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论哲学的社会功能》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2021-04-26杨珂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新时代

作者简介:杨珂(1995-),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人物,被誉为“社会批判理论之父”。他的社会批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构建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批判理论。霍克海默在《论哲学的社会功能》中,从哲学的功能维度出发来阐述社会批判理论,指出哲学的真正功能在于对社会上一切不合理存在的理性批判。新时代,在構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通过对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找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问题提供理论借鉴与方法论指导,为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词: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新时代;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55

霍克海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就在于它具有同其它哲学思想不同的批判精神。20世纪初,随着其它哲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哲学流派中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霍克海默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论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西方哲学思潮中地位。霍克海默辩证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即继承了他所认为合理的成分,又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不足之处,并结合当时社会中出现的不合理的现象,走出了一条属于霍克海默特色的社会批判道路。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强调“批判”的重要性,“批判思想的责任在于无情的揭露丑恶的现实,猛烈的抨击愚蠢的和具有欺骗性的思想”。霍克海默在《论哲学的社会功能》中,对社会批判理论做出了最详细、最经典的表述。新时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成分,它们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认真研读霍克海默的这一经典著作,能够为新时代促进社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

1 霍克海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

霍克海默认为,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所在,“这种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条红线”。马克思始终坚持对一切不合理存在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这也是霍克海默所认同的思想。但是,随着对其深入的研究,他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由于过分强调经济基础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逐渐丧失了活力。为了“弥补”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不足之处,霍克海默尔提出了“社会批判理论除了对废弃社会不公正感兴趣之外,没有什么其它特殊要求了”。霍克海默的批判是站在“以人为本”立场上的批判,旨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哲学批判,来实现人类的解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曾经指出,哲学具有时代性,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改变,最终将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哲学的批判精神内化为人的意识形态,指引人类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哲学不是高高耸立在空中的“天方夜谭”,它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在实践中产生,反过来也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霍克海默同样也继承了马克思关于哲学的社会批判思想。在《论哲学的社会功能》中,霍克海默指出哲学家同其它科学家不同,哲学家始终同现实保持着一种“紧张关系”,而这种紧张的关系正是哲学社会批判功能的体现。霍克海默完全继承了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思想。他指出,“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批判现存的东西……哲学批判现存的东西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人们忘却社会的现有组织所给予人们的那些观念和行为方式,人们应当学会观察他们的个体活动和这些活动所获得的东西之间的联系,学会观察存在于人们的特殊存在和普通的社会生活之间,以及出现在他们日常规划和他们所承认的伟大观念之间的联系,哲学就是揭露人们日产生活中被迫接受某些孤立观念和概念时遇到的矛盾”。因此,哲学真正的社会功能,是对现实的批判和超越,而不是一味迎合现实。

苏格拉底曾将哲学的批判功能比做“牛氓”,将国家比做“硕大的骏马”,由于骏马太大行动不便,需要牛氓叮它,才能使它精神焕发。哲学的批判功能既能够指出社会中的合理成分,也能够指出社会中的局限性。霍克海默指出,柏拉图哲学作为哲学史上第一个成熟的哲学理论体系,它追求的目标就是消除社会上的片面性,并且在更能适应现实的思想体系中,扬弃这种片面性。霍克海默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指出,“人们社会生活的各种各样的成分都处在十分混乱的状态”。他进一步举例指出:如果做生意的人只注重利益,从事军事工作的人只注重权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只注重获得荣誉,如果不对这种片面性思想加以控制的化,最终将会导致社会的无政府状态。针对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面临的片面化的危机,为了防止其出现无政府状态,霍克海默指出必须发挥哲学的社会批判功能,通过对这种片面化思想的批判,来建立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全面、更加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思想体系。

霍克海默指出哲学在研究社会问题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进一步强调指出,“哲学的社会功能首先不是研究社会问题,而是发展批判的和辩证的思维”。只有发展人们的批判性思维,促进人们思想意识的解放,才能看到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成分,并找到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方法,更好的促进人类自身以及社会的和谐、全面的发展。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对现存事物的批判。而哲学中的批判又是不同于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批判。霍克海默指出,“哲学批判不是对某种事情的判决,不是对这种或者那种措施的指责,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否定……而是努力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一致,使它们同时代的普遍观念和目标相协调,是用发展的眼光对它们进行推论,是努力把现象和本质区别开,是研究事物的基础,一言以蔽之,是真正地认识事物”。霍克海默的哲学批判扬弃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忽视人主体性的弱点,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哲学批判社会现实中不和谐的因素,来促进人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

