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拍场“大牛”

2021-04-27编辑小尘供图各拍卖行

艺术品鉴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牛牧牛潘天寿

编辑=小尘 供图=各拍卖行

中国十二生肖中,牛是位列次席的灵物。传说,子夜时“鼠咬天开”后,“地辟于丑”,牛便是辟地的功臣,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

在勤劳的中国人眼里,牛也是生活的盼头:每年立春前必定鞭春牛、舞春牛,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平凡的庚子年已过,“只等牛年来,一切就都会变好”。

如此美好寓意,不止在中国人的心里,也在历代画家的笔下。

王蒙《稚川移居图》史上最贵的骑牛迁居图

元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局部

元朝末年,有一位叫王蒙的画家,出身丹青世家,自幼耳濡目染,也画得一手好画,甚至还自创了“水晕墨章”。他的山水画尤为一绝,影响了明清两代画家,董其昌曾这么评价他: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蒙,一生向往闲云野鹤的生活,虽然入朝当过官,但发现志向无处伸张之后,一颗心,便始终想着归隐山林,过悠闲自在的桃源生活。他归隐以后,就带着家人移居黄鹤山,想着终老于此。也许是惬意的生活让他灵感喷发,他在这先后创作了《稚川移居图》和《葛稚川移居图》。这两幅画,名字差不多,内容也差不多,可是风格,却大不相同。

左图:元 王蒙《稚川移居图》120×54cm 题识:稚川移居图 香光居士王蒙画 北京保利2011 年秋拍 成交价:RMB 402,500,000

右图:元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立轴 纸本设色 139×58cm 故宫博物院藏

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当时宰相胡惟庸,由于王蒙和胡惟庸有交情而遭到牵连,被打入南京的大牢中。王蒙在南京的监狱里坐了一年多牢,最后死在了监狱里。

王蒙的传世作品很少。据说王蒙画了7 幅《稚川移居图》,现在留存在国内的只有两幅,一幅在故宫博物院,另一幅就是拿来拍卖的这幅了。

为了区别,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加了个姓,叫做《葛稚川移居图》。(很多人都把这两幅图搞混了。)

这幅拍卖的《稚川移居图》为设色纸本,纵120 厘米,横54 厘米,原为过云楼第五代顾笃所有。

七百多年后,《葛稚川移居图》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另一幅《稚川移居图》则是被拍出了4.025 亿元的天价。

《葛稚川移居图》画的是道士葛洪搬家的场景。山水树木交映成趣,葛洪牵着一头小鹿走在前方,后头的妻儿骑着坐骑,老头则走在一旁。整幅画,采用全景式构图,不像宋画一样突出主峰,而是强调群山形成的整体氛围。

元 王蒙 《稚川移居图》局部

《稚川移居图》也是东晋葛洪移居罗浮山修道的故事。画中的葛洪,身穿道袍,骑在牛背上,与前一幅画牵着小鹿前行有所不同,他的身后,是妻子和几个孩子,骑在另一头牛上。葛洪看着手中的书卷,神情专注,身侧还有几个仆人,或提着鸡笼,或牵着牛羊。

《稚川移居图》上一共有与王蒙同时期或稍后的七位大学者、大画家或大诗人的题诗。其中,还有明代大才子陈则的题诗,上面写着:“挈累离羁归去兮,犁牛稳跨寿眉齐。陶镕铅汞犹余事,利物济人心弗迷。”固然是一首小诗,但也弥足宝贵,比方:陈则传世的墨迹简直看不见,《稚川移居图》的小诗是陈则独一传播于世的,十分稀有。

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为和平呐喊

1951 年,郭沫若出席“第三次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并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被授予“ ‘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金质奖章”。徐悲鸿闻讯欣喜万分,抱病为郭沫若绘制了一幅150×250 厘米的宏幅巨制——《九州无事乐耕耘》。

作品的款识表明了徐悲鸿的创作目的:“沫若先生为世界和平奔走,席不暇暖,兹届出席第三次和平大会归来,特写欧阳永叔诗意赠之。”作品题目取自于欧阳修《寄秦州田元均》中的句子“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乐耕耘”。这是一首边塞诗,徐悲鸿选用了后面一句,只是把“诸蕃”改为了“九州”。

