均衡对浙江省旅游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和构建合理有序的旅游经济空间结构造成了许多不利条件。本文以旅游综合收入为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浙江省区域旅游经济进行全面研究,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区域旅游时空格局演变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协调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极差:样本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衡量绝对差异的一种方法。计算式为:

R=Xmax-Xmin

(1)

式中:R为极差系数,Xmax代表浙江省城市中旅游收入最大值城市的旅游收入,Xmin代表旅游收入最小值城市的旅游收入。

(2)标准差:作为区域绝对差异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平均状况来衡量样本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计算式为:

(2)

(3)加权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是考虑了区域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用于表示样本数据的相对变化。计算式为:

(3)

式中,CVW为加权变异系数,Pi为某市某年人口数,P为同年全省人口数。

(4)泰尔指数:是衡量区域差异的重要指标。其中,数值越大表明区域之间差异越大。泰尔指数可分性特征,可以进行地带间和地带内探究,从而揭示总体差异的产生的来源。泰尔指数[19]分解如下:

地带内城市间旅游经济差异(Tpi):

(4)

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TBR):

(5)

以省辖市为单位的旅游经济总体差异(Tp):

(6)

以省辖市为研究单元,可将浙江省旅游经济总体差异(Tp)进一步分解为地带内差异(TWR) 和地带间差异(TBR):

(8)

式中:Tpi代表地带内各市间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TBR代表地带间旅游经济区域差异,Tp代表浙江省旅游经济区域总体差异,TWR代表地带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Yij和Nij分别代表浙江省i地带j市旅游总收入和总人口数,Yi和Ni分别代表i地带旅游总收入和总人口数,Y和N分别代表浙江省旅游总收入和总人口。

(5)赫芬达尔指数:赫芬达尔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性指标,可以用来计算区域经济的集聚和垄断程度。计算式为:

(9)

式中,HHI表赫芬达尔指数,HHI数值越大表明极化程度越高,当数值越接近1时,表明旅游经济发展越集中在某地;当数值接近0时,表示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越小。

(6)绝对集中指标:绝对集中指标也称集中率,选用绝对集中指标和绝对分散指标来揭示旅游经济的极化与分散程度。计算式为:

(10)

式中,Ck代表绝对集中指标或分散指标,Xi代表某城市某年旅游总收入,本论文(K=3),表示旅游总收入最多的3个城市旅游总收入之和、最少的3个城市旅游总收入之和分别与全省旅游总收入的之比为绝对集中指数和绝对分散指数。

1.2 数据来源

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以各市旅游总收入和人口作为基础数据,数据选自2000-2017年《浙江省统计年鉴》、2000-2017年浙江省各市统计年鉴和各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各地统计局官方网站,其中,衢州市2003年旅游总收入是通过2004年的增长比率推算得出。旅游外汇收入的转换以当年《中国统计年鉴》汇率为依据。

1.3 区域概况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以盆地平原为主。浙东北东临东海,形成了独特的地理位置,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并拥有副中心城市杭州,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内外交通四通八达。浙西南和浙中,地形多为山地丘陵,相对而言交通通达度较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浙江省丰厚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浙江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并存,类型多样,地域特色极为明显。截止到2017年年底,浙江省有572个国家A级以上景区,其中国家5A级景区17个,国家4A级景区180个,国家3A级景区233个。在这些高等级景区中,不仅有西湖、千岛湖、雁荡山等自然景观,还有鲁迅故里、天一阁、沈园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数量多,品质高。2017年浙江省接待游客6.4亿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 2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 323亿元,增长15.1%,在全国旅游业发展中位于前列。

2 旅游经济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图1 2000-2017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绝对差异

2.1 旅游总收入绝对差异分析

将浙江省2000-2017年的旅游总收入代入式(1)与式(2),分别计算出极差和标准差,见表1。

表1 2000-2017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绝对差异

根据表1绘制出浙江省旅游总收入极差和标准差的曲线图,以便更加直观的反映出旅游总收入绝对差异的变动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的绝对差异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说明浙江省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2003年浙江省旅游业受“非典”的影响,旅游总收入的极差和标准差的增长速度减缓,2008年旅游业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旅游总收入的极差和标准差增幅也明显有所下降,其余年份的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的极差和标准差均呈现大幅增长现象。旅游总收入的极差由2000年的208.07增长为2017年的2591.92,增长幅度高达1 245.7%,年平均增长率为73.28%,其中,2009-2010年极差的增长幅度最大,极差从730.71增长到930.27,增长达到了27.31%。同时旅游总收入的标准差由2000年的61.17增长到2017年的691.41,增长了1 135.21%,年平均高达66.78%。也是在2009-2010年标准差的增长幅度最大,增长达到了26.28%。