2 哲学的社会批判功能给予新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一个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呼唤,一个时代的理论都源于该时代人们社会实践的需要。而衡量一个理论是否“有用”,关键在于该理论能否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理论在实践中产生,也只能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霍克海默提出的社会批判理论能为后人所研究和借鉴,也正是因为其理论存在合理性,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思想意识的结晶。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真实反应,旨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进行批判,以此建立更加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不断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虽然,我们如今的社会制度以及所处的时代与霍克海默所处的时代有着千差万别,但是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对如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2.1 新时代社会中的不和谐

2.1.1 人与环境之间的不和谐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的矛盾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以前的“人定胜天”到如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人们对环境问题思想意识的转变,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是生生相息,共生共亡的关系。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忽视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工业废水污染了河流,工业废气染黑了天空,资源被人类不加节制的消耗,人们从对自然的“敬畏”变成了无节制的“征服”。人对自然的疯狂掠夺,最终也换来了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环境关系着民生,也关系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正视社会发展中人与环境之间的不和谐因素,树立批判精神,敢于同环境中不和谐的行为做斗争,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这是我们党针对人与环境之间不和谐的因素做出的强有力的“批判”。污染防治是一个“持久战”,需要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努力,我们要始终保持批判的态度,对社会中出现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强有力的批判,共同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1.2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不和谐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强有力的文化的建设。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一个民族只有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会自立自强,一项伟大事业只有以文化作为支撑才会持续长久。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随着大众媒体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发展越来越迅速,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冲击着主流文化主导地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糟粕文化侵蚀着人们的思想,错误地指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无疑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大众文化越来越呈现“商业化”的气息。一些“标准化”了的大众文化作品深受现代人们的欢迎,使人们深陷其中。这种商业化了的大众文化,不僅不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反而会消磨人们的追求真正文化艺术的热情和阻碍人们个性自由的发展。面对文化建设上的不和谐,应该借鉴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对文化建设中的糟粕文化进行批判。同样,在面对传统文化时,我们也要保持批判的态度,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充分发挥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强大的文化支撑。

2.1.3 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不和谐

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是“绝缘”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科技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的发展也会带动社会的变革,进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也就意味着,“科学技术并不是一种中性的方法和手段,而是特定社会中人的价值的一种载体,因而在其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着政治、文化、伦理的丰富内涵,体现着当时社会的价值观”。霍克海默指出,科技带来的技术创新和成就,在某种意义上不能代表人类社会的真正进步,它对现代社会的社会功能有着消极的一面,如人们过度的依赖科技,使人类社会发展成了科技的“附庸”,由此忽视了人“本性”的发展,呈现出“人的异化”。科技创新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类成了科技的“附庸”,甚至有的人为了赢得科学方面的荣誉而不惜抛弃人伦道德。我们要意识到科技是无法取代人类劳动实践的,科技发展并非是人类解放发展的“天然”动力,不能让科学技术束缚了人们的实践活动,麻痹人们追求全面解放的思想意识。我们只有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做到科技服务于人、回归于人、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最大效用。

2.2 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对新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以揭示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的成分为宗旨,试图通过哲学的批判功能,对现存的一切事物进行批判,以此来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所要面临的社会问题,矛盾是无处不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也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不论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也不论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矛盾问题总是与之相伴随。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中得以发展起来的,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障碍,只有对其进行批判才能解决社会中的不和谐。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人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实现人类的解放和发展,需要我们学习霍克海默的批判精神,始终保持对一切事物的合理批判。批判不等于毫无根据的批判,我们要对社会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批判,对社会中那些阻碍社会发展、破坏人类文明以及有损道德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毫无保留的批判。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也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要始终有信心,有勇气敢于同社会中的不和谐做斗争。人的自由和解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和谐的社会也将会促进人的自由和解放,为此我们要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扫清一切障碍,让人们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实现人真正的解放以及全面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典礼.未竟的批判[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2]安占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D].沈阳:辽宁大学,2014.

[3]M.霍克海默尔,中原.论哲学的社会功能[J].哲学译丛,1981,(01):1-8.

[4]M.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李小兵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5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5.

[6]许良.技术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