徐悲鸿 1951 年作《九州无事乐耕耘》镜心 150×250cm 北京保利2011 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266,800,000题识:九州无事乐耕耘。沫若先生为世界和平奔走,席不暇暖,兹届出席第三次和平大会归来,特写欧阳永叔诗意赠之,和固所愿,但农夫农妇皆英勇战士也。1951 春,悲鸿。

作品一方面是徐悲鸿对郭沫若获此殊荣的庆贺,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和平的渴望。当时,数十万志愿军官兵奔赴朝鲜,浴血战斗,但祖国大地却仍然可以“九州无事乐耕耘”。徐悲鸿把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时政题材寓于其中,可谓其晚年代表作。作品完成后,他便立刻送给了郭沫若,此后曾藏于郭沫若纪念馆,后流入民间。

1996 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徐悲鸿所画的《九州无事乐耕图》拍卖出了极高的价格,以192.5 万元落槌被卖出,过了12 年后,这幅画的身价上涨数倍,竟然在拍卖会上拍出了2.668 亿天价成为了我国众多价值上亿的绘画之一。

潘天寿《耕罢》馆藏级宏章巨构

画家“取材”,往往是情性的寄托。古人所谓“乐山”“乐水”“岁寒三友”或“四君子”,都是在拟人化的表现中,赋予作者的个性。潘天寿先生出生农村,幼时放过牧。他有感于水牛的强骨凝重和壮伟而驯朴的品性,先后有大幅“耕罢”变体数件。

清人论画:“山水之道,虚虚实实,虚实实虚,八字尽之矣。”是说画要有虚有实,又要令实者为虚,令虚者为实,这样就可达到空灵不滞,有无相生,出人意表的化境。在中国画中,山水相较于人物、花鸟,画材更多,关系更复杂,经营与表现更显繁难。所以虽说“山水之道”,其实是指整个中国画之道。所谓“虚实”,包括浓淡、枯湿、繁简、疏密、整散、断连、秉承、揖让等等,以及空白的变化。不仅指形体,同时又指笔墨。潘天寿先生谙熟画理画法,而在他的实践中,更寄予艺术表现上“明豁”的主张,也就是平常所说“豁然开朗”的意思,即显明、强烈、无所遮蔽,不拖泥带水。也可见潘先生质直的个性。

这幅《耕罢图》的第一个特色,就是大疏大密和密处密、疏处疏:牛是一“大实”,横贯左右;石为一“大虚”。二者上下占了画幅十之八九。

潘天寿《耕罢》立轴 设色纸本 227×121cm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 大美——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成交价:RMB 178,825,000

大石脚下和左边的小石,相对于大石,实中有虚。小石联接牛体与大石相间而成连贯之势。贯鼻的牛绳断连承接,既严密又疏宕多变,丝毫不见怠懈。牛身大笔用墨,而留以空白,实中有虚,实而不塞,质重而势上举。大石只勾轮廓,是为“大虚”,苔草缀之,使大石虚空而“有”。

潘天寿1958 年所作的这幅《耕罢》,2020 年10 月16 日在华艺国际(北京)拍出人民币1.78 亿余元,引发新一轮关于潘天寿巨幅画作天价拍卖的热议。事实上,这幅作品曾见于2008 年朵云轩拍卖,2017 年中国嘉德则曾拍出人民币1.5893 亿元。成为目前为止潘天寿第三件过亿拍品,另两件分别是《鹰石山花图》和《鹰石图》。

《耕罢》因其一味霸悍的非凡气度以及严谨沉静的内蕴,成为潘天寿艺术生涯中难得一见的宏章巨构。该作尺幅之巨大、题材之稀罕、笔墨之精炼、风格之独到、流传之有序,堪为新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潘天寿以水牛入画者所见凡四件,两横幅,两竖幅,皆尺幅硕大。其中两横幅均未现身市场,一为1949 年本,亦题“耕罢”,现为宁海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另一写于六十年代初,仅落“雷婆头峰寿者”款,为潘天寿纪念馆藏。竖幅其一为1961 年本,亦仅落款,后再补题指出落款笔误之处,私人收藏;再者便是本幅1958 年本《耕罢》,隶书“耕罢”,行书长题,实属难得一见之馆藏级杰构。

