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产教研究的热点演进及前沿趋势分析
——基于CSSCI(1998—2019)文献研究

2021-04-26黄小龙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文献

黄小龙

(福建工程学院 教务处,福建 福州 350118)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推动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方位发展。21世纪前后,我国经济调整和社会转型要求高等教育进行深度改革,与经济社会进行全接触式的接轨和融合,引发了高校大合并和高考大扩招的改革浪潮,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快速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普及化过渡,高校基本职能也从人才培养拓展为兼顾科学研究、直接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面对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和教育资源有限性之间的深刻矛盾,从20世纪90年代起政府和高校纷纷将目光投向规模庞大的企业,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部分职业院校率先开始了产教合作的前期探索。[1]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使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任务更加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产教融合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和战略支点。[2]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的颁布实施为产教融合实践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不少学者围绕产教融合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核心研究成果,但是目前仅少数学者对产教研究成果进行文献回顾,尚无学者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系统性分析。本文结合文献计量学中的词频分析、共现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产教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未来产教研究拓展研究空间提供理论参考和方向指引。

一、研究工具与建立样本

(一)研究工具

文献计量学中的词频分析、共现聚类分析是以文献统计结果为基础,以量化统计、可视化图谱形式呈现的文献分析方法。这类方法能够从数量庞大的文献中梳理出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个时段内的主要学术成果,客观且动态地记录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3]本文以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为统计工具,利用数据收集、信息分析、科学计量、视觉地图等一系列手段,对我国产教研究的关键节点及演进脉络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

(二)建立样本

本文以中国知识网CSSCI期刊数据库作为样本的数据来源。首先,在期刊子菜单下设置检索条件,检索词设为“篇名=产教或产教或校企”,时间跨度从“不限”到“2019年”且来源类别选择“CSSCI”,共检索到1330篇相关文献。随后,笔者手工剔除新闻、书评、会议纪要、单位或作者不详等无关数据51条,发现我国产教研究的核心成果最先发表于1998年,最终获得1998—2019年的1279条有效数据并建立文献样本集。

二、我国产教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一)文献时间序列分布

笔者绘制出我国产教研究的年度CSSCI论文发表量折线图,其走势大致经历了由平稳、增长再到趋于稳定的过程(见图1)。从趋势来看,2012年之后产教研究的曲线逐渐平缓且未见大幅增长,这与我国2014年以来所提倡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产教融合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国家政策明显不符。为此,笔者再以“篇名=产教或产教或校企”检索1998—2019年间的全部期刊,并以“年度CSSCI论文发表量/年度论文发表总量”作为年度优质论文率的计算公式,进一步绘制出年度优质论文率的折线图(见图1)。综合来看,笔者认为产教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98—2007年,CSSCI论文发表量增长不明显,但是与年度优质论文率走势基本同步,说明该阶段产教研究进展相对缓慢; 2008—2012年,年度优质论文率维持在一定水平,而CSSCI论文发表量有所增长,说明学者们对产教研究的关注度开始提高,论文发表总量呈现等幅渐增的发展态势; 2013—2019年,年度CSSCI论文发表量增长并不明显,但是年度优质论文率却持续走低,说明该阶段论文发表总量虽然不少,但是整体质量偏低。

图1 产教研究的时间序列分布图(1998—2019年)

(二)高被引文献特征分析

文献被引频次多少可以用来衡量文章的质量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有效反映相关研究者对该文献的关注程度,是梳理某一研究领域知识基础和研究方向的重要参考。笔者选取产教研究高被引论文前10名的文献(如表1)。从表1中看,被引频次前10名的文献中5篇涉及职业教育,它们均以职业教育的产教实践为研究线索,根据时间轴分布来看,大致可以归纳为从校企合作初期的模式探讨,到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后,对产教合作所存在的困难、形成原因和解决对策的深度思考。北京交通大学学者查建中是唯一两篇文章均入围高被引论文前10名的作者,他立足产教融合面向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视角,以国际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主线,剖析我国工程教育优势、差距和问题,提出“做中学”的产学协同育人模式。柳友荣等人发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国内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实践的实证文章,指出产教融合主体内部因素、双方耦合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均对产教研发、产教共建、项目牵引、人才培养等四种合作模式产生一定影响。综合看来,国内学者多从中微观层面开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模式、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等视角,研究对象从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延伸至本科院校的工程人才培养等热点问题,但是政策法规、战略布局、文化建设等宏观视角的核心研究成果极度匮乏。

