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 pgRNA的表达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2021-04-27张志锋薛珉徐瑞芳张红云张曹庚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抗结核国药准字结核

张志锋 薛珉 徐瑞芳 张红云 张曹庚

我国是乙肝病毒(HBV)高感染国家,又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慢性乙肝(CHB)合并肺结核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此类患者病情复杂,治疗难度更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CHB合并肺结核行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约为30%~50%,严重者可诱发急性肝衰竭,严重影响抗痨治疗和病情进展[1]。目前,抗结核药物导致HBV再激活已形成广泛共识,HBV活跃复制诱导机体处于炎症状态,从而改变肝脏解毒功能并增加药物的肝脏毒性,进一步加重抗结核所致肝损伤[2-3]。近年来,有研究指出血清HBV RNA是被包裹的前基因组RNA(pgRNA),以类似于HBV样病毒颗粒存在,且与cccDNA状态密切相关,对于CHB再复制、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4]。本研究拟通过检测CHB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HBV pgRNA的表达,分析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结核门诊新确诊的CHB合并肺结核患者,共40例。入组标准:①CHB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015年版)》[5]。②肺结核病诊断依据《肺结核诊断标准(WS 288—2017)》[6]:a.痰结核菌阳性;b.明显低热、盗汗、咳嗽、咯血等结核中毒症状; c.病理检测阳性或痰抗酸杆菌PCR检测阳性;d.胸部CT有典型的结核影像改变;e.抗结核治疗有效。具备以上第1项或2~5项中3项者可诊断为结核。③年龄18~60岁,肺结核均为首次确诊,既往未接受过抗结核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既往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病史者、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病史者;③明确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8~60岁,平均(48.5±6.2)岁;CHB病程1~25年,平均(10.7±2.6)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0)、治疗组(n=20)。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χ2=0.51,1.75, 0.25,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入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对照组给予2HRZE/4HR 方案,即异烟肼(H,山西汾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402)0.4g/次、利福平(R,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71)0.60g/次、吡嗪酰胺(Z,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61)1.5 g/次、乙胺丁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58)0.75 g/次,总疗程6个月。治疗过程定期检测肝功能,当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升高时口服甘草酸二铵0.15g护肝治疗,持续到治疗全部结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定期给予拉米夫定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100 mg/次,1次/天,连续治疗6个月。

三、观察指标

1 标本采集:分别于治疗2、6个月后采集适量清晨空腹肘静脉血,肝素抗凝,送实验室备检。

2 HBV DNA、HBV RNA定量检测:取2 mL肝素抗凝静脉血,按常规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测定试剂盒(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充分混合、裂解,分别提取PBMCs中HBV DNA、HBV RNA,采用ABI 7000实时免疫荧光定量PCR仪(美国ABI公司)进行PCR、RT-PCR。试剂盒检测下限为200 copies/mL。

四、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两组不同时间PBMCs中HBV DNA、HBV RNA比较

治疗前,两组PBMCs中HBV DNA、HBV 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PBMCs中HBV DNA、HBV R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PBMCs中HBV DNA、HBV RNA水平较治疗后2个月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两组不同时间T淋巴细胞、IFN-γ水平比较

表1 两组不同时间PBMCs中HBV DNA、HBV RNA比较 log copies/mL)

表2 两组不同时间T淋巴细胞、IFN-γ水平比较

三、HBV DNA、HBV RNA与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表3 PBMCs中HBV DNA、HBV RNA与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讨 论

目前,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案已经较为成熟,但对肺结核合并CHB患者如何在确保治疗效果同时减轻对肝功能的损害,一直是该领域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7]。HBV再激活是指HBV病毒携带者在接受细胞毒性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HBV复制力增强,是继发药物性肝损害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化疗、免疫抑制剂可直接或间接促进HBV复制,但对于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HBV再激活尚缺乏足够证据[8]。研究表明,PBMCs作为免疫细胞,其感染HBV可能与CHB病情反复加重或某些病理条件作用有关,被视为HBV再激活的基础[1]。

近年来研究表明,ccc D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RNA是病毒复制的开端,也是反复感染的关键因素,彻底清除ccc DNA才能治愈CHB,但ccc DNA检测侵入性的局限性极大限制其发展与应用[9]。PBMCs中HBV RNA主要为pg RNA,其来源可能为HBV复制过程中核衣壳包裹的pg RNA未进行逆转录时获得包膜并从感染的肝细胞中释放入血,被称为HBV RNA病毒样颗粒,可以反映cccDNA水平及转录活性,可作为指导抗病毒治疗及安全停药的一个生物标志物[10-11]。根据临床经验,HBV治疗1个月可开始激活,1.5~2个月达到高峰,因此治疗后2个月检测能够有效反映病毒再激活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抗结核治疗后2个月PBMCs中HBV DNA、HBV RNA表达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提示该时期HBV出现大量复制、再激活,而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PBMCs中HBV DNA、HBV RNA水平明显回落,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预防性应用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抑制HBV再激活,降低HBV pgRNA载量,进而降低抗结核治疗过程的肝损伤[12]。

综上所述,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PBMCs中HBV pgRNA表达,抑制抗结核治疗过程中CHB再激活,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免疫学变化可能参与了CHB再激活,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抗结核国药准字结核
更正声明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分析
提高抗结核药品固定剂量复合剂在省市级结核病定点医院推广使用的实施性研究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析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基于纳米孔单分子技术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的检测新方法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
老人夜尿多隐患大
抗结核药+保肝药≠预防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