李可染《九牛图》举世罕见《九牛图》

李可染《九牛图》50.5×254.5cm 中国嘉德2011 春拍 成交价2415 万元

拍卖会上出现的李可染《九牛图》不少,高价成交的有两件,一为镜心,一为手卷。手卷为原地质部部长孙大光藏品,并经启功、李可染先生之夫人及其子李小可鉴定为真迹,第一次成交价506 万元,第二次于嘉德2011 秋拍以2415 万元成交。

《九牛图》,未画自然景观,也没有出现小牧童,纯以牛为主角。画家为大、小九牛写形、传神、造像,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礡,力度之强劲,无可比拟,当与一九八五年《水牛赞》并称姊妹篇。

《九牛图》原初画稿,约发端于一九八四年,称《九牛图卷》。九牛布局单列横排,近似唐代韩滉《五牛图》。书家启功题诗曰:

“李公画入古,笔端金刚杵,

李可染《五牛图》66.5×136.7cm 嘉德香港2018 春拍 成交价590 万港元

细者如一毛,大者胜二虎。

袒卧桃树林,晨耕梨花雨,

第一种称为“放电迁移模型”,核心是放电,即先分析微粒放电,放电后再分析离子迁移。具体步骤为:①分析溶液中还原性、氧化性的微粒;②电源正极相当于强氧化剂,还原性微粒在阳极上被氧化,电源负极相当于是强还原剂,氧化性微粒在阴极上被还原;③放电后使溶液中电荷不平衡,导致离子发生迁移。

韩滉枉称雄,生平才画五。”

幽默、激赏之情,溢于言表。

对照一九八八年《九牛图》,全然打破韩滉《五牛图》传统程序。画右,正、背、欹、反,四牛一组;画左,或立、或卧、或啃蹄、或举耳聆听,五牛为一组。二组相互造势,近乎两个“圆”,又如平展开来的“太极图”,循环流动不已,从而诞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二圆旋波”新图式。遵循起、承、转、合规律,对意象予以自由调遣,在广延无极的时空背景上,突出九牛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内在无可抵挡的奔突力。最终以气宇不凡、神气活现的小牛为“结”,画面充满壮气和步武威威的节奏感。

由于布局超常舒展,“书如画”“画如写”的特点显得尤其鲜明。勾蹄写角的苍劲笔线;强化情态、意态的墨块、墨面,使九牛整体风神,与上方题跋之横、竖布阵的及骨老血浓的书法美融为一炉。“九牛图”篆书三字跋语行草十六行,呈现出李可染七十岁以后,晚年书画艺术,高度成熟、炉火纯青的典型风范。

“拙者巧之极,奇者正之华”,一种奇正相依、巧拙互用的结体、用笔,较之可染早、中期发生突变。文革期间,乱世春秋,几度不准画家作画。而李可染没有一天不在苦练书法基本功。他深研汉魏碑版、金石艺术,又敢于扬弃康有为重碑轻帖之偏颇。他广收博纳,兼取并蓄。于“北派”沉雄博大之中,力追“南派”的灵动多变。对明代黄道周、倪元璐行草意味,借鉴尤多。用笔稳、准、狠,用墨泼辣大胆,富迭宕之姿、空灵之态。结体、行气关键之处,自然渗化着“涨墨”之美。“线条叠并”,不期然而然构成“墨块”之厚重感,起着夸张、对比、此呼彼应、蟠龙点睛的神奇作用。镂金屈铁,戛然独造,铮铮有声,书艺画格,浑然一体,蔚为壮观,乃宏篇伟构《九牛图》独有的特异亮点。

跋语以四言句为主,韵脚有致,咏物抒情,朴实无华,撷取汉文学小赋体式,铭颂贵在奉献的崇高的民族精神。

文/孔美兰(中央美术学院)

李可染《牧牛图》师徒合作经典

李可染《牧牛图》76×49cm 题识:可染。钤印:可染、在精微 钤印:木人、齐大江苏万达2011 秋拍 成交价7751 万元

1947 年春,时年40 岁的李可染在徐悲鸿的引荐下,与年长自己43 岁的齐白石成了师徒。那时齐白石威望素著,门下弟子有数百人 ,唯独最欣赏“二李”两人,一个是李苦禅,另一个便是李可染。