2.2 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相对差异分析

将2000-2017年的旅游总收入代入式(3)和式(6),分别计算出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见表2。

表2 2000-2017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相对差异

根据表2绘制出浙江省旅游总收入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可更加直观的反映出旅游总收入相对差异的变动趋势。

图2 2000-2017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相对差异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浙江省旅游经济相对差异整体为波动下降的,说明浙江省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在不断缩小。旅游总收入的加权变异系数由2000年的1.22下降到2017年的0.65,下降幅度高达87.69%,年平均下降率为5.16%。具体来看2000-2002年加权变异系数急剧下降,2002-2003年加权变异系数大幅上升,2003年达到第三峰值,高达1.11,由于2003年“非典”各地旅游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经济相对差异扩大。2004-2017年加权变异系数又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逐渐减缓。泰尔系数的变化趋势与加权变异系数大致相同,同样在2002-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其余年均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

3 浙江省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在分析浙江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时,通过计算各市2000-2017年期间赫芬达尔指数、绝对集中指标、地带间和地带内泰尔指数和通过选择2000年、2008年和2017年各市旅游总收入与全省旅游总收入平均值的比值为依据,分析浙江省旅游经济收敛和分散格局并通过ArcGIS10.0呈现出来,从而来反映浙江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上的演变特征。

3.1 浙江省旅游经济空间极化格局分析

选取2000-2017年旅游总收入为基础数据代入式(8)和式(9),分别计算出赫芬达尔指数和绝对集中指标。

根据表3绘制出浙江省旅游总收入赫芬达尔指数的曲线图3,以便更直观的分析。

表3 2000-2017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赫芬达尔指数

图3 2000-2017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赫芬达尔指数

2000-2017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的赫芬达尔系数整体为波动下降的,但下降速度逐渐减缓。说明浙江省的旅游空间极化趋势减弱。这是由于近年来浙江省推出了《浙江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同时随着G20峰会等大型节庆活动的举办、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等辐射、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都带动了各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由于赫芬达尔指数研究的是整体变化趋势,为了进一步研究空间极化的具体趋势,采用了绝对指标来进一步阐述。

根据表4绘制出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绝对集中指数的曲线图(图4),从而对浙江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具体极化进行分析。

表4 2000-2017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Ck指数(%)

从表4和图4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绝对集中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绝对分散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绝对集中指数下降幅度高于绝对分散指数的上升幅度,导致了增长势头逐渐减弱,这与赫芬达尔指数的研究存在高度耦合。具体来看,2000年以来旅游收入排在前三位的城市使浙江省旅游总收入出现区域的极化现象,这些城市包括杭州、宁波、温州,其中杭州和宁波旅游总收入始终分别位列一、二,而温州于2002年、2003-2004年、2011-2013年分别被绍兴、台州、绍兴所替代。但浙江省旅游经济极化趋势在减弱,这也说明了旅游收入较少的3个城市旅游收入在增加,这三个城市分别是2000年的湖州、衢州、丽水,其中湖州从2000年以后一直被舟山所代替。

3.2 旅游经济地带格局分析

图4 2000-2017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Ck指数(%)

本文在研究浙江省旅游经济差异时,采用泰尔指数分析了旅游经济时间的总体演变趋势。泰尔指数的可分性特征,可以探究地带间以及地带内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揭示浙江省旅游经济空间演变趋势。根据浙江省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其划分为“三带”:杭州湾文化休闲旅游经济带(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宁波市);浙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舟山市、宁波市、台州市、温州市);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经济带(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在划分过程中宁波市在前两个地带都有所涉及,因为其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将宁波市划分到浙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去研究。

3.2.1 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

选取2000-2017年旅游总收入和总人口为基础数据,用式(5)、式(6)和式(7)分别计算出地带间和地带内泰尔指数。

表5 2000-2017年浙江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差异泰尔指数及贡献率

根据表5绘制出浙江省旅游经济总体、地带内和地带间差异的泰尔指数曲线图,从而对浙江省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演变进行分析。

从表5和图5可以看出,浙江省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较小并对整个区域总差异的贡献率较低。2000年以来地带间差异在波动中下降。2000-2002年,地带间泰尔系数从0.071上升到0.077并在2002年达到最大值;2003年以后,除2010年到达一个小高峰,其余年份地带间差异均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浙江省旅游收入的地带间差异总体趋于下降但存在波动,差距在逐渐缩小,这也表明地带间差异的贡献率对区域总差异的影响较小。

3.2.2 地带内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

根据表6绘制出浙江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的泰尔指数曲线图,从而对浙江省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演变进行分析。

