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 活动联合修复应用于咬合重建伴牙列缺损的临床分析
2021-04-26李芳
李芳
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口腔科,云南普洱 665000
牙列缺损原因多是龋病、牙周疾病,会降低牙齿咀嚼功能及面部美观, 还会损害口腔颌面部肌肉功能及颞下颌关节,患者生活质量被降低[1]。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存在多颗牙缺失或者末端游离缺失, 需行咬合重建及牙列缺损修复治疗, 咬合重建目的是改变现有的牙齿状态,对于上下颌位关系及位置进行重新确定,其过程会涉及到颌位改变以及牙面再造, 因此会花费较长的时间,治疗费用较高,其疗效及美观度较差,患者满意度较低,后固定-活动联合修复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是适应证广、舒适度高、体积小,易于患者接受[2-3]。 故该研究简单随机抽取该院在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咬合重建伴牙列缺损患者, 旨在分析固定-活动联合修复应用于咬合重建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简单随机抽取该院收治的100 例咬合重建伴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 利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联合组50 例及传统组50 例。 联合组:男25 例,女25 例,平均年龄(48.18±3.72)岁;传统组:男26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48.23±3.67)岁。 该次研究受伦理委员会认可并实施批准。 两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等一般资料经过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实施比较研究。
纳入标准: 被确诊为牙列缺损且需要行咬合重建的患者; 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无精神类疾病的患者;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存在义齿修复禁忌证的患者;存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 方法
传统组采用固定义齿治疗。 联合组采用固定-活动联合修复。 固定-活动联合修复,口腔全面检查后,考虑患者的主观要求、健康状况、经济条件,并结合临床检查、美学分析等综合因素分析制定修复计划。 修复前,根据患者的修复计划,先完成相应的口腔外科、牙体牙髓及牙周治疗。 在咬合重建治疗中, 若患者牙缺失过多,在确定颌位关系后,需行过渡性义齿修复,嘱患者每周复诊,进行调牙合,并持续观察3 个月左右,患者咬合、颞下颌关节无不适,对新面容满意,确立最终颌位关系和垂直距离。 行固定修复的基牙进行牙体预备,硅橡胶取模,进行固定部分的制作,固定修复体口内就位,调牙合并粘接。 根据设计方案,对于末端游离缺失、连续缺牙两颗及两颗以上或余留牙不适于行固定修复者,取模,按恢复的咬合关系制作可摘局部义齿,活动义齿试戴, 冲胶完成后在口内戴入活动义齿, 顺利就位,调整咬合,嘱患者定期复诊,精细调整。
1.3 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评分表进行患者的生活质量(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身体健康、情感职能)评分,用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进行评分判断患者情绪状态,并对患者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利用焦虑自评表评分(SAS)、抑郁自评表(SDS)为患者进行情绪评分,得分越高证明情绪状态越差,总分100 分。 治疗依从分为一般依从、完全依从、不依从,治疗总依从率=(总例数-不依从患者例数)/总例数×100.00%;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修复效果: 舒适度、固位功能、咀嚼功能、美观度,最高分值为100 分。满意度: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向患者发放该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修复效果
联合组患者舒适度、固位功能、咀嚼功能及美观度评分较传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比较[(),分]
组别舒适度固位功能咀嚼功能 美观度联合组(n=50)传统组(n=50)t 值P 值91.47±5.36 82.59±5.14 8.455<0.001 89.73±5.62 80.18±5.37 8.687<0.001 94.11±5.39 82.31±5.64 10.695<0.001 87.17±5.42 76.08±5.06 10.576<0.001
2.2 满意度
联合组患者满意率 (100.00%) 高于传统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3 治疗依从性
联合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n(%)]
2.4 SAS 评分、SDS 评分
联合组SAS 评分、SDS 评分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分]
组别焦虑情况 抑郁情况联合组(n=50)传统组(n=50)t 值P 值37.32±3.46 62.82±4.47 31.899<0.001 32.51±4.12 52.31±5.25 20.979<0.001
2.5 生活质量评分
联合组生活质量(情感职能、身体健康、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3 讨论
咬合重建是改变现有咬合状态, 重新建立正确的上下颌位关系,其过程与颌位改变、牙面再造有较大关系,会花费较长的时间及较高的经济费用,要求患者在术中提高咬合重建的重视度[4]。牙列缺损则是多发性口腔疾病,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度及口腔功能,需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在咬合重建伴牙列缺损修复中多见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 而单纯的固定义齿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很难推广使用,故临床多采用固定-活动联合修复[5-9]。
该研究中,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舒适度评分为(91.47±5.36)分,固位功能评分为(89.73±5.62)分,咀嚼功能评分为 (94.11±5.39) 分, 美观度评分为(87.17±5.42)分;传统组治疗前舒适度评分为(82.59±5.14)分,固位功能评分为 (80.18±5.37) 分, 咀嚼功能评分为(82.31±5.64)分,美观度评分为(76.08±5.06)分,联合组优于传统组(P<0.05)。 这与周静等[1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舒适度评分为(91.28±5.41)分,固位功能评分为(89.33±5.52)分,咀嚼功能评分为(94.61±5.74)分,美观度评分为(87.4±5.48)分,对照组治疗前舒适度评分为(72.31±5.52)分,固位功能评分为(70.18±5.61)分,咀嚼功能评分为(72.52±5.45)分,美观度评分为(66.08±5.33)分(P<0.05)的研究结果相似,对咬合重建伴牙列缺损患者研究中。 可见固定-活动联合修复的运用,可促进咬合重建伴牙列缺损患者口腔功能的恢复, 还能提升美观度及舒适度,利于患者接受。 分析其原因发现,固定-活动联合修复的灵活性较强,能有效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分散牙合力,继而延缓了牙槽嵴的吸收进程。 此外在修复中会对修复体间隙及曲线进行多次调整, 咀嚼侧向力有所减少,从而达到保护牙周组织的效果,利于咀嚼功能的恢复。 相关研究发现,固定-活动联合修复造成的基牙损伤较小,且具有较强的固位力,加之较小的活动义齿体积, 能缩短患者适应时间, 实现较高的舒适度。 在修复后卡环不会外露,牙体外形有所恢复,能提升面部美观度,效果显著。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情感职能身体健康精神健康躯体疼痛 社会功能传统组(n=50)联合组(n=50)t 值P 值51.32±21.43 78.24±29.18 5.258<0.001 51.25±21.26 75.17±17.68 6.117<0.001 53.22±26.13 78.16±22.13 5.150<0.001 64.18±26.74 86.15±21.47 4.530<0.001 62.49±20.42 87.45±22.43 5.818<0.001
该研究中,联合组SAS 评分、SDS 评分(情绪状态评分)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联合组生活质量(情感职能、身体健康、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依从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100.00%。可见固定-活动联合修复的运用,能实现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利于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 分析其原因发现,多数患者的咀嚼功能及固位功能恢复良好,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而较高的舒适度及美观度则兼顾了患者的饮食及心理需求, 自然能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给予咬合重建伴牙列缺损患者固定-活动联合修复,可实现较高的美观度及舒适度,且口腔功能有所恢复,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修复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