“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这是李可染多次题写在他以牛为主题的作品上的跋语,阐述了他对于牛的喜爱。

李可染艺术以人物牧牛图与山水画双峰并峙。李可染画牛举世闻名,晚年用斋名“师牛堂”。 此《牧牛图》为李可染早期作品,画面描绘两个小牧童和两只水牛,其中一个牧童手里托着一个鸟笼。画的上方是稀疏的柳枝。图中牛的身体虽然只是由颇淡的墨块写成,却苍老劲健,再用浓墨线条钩勒牛背、牛角、嘴、眼及牧童衣纹,笔法古拙,人与牛的质感、动感跃然纸上。整幅作品以浓、淡、焦,湿、干、染的笔法一气呵成,看似信手挥洒,却处处妙趣横生。图画里不单带着清新的诗意,更呈现一片祥和的气氛,格外动人,像一首无声但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的诗。细看这幅《牧牛图》,深厚老辣的笔墨,独特画风,题款落笔稳健苍拙,近乎完美的章法构图,都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又超乎寻常的表现,画技、笔法与李可染功力、特点相吻合。

李可染当初作画后并没有给《牧牛图》提字,而给这幅作品提字的正是他的老师齐白石先生。齐白石在画作的右上角写下了11 个字:“可与言,可染弟画,小兄白石。”也恰是因为这11 个字,让这幅《牧牛图》拍出了7750 万的高价。

有人忍不住问,到底是李可染的画值钱,还是齐白石的字值钱?其实二者并不能拆开来定义,正是两位大师间的经典合作,才造就了这幅《牧牛图》的价值,更是证明了两代绘画大师之间的师徒情深。

石鲁《牧牛图轴》西北人民劳动生活写意山水画赏析

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是石鲁艺术生涯的第二个阶段,也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时期。六十年初,石鲁在“思想愈新,艺术愈美”地拥抱黄土高原,反映西北生活风情。创作于1962 年的《牧牛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是一幅充满对生活热爱的典型西北风情之作。在这一时期,石鲁完成了从思想上到笔墨技巧上的进一步升华,他以“外化”写生转向“内化”心灵的创作,在对传统笔墨进一步的改造、吸收与提炼后,作品中流露出的“抒情”意识不断浓重,表现出了石鲁骨子里诗人般的浪漫气质,浑厚朴实但又不失优雅风度。

从题材上来说,以《牧牛图》为代表的表现西北广大人民劳动生活的山水画,正是石鲁所开创的全新中国山水画风格,丰富了中国山水画艺术体系,更明确了石鲁是一个现实主义画家。从笔法上来说,石鲁绘画用笔用墨的老辣恣肆,在20 世纪中国画坛应该说是独树一帜。其纵横恣肆的笔墨形态具有一种强烈表现意味,用笔突出了金石味,稚拙而不失灵动,极富有一种笔情墨趣。

《牧牛图》中,石鲁用浓重的笔墨勾勒山石结构,再运用湿润墨法进行叠加,充分表现出山石苍润。枯笔附以赭石更加烘托出山石的质感,色墨混皴手法将黄土高原这种特殊的质感表现得恰到好处。近二十头牛沿着陡峭的山路以S 型蜿蜒而上,以牛群的向上攀爬的姿态衬托出山势的险峭。山路上若隐若现的桃林,画面顶端回首的红衣少女不仅在画面中以色彩点睛,更体现出西北地区自然风情;奋力向上攀爬的牛群,努力远眺的牧童又体现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情绪。这平凡的日常一幕,经过石鲁夸张、概括、再创造,体现出别样的面貌。

石鲁《牧牛图轴》1962 年 纸本设色 立轴198×52cm 石鲁弟子张杲旧藏北京保利2017 春拍 1322.5 万成交

猜你喜欢

大牛牧牛潘天寿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元素录井特征分析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全真道圆明老人所述修性《十马图》试论
牧牛图:禅宗“渐悟”的教科书
吴昌硕与潘天寿的忘年交
我的表弟大牛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潘天寿全集》首发
大足石刻《牧牛图》艺术的美与宗教义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