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1-04-26马斌姚东来夏梓莹韩冰
马斌,姚东来,夏梓莹,韩冰
京津冀发展研究
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化路径研究
马斌a,姚东来a,夏梓莹a,韩冰b
(河北经贸大学 a.公共管理学院;b.会计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结合2005-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了京津冀公共服务的仿真模拟模型,在对模型科学性进行检验的基础上,提出维持现状、平稳发展和优先发展共计三种模拟情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务水平不均等状况表现出阶段性、地域性和“虚假性”特征;京津冀各自子系统公共服务敏感性各不相同,部分公共服务领域的高速发展难以带动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经济因素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起主导性作用,人口因素则起辅助性作用。
公共服务;系统动力学;京津冀
一、引言
长期以来,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公共管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京津冀地区由于经济总量、人口数量以及行政地位的巨大落差,导致区域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差距大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进程中最具研究意义的区域。
通过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集中于理论内涵、制度保障以及供给模式等方面。具体而言,从内容来看,主要围绕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内容、范围、标准等,并通过实证方法对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测度(武义青等[1],2017;彭雷霆[2],2019)。如:区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吴晶[3],2017;朱楠等[4],2019)、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张晖[5],2018;樊继达[6],2019),普遍共识是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田发[7],2010;祁毓[8],2019)。近年来,国内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公共服务问题成为了研究热点[9]。张彦琦等[10](2011)尝试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及其效率进行了分析。王幼松[11](2017)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公共投资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王旭嘉等[12](2014)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对我国典型城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管理机制系统的变量关系进行了仿真模拟预测。田旭[13](2018)以西藏为例,将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引入到公共服务支出结构中,并提出了公共服务支出结构优化的仿真设想,明确了公共服务支出结构的战略思路。周小刚等[14](2021)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城市户籍改革中公共服务的政策实施效果,并提出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水平,有利于提升户籍改革效果。这些研究不仅证明了公共服务角度进行仿真研究的实际效果,同时说明采用系统动力学实行公共服务仿真效果的突出之处,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鉴于此,本文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未来发展视角,尝试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仿真模拟出每一个发展路径下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终结果,甄别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有效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为加快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模型构建
(一)数据处理及权重计算
为计算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公式如下:
(二)指标体系
为合理界定研究范围,参考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15],构建了京津冀公共服务系统的评价体系,共包含5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见表1)其中,本文所涉及到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以及政府网站公布的年度统计公报,个别年份缺失数据,是采用插值法和灰色关联预测法根据相邻年份的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正与处理而获得。
表1 京津冀公共服务系统的评价体系
(三)模型设置
(1)模型假设
处于理想状态下,模型就是对现实问题最真实的再现。但实际上,现实因素变化莫测,若要全面体现出现实情况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对模型仿真模拟环境进行限定。具体假设可分为两种:一,京津冀公共服务系统只受本文中所提到的影响因素,不受其他任何外界影响;二,京津冀公共服务系统的发展处于平稳状态。
(2)参数设置
本文因多数子系统中显变量为离散变量,并且模拟输出的图像中有明显的锯齿状,因此在Vensim软件中把模型的积分方法定为欧拉算法,以2005年为基期,模拟结束时间于2050年。
(3)主要函数关系设置
通过SPSS 25.0利用线性回归及曲线拟合寻找变量间具体公式,由于篇幅限制,仅以北京市为例,列出模型中所涉及的医疗卫生服务财政支出与财政总支出之间的拟合方程及GDP增长率的表函数,拟合结果详见表2:
表2 拟合结果
因变量:医疗卫生服务财政支出,R2值为0.991。
故医疗卫生服务财政支出与财政总支出的函数关系表达式为:
而表函数则为Vensim特有函数,其基础表达式为:
故GDP增长率的表函数表达式为:
GDP增长率 = WITH LOOKUP (Time([(2005,0.06)-(2017,0.2)],
(2005,0.162),(2006,0.202),(2007,0.131),(2008,0.088),(2009,0.155),
(2010,0.103),(2011,0.109),(2012,0.084),(2013,0.082),(2014,0.079),
(2015,0.083),(2016,0.089),(2017,0.081)))
综上,京津冀公共服务流图绘制情况如下:
图1 京津冀公共服务系统流量存量图
(四)模型检验
模型是对实际情况的仿真模拟,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但是显示公共服务系统相比较而言更复杂,所以,检验最终确立的京津冀公共服务系统动力学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选用经典的模型心智测试进行检验。科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可重复性,进行模型心智特征对于系统动力学模型检验是关键的科学测试的方法,它的价值在于检测建立的模型对于原始数据能否直接展现,也就是模拟得出的曲线数据同时间序列中所得出数值同原始的是否相同,确保原始数据同仿真数据之间的绝对误差在10%以内,下列为计算数据公式:
基于上述公式,将2005-2017年的原始数据作为参考样本,对京津冀公共服务系统动力学模型实行心智测试,如下图:
图2 北京市心智测试结果图 图3 天津市心智测试结果图 图4 河北省心智测试结果图
图2-4的雷达图中呈现了2005-2017年京津冀公共服务各子系统部分指标心智模型测试结果。其中,P代表人口总量、GDP代表地区生产总值、FE代表财政支出、AUR代表市辖区道路面积、MTP代表卫生技术人员数、CPL代表公共图书馆藏书量、PFT代表小学专职教师数、SVS代表环卫车辆数。从图中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的人口总量、GDP等因素所得出的模拟结果同真实数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值保证在10%的范围内;市辖区道路面积、卫生技术人员数等因素的仿真模式数据同真实数据之间的误差保证在10%之内,除了2005年等极少数年份之外,其余年份均达标。所以,以全部除个别年份之外的角度看,各项仿真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额都控制在10%以内。这表明,设计出的京津冀公共服务系统动力学模型符合心智模型测试的要求,表明京津冀公共服务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边界等因素都比较符合要求,并且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京津冀公共服务发展状况。
三、情景仿真模拟及不均等程度分析
由于京津冀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突出,河北省是制约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短板原因之一。所以,本文主要针对河北省提出模拟路径,由于该地区的发展速度较缓慢,发展水平较快的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发展速度仍保持原有状态。
(一)路径设计
本文充分考虑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条发展路径,分别为对照路径(路径一)、优先发展某一公共服务领域路径(路径二)以及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路径(路径三)。其中,路径二与路径三均以路径一为参照对象,分别对模型中参数进行差异化设置,依次模拟不同路径下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情况,具体路径设置情况详见表3:
表3 模拟路径
(二)情景模拟结果与不均等程度分析
通过Vensim软件,将京津冀公共服务的三个路径重新进行情景仿真模拟,最终计算出每个路径之下的京津冀公共服务发展状况。
(1)路径一:维持现状,平稳发展
按路径一设置参数,进行情景模拟,结果如下:
图5 京津冀公共服务水平情景模拟结果图
从模拟结果上看,京津冀三个地区的公务服务水平都有所提升,不均等情况也得到适当的缓解,但是差距仍然很大。可以从数据中清晰看出,2005-2050年期间,京津冀三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年增长速度为1.3%、0.7%和1.7%。三地中,河北省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的幅度最明显,北京市排第二。天津市最近几年主动的挤出“GDP”水分,严重影响发展速度,尽管这样,天津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仍然在河北省之上,同河北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发展速度突飞猛进,这也使得北京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远超过天津市和河北省。
为了准确概述京津冀公共服务不均等程度的变化情况,采用情景模拟数值的方式对其进行描述统计,将各年份河北省与北京市、河北省与天津市以及天津市与北京市公共服务水平的变异系数计算出来,以此衡量京津冀公共服务水平不均等程度,并绘制瀑布图如下:
图6 京津冀公共服务不均等程度瀑布图
从图6中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公共服务变异系数值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态势,下降约0.046,根据数据能够得出在2005-2016年期间,京津冀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越来越小,公共服务逐步提高。结合实际来看,第一是河北省和天津市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从2000年开始到2016年,天津市的发展水平一直高于国家平均发展水平,在各省份排名靠前。第二“廊坊共识”等一些政策的成果开始表现出来。但最近三年的数据表现出京津冀公共服务水平不均等现象越来越明显,主要受到天津市经济下滑、河北省人口激增等因素的影响,该现象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这种现象预计胡子哎2030年发生转变,不均等现象逐渐缩小,表现出“倒U型”的趋势,变异系数值将在2030年下降,到2050年下降0.051,下降幅度达到10个百分点,缩小的主要原因是河北省朝着天津市的方向努力,特别是2030-2050年的数值减少幅度,降幅高达34个百分点。反之,天津市的经济呈现下滑趋势,天津市同北京市的不均等程度差距越来越大,天津市—北京市公共服务水平变异系数值由2017年的0.257增加至2050年的0.319,增幅达到24.12个百分点,当前,河北省和北京市都朝着各自的发展方向发展,虽然公共服务不均等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根据瀑布图能够明显看出,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不均等程度与河北省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水平不高密切相关,值得政府长期关注。
(2)路径二:优先发展某一公共服务领域
按路径二设置参数,分别对情况Ⅰ至情况Ⅴ进行情景模拟,结果如下(见图7-图11):
图7 情况Ⅰ路径模拟结果图
图8 情况Ⅱ路径模拟结果图
图9 情况Ⅲ路径模拟结果图
图10 情况Ⅳ路径模拟结果图
图11 情况Ⅴ路径模拟结果图
在上述模拟结果图中,标为“1”的线表示各子系统按照路径二相应参数设置后的模拟结果,标为“2”的线则为按路径一设置后模拟结果。通过对比可知,河北省公共服务水平在原有基础之上均有所提高,但除情况Ⅱ以外其它增幅不显著,与京津两地相比虽有缩小但仍差距悬殊,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仍然存在。展开来讲,参考2050年推测出的模拟数据:河北省将在医疗卫生服务财政支出上高出目前的一半,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提高0.296,增加幅度约达到13个百分点;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同目前相比提高50%,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提高0.122,增加幅度约达到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服务财政支出提高幅度同公共文化服务数据相似,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由2.183提高至2.217,增幅约1.55%;公共教育服务财政支出提高50%,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由2.183提高至2.2,增幅约0.78%;公共环境服务财政支出提高50%,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提高0.033,增幅达到1.5个百分点。基于上述数据可以清晰看出,小幅度的提高各子系统财政支出对于公共服务水平影响较小。其一,如果河北省基于目前的GDP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那么只小幅度的对各项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是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公共服务水平也无法得到显著提高。其二,可以清晰看出目前河北省针对公共服务所采取的措施不够完善,力度较小,但河北省的人口总数却远远超过北京市和天津市,河北省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同该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差较大,暂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3)路径三: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