表6 2000-2017年浙江省各地带旅游经济的泰尔指数

从表5、6和图5、6中可以看出,2000-2017年,浙江省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与总体差异趋势大致相同,表现为在波动中下降。从贡献率来看,地带内的贡献率较大,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一种趋势,这表明地带内差异对区域总体差异存在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有逐渐加深的趋势。

图6 2000-2017年浙江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的演变

在2000-2004年,杭州湾地带、浙东沿海地带和浙西南地带内部差异大致相同,呈现出“V”型趋势,但杭州湾和浙东沿海地带内部差异明显高于浙西南,表明前两地带是这几年全省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贡献力量。导致2000-2004年三带内部差异呈现“V”型,主要是各地市旅游受到了“非典”的影响,而导致杭州湾和浙东沿海内部差异大主要是杭州和宁波两市在各自地带内“一枝独秀”造成的。2005年后,浙东沿海地带的内部差异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此地带的差异远远高于其它两个地带的内部差异,成为了2005年以后全省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贡献力量,浙东沿海差异大主要是宁波受到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作用,旅游业发展迅速。舟山市的旅游发展缓慢,地区差异逐渐拉大,2017年舟山市旅游总收入806.7亿元,而宁波市为1 715.94亿元,是舟山市的2.13倍;杭州湾内部差异呈现持续的下降,2005年前后有推出《浙江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G20峰会等大型节庆活动的举办,促进了嘉兴、绍兴等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杭州湾地区发展差异逐渐放缓;浙西南各地市的旅游收入比较低,而且相对比较平衡,地区内差异比较小,对全省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较小。

3.3 浙江省旅游经济收敛与发散格局分析

旅游经济总差异扩大与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根据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阶段特征,选择2000年、2008年和2017年各市旅游总收入与全省旅游总收入平均值的比值为依据,从整体上分析2000-2008年、2008-2017年,两个时段各市旅游经济增长对其区域差异影响。假设如下:假设某城市旅游总收入与全省旅游总收入平均值的比值大于1并且城市的旅游经济增长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则代表向上发散,反之代表向下收敛;假设比值小于1且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则代表向上收敛,反之代表向下发散。

表7 各地市旅游总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比值(2000、2008、2017年)

2000年,共有3个城市旅游收入与全省旅游收入平均值的比值大于1,其中在2000-2008年期间,杭州和宁波的旅游增长速度慢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向下收敛的趋势;另外温州市在此阶段,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的平均速度并且发展水平越来越大于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向上发散的趋势。2000年,共有8个城市旅游收入与全省平均值之比比1低,其中在2000-2008年间,嘉兴、湖州、金华、衢州、台州、丽水6个城市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有着向上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处于向上收敛状态;而绍兴和舟山的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全省平均增速,并且越来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向下发散的趋势;2000-2008年,处于收敛趋势的有8个城市远超于3个处于发散趋势的城市,这与之前分析浙江省旅游经济总差异呈现缩小的趋势高度耦合。

2008年,共有3个城市旅游收入与全省旅游收入平均值的比值大于1,分别是杭州、宁波和温州并且这3个城市的旅游增长速度都慢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向全省平均水平趋近,呈现出向下收敛的趋势。2008年,同样有8个城市旅游收入与全省平均值之比低于1,绍兴在2008-2017年间,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全省平均增速,并且越来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向下发散的趋势;呈现向上收敛的有嘉兴、湖州、金华、衢州、舟山、台州和丽水,这些城市的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有着向上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发展趋势。总体来看,2008-2017年,处于收敛趋势的有10个城市,远大于处于发散趋势的只有1个城市,这表明杭州和宁波等城市原本发展速度过快,现在进行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发展更加稳定,而嘉兴、湖州和金华等市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浙江省旅游经济差异仍继续呈现缩小趋势。

图7 2000-2008市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收敛和发散 图8 2008-2017市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收敛和发散

4 结论

(1)从时间演变上来看,浙江省自2000年以来,旅游总收入的极差和标准差数据不断上升,表明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持续扩大。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系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表明浙江省的旅游相对差异波动下降。

(2)从空间格局演变上来看,2000-2017年浙江省旅游经济极化的增长势头逐渐减弱;旅游地带内差异与地带间差异缓慢下降,地带内差异是造成总差异的主要来源。

(3)从收敛与发散格局来看,浙江省旅游经济空间收敛与发散格局变化不显著,旅游经济总差异逐渐缩小。

(4)旅游经济差异还将持续存在,但旅游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会随着旅游政策的逐步完善而减小,旅游发展均衡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泰尔总收入浙江省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百忍寺
百忍寺
碧桂园:2019年总收入4859.1亿 同比增长28.2%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幽默救命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