(三)发文作者分析

1.核心作者分析

某个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是推动科学发展和学术创新的主力军。著名的普赖斯定律认为一批高效率的核心作者能够生产某一个研究领域半数的研究成果,并用公式M=0.749N来判断是否属于核心作者,其中N是指最高产作者文章发表量的平方根。据统计,我国产教研究最高产作者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王振洪,他专注于高职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有关理论研究,2011—2012年期间集中发表CSSCI论文6篇,据此计算出M值为1.83,故发文量不少于2篇的学者可以被认定为核心作者。按照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进行统计,王文静、丁金昌、原长弘等39位核心作者发表论文83篇,占比约为6.49%,远远低于50%,说明我国产教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表1 产教研究高被引论文前10名(1998—2019年)

2.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笔者进一步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的图谱,节点大小表示作者发文量,连线粗细表示作者之间合作的紧密程度。图谱中含96个作者节点,形成4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99,说明该领域独立作者较多,只有少数作者之间建立了低强度的合作关系。

(四)研究机构分析

从文本统计结果来看,全国共有609家研究机构参与发表了产教领域的重要成果,其中涵盖525所境内高校、5所境外高校、38个教育与科研院所、41个企业单位。考虑到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不少高校因办学层次提升、建设重点变化等原因发生学校合并、更名及升格,笔者对历史文献中的研究机构进行回溯,发现17所本科院校合并更名或直接更名、2所独立学院或分校转设普通本科高校、5所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3所专科院校合并或直接更名,本文统一使用现用名并以一级机构作为统计单位,并重点对占研究机构86.2%的境内高校进行分析。

1.研究机构区域分布

如表2所示,当前39.05%的境内高校研究机构集中在华东地区,其次是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而研究最活跃的三个省份分别是浙江、江苏和广东,呈现出区域分布不均的特征。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区域经济对教育事业的支撑作用,从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来看,往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它的高等教育规模就越大、结构也就越丰富,这些地区或省份的经济优势推动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大量集聚和广泛分布; 二是产业与教育的双向互动频繁,从区域产业的发育程度和规模结构来分析,本地区或省份始终处于产业升级转型的前沿,产业总体规模十分庞大,且中小型企业活动空前活跃,客观上加快了校企之间产业链、教育链和创新链的要素循环,推动了关于产教研究的思考和成果呈现。

表2 产教研究的研究机构类型与地区分布情况

2.研究机构办学层次

参与产教研究的境内高校中有64%为本科院校、36%为专科院校。发文量前10名的研究机构均为高校,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其中浙江省高校独占5所。除两所专科院校外,其他8所高校均设立了教育学院或教育研究院,进一步对其二级研究单位进行分析发现: 虽然不少学者结合专业背景开展了产教领域的交叉研究,但是专职研究人员已经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力军和主要贡献者。从研究机构办学层次的迁移轨迹来看,产教研究的主要内容经历了由专科院校向本科院校拓展延伸的过程,这与产教领域实践主体的变动趋势基本重合,体现了产教研究实践探索早于理论探讨的特点,我们将产教研究归类为实践先验型的理论研究范畴。

3.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笔者使用CiteSpace V绘制产教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数据显示,609家研究机构之间存在242条连线,网络密度仅0.0012,说明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不够频繁,只有少数机构之间建立了低强度的合作关系。近年来,研究机构合作在大分散中也呈现出小集中的趋势,形成了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区域研究中心(如表3所示)。

表3 产教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名的研究机构

三、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一)研究热点分析

1.关键词词频分析

研究热点可以反映广大学者在某一研究领域所共同关注的学术焦点,文献样本集中关键词的出现频率、突现时间能够反映该领域研究方向和热点变迁,而关键词的中心中介性则用于衡量该词在共现网络中的中介能力和控制强度。其他节点必须通过高频次、高中心中介性的关键词建立联系。通常我们认为关键词的中心中介性若不小于0.1,则代表该词在网络中有较强影响力。本文使用CiteSpace V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词频前20名的关键词如表4所示,考虑到中心中介性大于0.1的关键词均在表中,故不再另外绘制高中心中介性的关键词统计表。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外,“职业教育”“创新”“高职院校”“企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等关键词的中心中介性均大于0.1,说明这些关键词在产教研究方面备受关注且影响作用较大。