由上述两种路径模拟出的结果可知,基于当前的GDP与人口总数,减小京津冀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最终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能仅仅依靠提高财政支出。所以,必须要调整模拟发展路径。对参数进行调整后发现,GDP总量与人口总量是影响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并且,实行模型敏感性测试检验中,GDP同样影响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证实了GDP总量在公共服务提升过程中至关重要,是一个关键因素。此外,人口总数也是一个核心因素,对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过敏反映。
总之,基于上述的判断、理论的相关知识,再结合京津冀地区的当前发展状况,可以研究出四种情景路径设计,并且每一种路径的变量为GDP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参数,根据变量的不同观察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幅度,将其最终数据与路径一和路径二展开对比。该实验要经过多次试验,这样能够有保证预测结果的实际性和可靠性。将GDP增长率在10%和5%的数据与波士顿矩阵图中的数据相比较,人口增长率8‰和4‰的数据与波士顿矩阵图图中的数据相比较,最终形成以下四种模式。(见图12)
图12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路径设计图
按照上述设计,通过Vensim软件模拟结果如下:
图13“低—高”模式模拟结果图
图15 “高—高”模式模拟结果图
图16 “高—低”模式模拟结果图
图13-16呈现了不同模式的模拟结果,总体来看,上述四种模式中,以公共服务水平不均等数值为参考,“低——高”模式的数值影响最大,“高——低”模式的数值影响最小。仔细分析可以得出:①在“低——高”模式中,公共服务水平的数值一直处于最低水平,同路径一作比较而言,它的数值与正常发展模拟数值和优先发展某一公共服务领域数值相比差距很大。并且,可以清晰看出京津冀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逐渐呈现下降趋势,河北省的水平与京津两地的水平差距越来越大。②在“低——低”模式中,所呈现的公共服务水平数值与“低——高”模式的数值相比,略高一筹,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低下导致人口总数越来越少,如果供给与物质基础处于平衡的水平状态下,人均占有量的提高,使公共服务水平同样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同路径一和路径二相比较而言,结果与“低—高”模式的数据相近,河北省公共服务水平在对比之下呈现下降状态,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且河北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在三地中一直是最低的。③在“高——高”模式中,能够明显看出河北省服务水平处于上升状态,所得数据同路径一和路径二的虚拟数值相比,高于虚拟数值,并且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越来越小,公共服务不均的情况减少,并且河北省的公共服务水平会在2048年高于天津市,在京津冀三地中位列第二。④在“高——低”模式中,河北省的公共服务水平在三地中位列第一,大约在2043年超过天津市,并远超过天津市逐渐接近北京市,同“高—高”模式相比较来看,超过天津市的时间预计会提前5年的时间。
四、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综上分析,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了2005—2017年京津冀公共服务的仿真模型,模拟了不同发展路径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演进结果,主要结论如下:一是,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务水平将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公共服务不均等状况表现出阶段性、地域性和“虚假性”特征。从时间序列上看,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务水平数值在2005至2050年间大部分年份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二是,京津冀各自子系统公共服务敏感性不同,具有多样化特征并且公共服务水平受多种因素共同制约,公共服务每个子系统的敏感性反馈结果各不相同,例如河北省每个子系统的财政支出所对应的子系统服务水平各不相同,其中医疗卫生服务所受影响力最大,而公共环境服务所受影响最小。三是,基于模型模拟的不同情景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受到该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因素的影响,有利与于平衡公共服务水平;经济因素对公共服务产生正方向的影响,发挥主要的作用;人口影响对于公共服务水平起到反作用方向,发挥辅助作用[16]。
(二)对策建议
本文的实证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可以为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鉴于所得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公共服务政策。公共服务不均等状况表现出阶段性、地域性和“虚假性”特征。这说明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呈现出地域性、阶段性特点,京津冀各政府应该在进行公共资源分配以及公共利益平台搭建时,应因地制宜,差异化对待各城市的公共服务问题。特别是在公共政策制定时,除了考虑到整体定位外,还要考虑到局部差异。二是,差异化重点关注敏感反馈程度极端领域。京津冀各自子系统基本公共服务敏感性不同,具有多样化特征并且公共服务水平受多种因素共同制约。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差别化的对待各项影响指标,制定公共服务提升标准,实现均衡精准发展,尽量补齐发展短板,从整体上提高服务水平。目前河北省的公共服务发展呈现不平衡发展趋势,且各子系统敏感性反馈结果不同,因此,河北省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发挥承接功能,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在大力补齐敏感度较低的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同时,实现均衡高质量发展。并且针对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务水平上的差距,京津冀地区还应协同制定公共服务提升目标,对弱势项目进行精准扶持,进一步缩小三地之间的差距。三是,注重公共服务与经济水平的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为公共服务提供资金、动力,通过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将蛋糕做的更大更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范围,提高能力。京津冀地区要重点关注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经济增长的最低要求,基于人口的变化及时做出完善,确保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同人口数量协调发展,尽量减小人口过快增长对公共服务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公共服务提升的标准提高一个等级,提高到人均服务层面,不可忽视人口基数对公共服务质量产生的影响,确保每个公共服务领域的人均底数数额符合标准。
