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之光照耀创作之路

2021-04-27李怡霖方乐

电影评介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文艺理想艺术家

李怡霖  方乐

第2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首次以北京、珠海两地为中心,秉承“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以“光影青春,南国北师”为主题,致力于建设人文湾区、打造文化名片、彰显时代风采,突出北京师范大学“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和“高标准、新机制、国际化”的办学原则。2021年9月24日,在美丽的凤凰山谷,以皓月、湖水相伴,肖向荣教授用一堂别开生面的讲座,为同学们点亮学术理想之光。以下是发言内容:

今天很高兴又一次回到了北师大珠海校区,跟年轻的朋友们一起分享我的创作经历。我想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文艺实践品格与价值追寻”作为主题,在创作和学术中取得一种平衡。有很多朋友问我:你天天当导演还有时间上课吗?我说有啊,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像这样晚上在学校上课。有人问:你天天这样到处跑还有时间带学生吗?我说有啊,我经常把学生带在身边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因为我深知,对于艺术来说,实践是第一位的,我们与其在这里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通过一些实践的方式为自己的课堂注入一些真理的味道。

一、寻根溯源,思考艺术家创作的底层逻辑

2008年我还是一名青年教师,我非常有幸跟随国家大的战略,从奥运会、残奥会,到2009年中国第三部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一直这样创作过来。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一件大事。所以结合我的经历,我想先跟各位大学生朋友们共同探讨一下艺术家创作艺术的底层逻辑。原本创作是艺术家个人的事情,比如我喜欢写歌,我就写给我女朋友,我喜欢这个故事,我就拍一个电影给自己看。但是当我们站在国家的平台上,我们只有知道作品给谁看,知道我们为谁而创作,才能决定我们怎样创作,这就是基本的底层逻辑。

(一)在时空转移中书写全新时代

为什么会用这样的一种形式来完成百年大党的“生日聚会”,以往此类大型晚会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但是今年的《伟大征程》从室内移到了室外。这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决心,它暗示着甚至是明确地传达出一种态度,那就是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让全世界来看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模样,作为一个拥有九千多万共产党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又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去迎接她的一百周年。今天我们在大影节的主题下重新来谈这些话题,我觉得会更有意义,从新世界到新中国、新时期、新世纪,再到新时代,我们在时空的转变中实现了一个巨大的反馈。

(二)在铿锵誓词里蕴含青春告白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一千余名青春年华的孩子用赤子之心向党发出青春告白,这是很重要的命题。这个形式从来没有过,为什么要选择青年人?因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相信青年,依靠青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以青春为基因,以热血为底色,那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敢为天下先,他们为国为民勇于担当,真诚发出时代之问。这不仅是他们自身作为青年人的使命,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种担当。

(三)在过往故事间追溯建党初心

当年的延安,物质极其贫乏,但它是全世界的焦点,我把它称作是一个“新世界”,在所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户人家的孩子中流传一句话,叫“爬也要爬到延安去”。这些孩子们在动荡不安的形势中,强烈要求去了延安,因为在延安有着他们信仰的光芒。在一个物质极其贫乏的城市空间里,有来自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关注,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所以它一直刺激着我,让我思考要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广场上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回馈历史。

1933年4月,中央苏区蓝衫剧团学校成立,我们党有意识地把文艺当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和凝聚民心的一种方式。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成立,有很多从欧洲回来的大歌唱家,他们心怀艺术理想,以饱满的激情对着普通的农民唱歌剧,农民嗤之以鼻,反而用信天游跟他们对话。在这样一种“针锋相对”的文化碰撞当中,我们党的文艺慢慢落地,一方面接受最新的文化,在世界的潮流中踏上一種创作路径;另一方面,从传达方式、核心内容、面向受众的转变中,党的文艺从殿堂走向了土地,慢慢走进了人民当中。

二、知行合一,重温理想与精神的高山仰止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在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深刻地阐明了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一个根本方向。从1933年建立蓝衫剧团学校到1942年发表的重要讲话,我们不断对当年的青年人回应一个问题,艺术究竟为了谁?今天,课堂教学与实习演出相结合,要知道从来没有一个艺术的创作,能仅仅依靠课堂里面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创作出来,所以这给了我一个非常深刻的刺激,在建党一百周年创作中如何重温我们党的文艺教育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到了北师大以后,第一个号召就是要有理想,做一名道德、学识、仁爱、伟大的艺术家首先要有远大理想,就像今天的命题一样,要是没有理想,你很难去面对创作之路的困难。我们在这里不吐槽困难,还是要讲一讲理想。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物质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创作出《黄河大合唱》,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心怀远大的音乐理想,他在巴黎登上艺术高峰后重回上海,在衣食无忧后不忘奔赴延安,我们来听一下这段音乐,这像是一个六天六夜没有睡觉的人,靠两斤白糖写下来的歌吗?这是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首曲子,在今天听起来还是很带劲,为什么在一个三十多岁的音乐作曲家的手里,西洋的乐器和西洋的唱法,唱出了中国人的精神。因为他是为全中国人在写作,他为民族写作,所以只要这个民族在,他的作品永远就在。

三、多重高度,树立个人与集体的艺术追求

2009年我去美国访学时,当知道我做过2008年奥运会后,在场所有人都过来握手,他们太羡慕我们中国的艺术家能够指挥那么多人。我想这就是我们民族性的优势,我们不为自己创作,我们是为时代、为民族创作,我们在打造集体共同体的艺术想象。在这样一个想象里边,要注意三个“高度”:“高度默契”是指我们民族有关东方文化形态的默契;“高度认同”就是对事件,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高度模造”是指我们大量地开发出一整套的全新的符号,在这样的高度中,诞生了国庆庆典史诗的“神话”。

在执导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时,习近平总书记给了我们八个字“自由、生动、欢愉、活泼”,这八个字彻底解放了我,所以我一方面回归群众,把游行交给群众,另一方面带着真情去回归素朴,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的精神。我们把游行变成一个欢乐的海洋,唱着歌跳着舞,每个人笑得都不一样,但都是由衷的。我们不再像以往去寻求某一个点上的精彩,而是去找共情、共有、共用、共域。当看到长安街上带人的自行车,城楼上每个曾经年轻过的人对这个瞬间都是会心一笑,我们让每一个细节都有独特的中国风格。

我们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又来重谈信仰;我们重新分析党的历程,去包容、吸纳、接受最先进、最正面、最积极的文化,艺术家要深扎中国大地,为更多的人服务。中国文艺工作者越来越斗志昂扬,路也越走越宽,应该说那句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结语

最后,肖向荣教授用三点心得作为收尾,他告诉同学们第一要相信青年力量,叩响未来之音;第二要了解百年历史,找寻创作底气;第三要走出舒适场所,迎接更多挑战。在精彩分享之后,同学们踊跃交流,肖向荣教授更是鼓励同学们不忘艺术梦想,在实践中见真章,脚下有坚实大地,心中有崇高理想,让我们不怕失败,稳步前行!

猜你喜欢

文艺理想艺术家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1942,文艺之春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文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