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教材 随文阅读 随课微写

2021-04-27周应平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52期

周应平

摘要: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现行的课标版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一篇篇精彩的范例,只要恰当地运用这些例文,在阅读中“吸收”到足够的写作营养,我们的学生能够“领受”作家的经验,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朝着“领受人家的经验”这个目标点,随时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练就自己的微写作能力。

关键词:解读教材;随文阅读;随课微写

一、解读教材,读懂文本

上好语文课,读懂文本是第一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始终要把读懂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细读文本,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如同欣赏自然美景一样,只有在文本中慢慢地走,细细地观察,才能从中发现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才能有机会与许多美景不期而遇。

(一)从多个角度读懂文本

教师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站在作者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去充分细致地读懂文本,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对教材文本进行再创造。

(二)细读文本,做到胸有成竹

仔细地、认真地阅读文本。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圣杜甫有“读书破万卷”的名句。抓住文章怎样用语言文字写清楚一件事,怎样结构这件事,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反思,为什么这样谋篇布局?有没有值得我们的学生借鉴、模仿的地方。如:六年下册的《北京的春节》第八自然段,整段是围绕一个关键词来写的,“除夕真热闹”的“热闹”,如果我们在解读时抓住“热闹”这个词语,那么在课堂教学上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视角,味觉,听觉多个角度交流体会除夕的热闹。

二、依托课文,随文阅读吸收“营养”

课文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写作的角度讲课文,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结构的特色,跟着课文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进而吸收“营养”为己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阅读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延伸。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让学生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学习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详略,懂得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读者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如六年级下册课文《腊八粥》,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最大的原因在于详写了等粥,略写喝粥。学习以后,适机地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方法,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为课后小练笔水到渠成奠定基础。

三、分阶段确立写作重心,随课微写

好文章总是有一两个经典段落,我们的任务就是辅导学生抓住文章中有特色的经典段落导读,引导学生品读思考,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感悟。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随文阅读,随课微写。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品悟,领悟作者构思的精妙之处,取之精华,助力学生主动建构适合自己习作能力进步的学习过程。

语段是文章最重要的组成单位。语段内部的构造层次分明,体现了作者思维的严密性、流畅性和独创性。“临摹”语段的构造方式,这是谋篇布局的基础。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小学生年龄小,天性爱模仿,引导学生像学书法一样,要先临摹仿构,先打好写作基础再创作。

(一)仿构“先总后分”的段落

段落的意思上分两个层次,先概括所写内容,然后对所概括的内容展开进一步描写、补充、说明、解释等。让内容充实丰满起来。这种写法在文章中极其常见。

(二)仿构“由面到点”的段落

段落在意思上分两个层次,由面到点,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小学生积累有限,这种构段方式比较容易接受。

(三)仿构运用修辞手法的段落

一篇文章中若有几个充满灵性的佳句,就会锦上添花,画龙点睛。而佳句之所以称为佳句,多是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就是要使学生读有所悟,发现妙在何处,妙之方法。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的句子“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这里把“海鸥”比喻成了“白翼天使”,海鸥有人类一样的情感,它们知道老人不会再回来,竟纷纷排队为老人肃立,为老人守灵,多么感人至深的情感。在学生理解句子的写法,含义后,引导学生也用比喻句来表达自己对母亲,对老师的情感,来表达自己感恩的心,相信学生会信手拈来。

(四)仿构人物描写的段落

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的伟大,学习仿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参考文献:

[1]沈建军.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何捷.“微写作”课程建设——写作教学进行时的课程观[J].教育评论,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