[1]武义青,赵建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测度——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7(4).
[2]彭雷霆,刘子琰.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区域均等化实证研究——基于泰尔指数的分析[J].图书馆,2019(5).
[3]吴晶.长三角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演变研究[J].上海经济,2017(6).
[4]朱楠,任保平.中国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及空间格局差异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7).
[5]张晖.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6).
[6]樊继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5).
[7]田发,周琛影.中国四大区域财政均等化考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0(6).
[8]祁毓,陈建伟,李万新,等.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来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其转移支付的准实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9(1).
[9]李丽清,卢祖洵,邬丹,等.社区卫生服务未来发展趋势的建模与仿真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
[10]张彦琦,石凯,易东,等.系统动力学建模在卫生资源配置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1(9).
[11]王幼松,田克顺,李弘扬.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实证[J].工程管理学报,2017(2).
[12]王旭嘉,梁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过程管理仿真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13]田旭.西藏公共服务支出结构优化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2).
[14]周小刚,余心怡,李丽清,等.基于SD的城市户籍改革中公共服务政策创新效应的动态仿真研究——以南昌市为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1(3).
[15]安体富,任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地区差别视角的量化分析[J].财贸经济,2008(6).
[16]袁硕.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20.
The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MA Bina, YAO Dong-laia, XIA Zi-yinga, HAN Bingb
(a.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b.School of Accounting,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stem dynamics and combined with panel data from 2005 to 2017, this paper constructed a simulation model of public services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On the basis of verifying the scientificity of the model, three simulation scenarios of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 stable development and priority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e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 level in Beijing-Tianjin-Hebei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ge, region and “false”. The public service sensitivity of each sub-system in Beijing-Tianjin-Hebei is different, and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of local public service areas can hardly lead to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public service level. Economic factor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realization of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while population factors play an auxiliary role.
Public Services; System Dynamics; Beijing-Tianjin-Hebei
F28
A
1673-2030(2021)01-0059-11
2021-01-05
河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20557671D)“京津冀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创新优化研究”;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D201011)“基于系统动力学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的优化路径”研究成果
马斌(1963—),男,辽宁大连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姚东来(1994—),男,河北晋州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夏梓莹(1995—),女,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韩冰(1985—),女,吉林吉林人,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社会学。
(责任编辑:刘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