2.关键词聚类分析

本文选用CiteSpace V中的LLR算法进行K聚类形式的主题提取[4],产教研究的共引关键词具有显著的聚类特征,最终形成8个重合交叉并行的聚类,说明我国产教领域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如产教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企业,研究内容围绕知识转移、新工科、工学结合,其合作形式是校企合作、官产学等(如图2所示)。围绕这8个聚类的207个关键词节点产生了64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304,可见产教研究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关键词聚类效果较好。

图2 产教研究关键词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

(二)研究趋势分析

关键词共现区域视图可以直观呈现产教研究的学术热点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特点是将相同时期内的关键词集中在同一时区,按照时间顺序由左向右排布。[5]笔者利用CiteSpace V绘制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并结合产教研究的时间序列分布图(见图3),认为可以将相关研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8—2001年,我国产教研究处于起步摸索时期,年度CSSCI论文发表量较低,多围绕产学合作、校企合作、企业管理等指向不明确、相对宽泛的关键词进行无序探讨; 第二阶段是2002—2009年,以“高职教育”成为关键词为标志,虽然该阶段CSSCI论文发表量没有明显增长,但是产教研究的对象开始聚焦在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等具备职业教育特征的关键要素纷纷成为研究热点; 第三阶段为2010—2019年,该阶段的突出特点是研究成果大量发表,研究视角愈发多元化,学者们的关注点由职业教育转向本科教育、由框架合作转向深度融合,关于产教的功能研究也从人才培养延伸到知识转移、技术创新、协同创新等领域,不少学者开始思考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利益共同体、长效机制等深度问题,英国、新工科先后在2017年、2018年成为研究热词,说明我国产教融合开始将视野转向国际化和未来工程教育。

图3 产教研究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1998—2019年)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借鉴文献计量学的统计理论,利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对文献样本进行词频分析和共现聚类分析,将高被引文献特征、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学术热点和趋势作为分析对象,梳理1998—2019年产教研究的学术基础、热点迁移和发展趋势,从而探寻我国产教研究的知识生成体系,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是学术合作网络松散。学术合作网络的疏密程度是衡量研究机构或发文作者之间合作关系是否紧密的重要指标。我国产教研究的核心作者和高被引文献作者均为境内高校学者,大量本科和专科院校参与其中,且多集中在华东、华北和华中三个地区,但是研究成果学术合作网络密度较小,以单一机构或独立署名为主,绝大多数区域研究中心或者核心作者的学术辐射作用不明显,彼此之间缺乏学术沟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整体研究成果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面影响有限。

二是研究阶段间隔清晰。我国产教研究紧跟经济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改革,其发展脉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展,高等院校从经济从属地位向支撑经济发展的角色转变,关于校企合作的初步构思成为第一个研究热点; 21世纪初期,职业教育成为校企合作落脚地,学者们将德国、日本等国家职业教育中的工学结合引入我国,校企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成为这阶段的研究主旋律; 近年来,校企合作的相关研究不再满足于机制建设、模式构建,地方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和新工科建设成为产教研究的最新背景,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研究成为学术前沿。

(二)研究展望

当今国际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作为培养人才主阵地的高校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是产教融合的价值指归和逻辑起点。基于产教研究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产教研究已经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和研究走向,未来学者们要有效打破学术壁垒,建立跨区域、跨学科研究共同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选取研究角度。

第一,知识体系向理论体系积累转换。产教研究是从实践经验向理论体系逐步发展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通常由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多截面共同构成。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从学者易感知的中微观视角进行研究,而长期忽视了产教领域教育理念、政策法规、战略布局、文化建设等宏观维度研究。学者们可以尝试着眼宏观战略关键问题研究,形成宏观研究核心成果,既可以用理论指导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又可以为教育部门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不同类型高校错位研究是主流。高校产教融合实践的本质始终是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进行功能拓展和延伸的,但是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校企合作目标、内容和深度上有所区别。从学术热点变化趋势可以发现,产教研究自2010年开始分为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个研究方向齐头并进。学者们可以针对不同类型高校开展错位研究,国家“双一流”高校关注高水平的知识原创、技术创新与转移; 地方高校可以将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学科建设相联系; 大专院校可以将关注点放在如何推动企业资源融入专业群发展建设,进而支撑高水平技术性人才培养。

第三,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的产教融合不再局限在校企一对一的合作模式,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主体共同参与成为大势所趋,一个内涵更为丰富、结构更为复杂、功能更为多样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学者们应该用更开阔的研究视野,将研究视角从保障学校、企业等参与主体的单方利益转变为关注构建产教多方利益共同体,融合传播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理论和实践经验,推动产教研究内涵更加丰富多元。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文献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