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2021-04-26李亚丽
李亚丽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形势正在不断变化,既需要高效率地完成相关学科的学习任务,又需要不断强化实践技能,所以其学习压力不断增加。结合实际情况,因为宏观学习环境的变化,小学生出现了很多心理和情绪方面的问题,但其心理健康教育并没跟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诸多影响。今后需要提高对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要正确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5-00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42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也是整体基础教育机制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教育教学,之后还应当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很容易在学习压力以及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产生心理及情绪问题。教师不应再继续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正确认识在小学阶段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以整合教学资源为基础推进相关细节工作的优化改革。
一、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一)精力旺盛与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的矛盾
现在的小学生普遍精力旺盛,各方面能力却仍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如果教师和学生家长不能认识到这一问题,会有可能产生敏感脆弱、自尊心过强等负面心理。基于以上现状,教师需要提高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注度。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自尊心、自信心,进而引导其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初步发展的独立性与顽固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 [1]
小学生尚处在独立性初步发展的阶段,虽说已经具备了对事物的初步独立想法和原始的自尊心,但因为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依旧没有办法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即便在认识事物方面,因为其能够得出的认识和对于事物的理解相对片面,所以在这方面同样需要成年人的引导。这一现状也说明了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教师如果能够通过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便能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如果没有将细节层面的心理教育措施落实到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影响。
(三)自控能力初步发展与从众心理之间的矛盾
“自控能力”就是我们常规认识中的自律能力,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再加上其社会阅历有限,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在这一关键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2]。
二、农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学校管理者以及相关负责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依旧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会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混为一谈,所以未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及关注。不仅如此,部分学校管理者始终认为,小学生不应该存在心理问题,所以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范畴和教学计划,类似以上错误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小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了一定的隐患[3]。
(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各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实际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都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并未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心理咨询等教育手段。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其心理问题,还会在无形中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对此需摆正认识。
(三)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即面对小学生,也必须要掌握相应的方式、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眼下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因为师资和硬件条件等问题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都会由班主任或思品教师负责,但这部分教师并没有取得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证书,而且也缺少相应的教学经验,因此根本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今后要改革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校方如果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应当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帮助,让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构筑起坚实的防线。
(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缺位
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都将主要精力放在维持家庭生活开支上,所以很少关注孩子的成长状况。虽说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也会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但因没有掌握正确的沟通交流技巧,所以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不愿与父母交流,父母能做的也“只有”保障其生活开支,孩子会逐渐变得骄纵、飞扬跋扈。这类问题在留守儿童家庭中尤为明显,而且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因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缺位,所以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就更需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把控好各個方面的细节问题,进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解决上述问题,优化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首先校方要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员物资保障,提高整体教育效果。实际工作中,校方要重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引进工作,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这可以给予学生最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之后还可以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进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由此着手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必须要注意发挥班主任的作用,要将班主任打造成与家长对接的窗口。由校领导下达具体的教育任务,之后由班主任具体落实执行,并定期开展结论反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措施,帮助其解决心理和情绪方面的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在提高重视程度的基础上,校方需要组织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这方面的培训中,首先要注意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让其能够解决好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之后才能够引导其学习这方面的教育知识、教育理念,并帮助其将其应用于实践。实际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聘请教育专家、心理健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引导教师进行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尝试将这方面的学习内容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从而提高其进行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因为父母可能没有建立起正面、积极的教育观念,所以在开展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更需要重视这一环节的问题。校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农村小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为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强化其对于“美”的向往,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具体来说,这方面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建立心理咨询室。要将心理咨询室的运营管理教给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负责,以便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2.心理服务信箱,主要是为了给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创造一个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相关负责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信的方式来了解其内心想法,之后便可以进行干预、指导。3.宣传广播。校园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宣传广播的身影,因此完全可以利用这一途径来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其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之后如果他们自己遇到问题时便会懂得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常规学科的教学之中
如果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数学等常规学科的教学中,便可以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相关学科的任课教师可以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知识渗透,以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如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怀、意志,强化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其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如数学教学,在讲解理论知识之余可以给学生讲解各个时期数学家的奋斗、攻坚历程,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坚定学习信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晨会、课外活动等时间在班级内组织召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
(四)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
农村孩子大都性格内向,且不愿与周围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再加上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直接、粗暴,所以很容易会让负面情绪堆积在心里。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开展常规心理健康教育之余,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要教给其正确的沟通技巧,帮助其改掉错误的教育观念,之后才能构建起以家校合作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总之,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令无数老师头痛的“顽疾”,过去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策略,所以实际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今后应当以进一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推进教育模式的优化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帖玉玲.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对策研究初探[J].学周刊,2020(8):171.
[2]张英俊.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8):93.
[3]董新民.當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8):237.
[责任编辑 张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