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

2021-04-27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艺术节高三美育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由18世纪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所创。1901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他的《哲学总论》中提到了“美育”,我国一直沿用至今。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是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之后出台的第二个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

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文艺和学校美育工作。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不仅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民族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在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上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育的重要性存在着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等突出问题,有些人的审美出现偏差,有些人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以丑为美、以哗众取宠为荣等超出道德底线的言行频频见诸媒体……这值得我们反思。

多维解读

传统美育蕴含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

自古以来,中国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上古时期,中国便已出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西周建立起来的礼乐文化制度,则对中国数千年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思想,更奠定了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孔子深知艺术审美的力量,虽然“礼”与“德”已由德育内化为一种心理要求,但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高境界。在此,道德目标通过审美转化,成为自由人性的有机组成而发端内心,让枯燥严肃的理性染上灵动的色彩。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后世“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精神价值核心所在,一直被此后的儒家所继承。如战国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西汉《乐记》提出“乐者,通伦理者也”;宋明理学经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之后,将美育理论本体化、精致化、体系化,提倡洒落自得、浑然至乐的人生风范和人生境界,强调通过“乐”这一自由心境的体验,达到真、善、美及知、情、意的统一,等等。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

美育是一种刚需

在物资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尽管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

美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面向每一位受教育者,把他们培育成具有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公民。要知道,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备考素材

王澍:建筑大师眼里的最丑建筑

建筑设计大师、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对建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翻出美国一家网站曾评选出的全球最丑十大建筑的照片,让他挑选出感觉最丑的两张。王澍只看了一眼,就挑选出其中两张——迪拜的亚特兰蒂斯饭店和外形为铜钱状的中国沈阳方圆大厦。这个结果出乎现场所有人的意料,因为在美国网站上,大家票选出的“最丑”建筑的前两名并不是这两座建筑。

王澍说:“从生态和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在世界能源、生态如此危机的前提下,迪拜人为了满足娱乐的欲望,在一个几乎没有水的沙漠里人造这么一座建筑,绝对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主持人点点头,随后又问:“那么,方圆大厦呢?您不觉得这个建筑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吗?”王澍回答道:“铜钱形状确实充满了中国味,但它的金钱味更浓。至于为何觉得它丑, 因为英国一个建筑史家说过:‘如果一座城市的建筑是庸俗的,那么整座城市里的人都将跟着它变得庸俗。”

素材点拨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审美是真与善的桥梁。”对于建筑大师

王澍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评价一座建筑是美还是丑,除了看它外在的形象设计,还要看它所蕴含的社会形象和文化内涵。审美从来不是单向度的,而应该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芙蓉姐姐”:“审丑”型“网红”第一人

“审丑”型“网红”大多长相平平,他们往往依靠出格的举动引人关注,借以出名、获利。而在十几年前爆红网络的“芙蓉姐姐”,堪称“审丑”型“网红”第一人。

“芙蓉姐姐”出生在一个陕西小城的普通职工家里。大学毕业后,她準备考研,并将目标瞄向北大、清华,但却连续三年考研失败。2002年9月,她在刚买下考研资料后就迫不及待地在北京大学未名论坛考研版上发表《北大,你是我前世最深最美的痛》一文,随即引发轰动。2004年,她“硬凹S型”的照片在水木清华等论坛上走红。相貌平平的她,在照片中穿着大胆、姿势妖娆,并将照片的标题取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因此被网友嘲讽为“芙蓉姐姐”。出名之后,她利用“芙蓉姐姐”打造自己的IP,参加各类演出,频频出现在大众面前,“芙蓉姐姐”也因此一度成为低俗的代名词。

如今“芙蓉姐姐”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她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获得了足够多的红利,也影响了不少“后来人”。

素材点拨 “芙蓉姐姐”是中国互联网上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她第一次把“审丑”一词带到了舆论场中央。这不禁让我们反思:我们在追捧她的时候,到底是在追捧些什么?而如果靠哗众取宠就能收割流量、攫取商业价值,这又会给这个社会传递怎么样的价值观?

蔡元培:中国美育第一人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对我国近代教育贡献极大,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曾提出过著名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这“五育”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其中美感教育是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教育思想,尤其以“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闻名于世。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在其多篇文章中都有体现,特别是1917年他在北京神州学会上发表的讲演词、后刊登于《新青年》杂志中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最具代表性。他还亲自在北大开设美学课(这是蔡元培在北大亲自讲授的唯一一门课),并且在北京大学建立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戏剧研究会、音乐传习所,大力推动艺术学科的建设,成为中国美育第一人。

素材点拨 正如蔡元培所说:“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至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种是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智育,而源于美育。”美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需的,它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考题预测

试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阳光中学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美育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國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将举办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书画摄影展,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这次活动获得了阳光中学学生的积极响应,但学校规定参加活动的人员只限于高一、高二学生,很多高三学生对这个限制表示不满,决定推举一位代表给学校写一封建议书,希望学校允许高三学生参加这次活动。

请你以高三学生推举的代表身份,给学校写一封建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新材料情境型作文试题,突出了实用性,彰显了“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作文材料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为主导目标,旨在转变学校、教师等方面的观念,做好美育工作,落实“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要求。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明确文体。题目要求以高三学生推举的代表身份给学校写建议书,建议书的格式与普通书信的格式相同,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构成。标题,通常只写“建议书”三个字,有时为了突出建议的具体内容也可写“关于×××的建议书”。称呼,写明受文单位的名称或个人的姓名,要在标题下顶格书写,并在后面加上加冒号。正文,要先说明缘起、目的,再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结尾,一般要写上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落款时,将提出建议的团体的名称或个人的名字写在右下角,日期写在团体名称或个人名字的下方。

其次是明确对象。写作者的身份是高三学生推举的代表,其任务是向学校相关领导提出建议。学校不让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也有其合理的原因。所以,在提建议的时候态度要严肃、认真,语气要谦恭、恳切,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不要让人误以为是在要挟。

最后是明确目的。写建议书的目的是希望学校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所以,首先要弄清楚学校不允许高三学生参加这一活动的原因。一般来说,学校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是认为高三学生参加这一活动会耽误学习,影响高考成绩。因此,在写作时可以考虑使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和“釜底抽薪”的手法,先赞扬学校对美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比较到位,美育工作落实比较到位,再对其限制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初衷表示理解,然后论证这一活动和考试成绩的关系,最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

佳作展评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关于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建议书

文/许明慧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我是高三年级的一名学生,我谨代表全体高三学生向您提出关于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建议。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展示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将美育工作落实到位,给广大学子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值得大力提倡。唯一的遗憾是高三学生受到了限制。

我们充分理解学校限制高三学生参与这次活动的初衷。毕竟,高考已迫在眉睫,正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备考。学校的良苦用心我们很理解,但限制我们参与活动却并无必要。学校担心我们因参加活动而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从而影响学习成绩。但我们认为参加活动与耽误学习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在高三这个关键时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成绩固然十分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适当的课外活动的重要性。“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曾说:“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正如可口的佳肴需要油盐酱醋的合理搭配,精美的画作少不了各种颜色的巧妙点缀,即使是面对高考,认真备战也并不意味着我们所有的时间都应被学习填满,参与文化艺术节活动何尝不是对时间的另一种有效利用呢?

参与文化艺术节活动,甚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学习状态。有位哲人说:“休耕之后的田地会献出累累的硕果。”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方为正确的学习之道。我们观察燕子的飞行轨迹,会发现它在高飞前总会降低高度,紧贴地面,待力量积蓄完成,便倏然向上,直冲巅峰,于空中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其实,课余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正是我们积蓄力量的最佳机会吗?暂时的降速不正是冲击巅峰的预热吗?从主张治国应一张一弛的周文王、周武王,到用一天酒醉缓解九日案牍劳形的白居易;从为创作《最后的晚餐》而白天做梦的达·芬奇,到通过放松获得创作灵感的莫扎特,他们都深谙这样的道理。相反,若是过分强调学习、工作,忽视了必要的休息,反而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作为高三学子,我们深知,真正的实力不会因为短暂的休憩而湮没,学习成绩的提高也绝非临阵前磨枪就能一蹴而就的。我们的底气来自数百个日夜的勤学苦练,我们坚信,在高考考场上,我们一定会迎来厚积薄发的一刻,也请学校领导相信我们能做到。我们每个高三学生都有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也渴望着拥有一个能绽放自我的舞台。我们真诚地恳请学校能够考虑我们的建议。

此致

敬礼!

高三学生代表:×××

×年×月×日

点评

文章开篇即亮明观点——“请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接着概述材料,肯定学校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的意义,对学校限制高三学生参与活动的初衷表示理解,并顺势强调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参与文化艺术节活动是对时间的另一种高效利用”“参与文化艺术节活动,甚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学习状态”两方面逐层展开论述,环环相扣,既回应了学校对高三学生参与活动的担忧,又点明了高三学生参与活动的意义与作用。结尾用得体的语言呼应开篇,强化观点,简洁有力。全文建议书格式正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内容充实鲜活,语言表达精准而不失灵活,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艺术节高三美育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高三·共鸣篇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