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长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2021-04-26项目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艺术品鉴 2021年7期
关键词:耀州墓志墓葬

项目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胡松梅

编者按:长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杜回村。其中,北宋晚期的孟氏家族墓5 座,出土的130 件组随葬品中,耀州瓷占比达到40%。

孟氏家族墓为关中第三个有纪年的北宋家族墓葬,完善了关中地区北宋家族墓葬的发展序列;长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系近年来墓葬发掘出土耀窑青瓷最多的一次,为研究北宋耀州窑器物类型、烧造工艺以及瓷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杜回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地处高阳原南缘、潏河西岸。这里地势高亢轩敞,北顾长安,南眺秦岭,倚山傍水,曾是隋唐时期一处重要墓区。2020 年6 月至10 月,为配合西安市常宁新区北雷村、南雷村和赤兰桥村等三村搬迁居民安置用房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此发掘汉唐、宋金及明清时期墓葬52 座。其中,5 座北宋墓葬为孟氏家族墓葬,并统一迁葬于宣和五年(1123),这系近年来关中地区继蓝田吕氏家族墓葬发现以来,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新发现。

一、墓葬概况

上图:M12:4 青釉瓶

中图:M12:20 青釉执壶

下图:M12:27 青白釉瓜棱腹瓶

M12:19 狻猊出香

左上:墓地全景

左下:M11、M13、M12 布局

右图:杜回墓地墓葬分布图

孟氏家族墓葬大致南北两排分布,自东向西编号,南排3 座分别为M12、M13 和M11,北排2 座分别为M31 和M32。5 座墓葬均系竖穴墓道洞室墓,形制相同,规模相当,坐北向南,方向在185 度左右,平面略呈“甲”字形,主要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水平总长5.5 米左右,墓底距现地表深在3-5米之间。墓道平面呈梯形,北宽南窄,口大底小,壁面平滑规整,局部可见工具铲修遗痕,开口长约2.4-2.7 米、宽0.7-1.35 米,斜坡底长约2.6-2.8 米、宽0.6-1.1 米。墓室平面亦呈北宽南窄的梯形状,壁面平滑规整,地面铲修平整,进深2.75-3.15 米、面阔0.8-1.7 米、洞高1.3-2.0 米。葬具均为木棺,南北向放置于墓室中部,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北足南。M31 和M32 墓室底部各以4 块较规整的长方形青石板铺地,北壁下中部专辟龛室放置墓志,较南排3 座墓葬建造稍考究。除M11 外,其余4座墓葬均出土有长方形墓志,部分墓志侧面有线刻纹饰。该墓地北排2 座墓葬被盗,随葬品几乎不存,南排3 座墓葬未遭盗扰,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随葬品。该墓地共出土随葬品130 件/组,有铜、铁、瓷、陶、玉、水晶等。

二、初步认识

上图:M11 墓室随葬品

下图:M13 墓室随葬品

左上:M11:18 青白釉瓜棱瓷盒

右上:M11:18 青白瓜棱瓷盒底部“段家合子记”

左下:M11:34 发簪

右下:M12:10 青釉葵瓣温碗

杜回村墓地发掘5 座北宋墓葬,以其排布规律可分为南、北两组,南排墓葬M13 墓主孟琮和M12 墓主孟珪属亲兄弟关系,是陕府阌乡县主簿孟輗次子与三子;北排墓葬M32 墓主张九娘系孟軏之妻,和M31 墓主孟琏属母子关系,两墓前后略错位分布。M32墓主张九娘卒于元符二年(1099),年仅29 岁;M31 墓主孟琏卒于政和八年(1118),年仅26 岁;M13 墓主孟琮卒于政和八年(1118),年仅24 岁;M12 墓主孟珪卒于宣和四年(1122),年仅22 岁。4 位墓主生年均未过30 岁,并于宣和五年(1123)九月二十三日同一天迁葬京兆府长安县杜回村新茔,孟軏为其妻子和长子及两侄撰写了墓志。综上分析,兹可认定杜回村为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地所在。根据发掘区各时代墓葬的分布情况及东侧古河道的走向,基本可以确定孟氏家族墓地的四至,这有助于全面了解孟氏墓地的布局情况。通过墓志可知,5 座墓葬均为同一天迁葬,或专为早亡之人迁葬所设之墓地;抑或是由于4 年之后金灭北宋,以致墓地废弃,因此再无新的墓葬埋入。

陕西长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推荐评语(王小蒙)

北宋孟氏家族墓出土了60余件耀州窑瓷器,这是继吕氏家族墓之后,长安地区北宋家族墓和耀州窑瓷的又一大发现。其意义首先体现在宋墓研究方面,1123年迁葬的孟氏家族墓,补齐了北宋灭亡前夜,长安地区北宋纪年墓的发展序列,对这一区域北宋士人之墓的墓葬形制演变、随葬品组合等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在耀州窑瓷的研究方面,狻猊出香、仿古瓷、刻花器,这些都是北宋士大夫好古复古以及风雅精致生活风尚的集中反映。同时,也说明了耀州窑是一座有高级知识阶层参与管理的、创新进取、引领风尚的窑场,也是其之所以能成为贡窑的重要原因。(限于版面,本点评对原点评内容有所删减)

专家介绍

王小蒙,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古外销瓷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及宋元明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科研方向为陶瓷考古和隋唐宋元墓葬考古。曾主持或参加铜川耀州窑遗址、唐节愍太子墓、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陕西澄城尧头窑遗址等的调查、发掘工作。合著或独撰《宋代耀州窑遗址》《唐节愍太子墓发掘报告》《唐懿德太子墓发掘报告》《陕西出土瓷器》等专著、图录以及古陶瓷研究和隋唐墓葬制度、唐墓壁画研究等论文40余篇。

M32:2 发簪

上图:M13:22 白釉锡釦口杯

下图:M13:25 水晶珠

杜回村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地共计出土耀州窑瓷器60 余件/ 套,以茶具、酒具、生活用器和礼器等为主,而且器形保存基本完整,尤以2 件狻猊吐香最为精美罕见。孟氏家族墓葬统一埋葬于宣和五年,此时好古之风盛行,宋徽宗敕撰《宣和博古图》,孟氏家族墓葬中亦发现有仿古器物,应该也是这一风潮下的产物。孟氏家族墓地发现的4 方墓志,分别采用唐代石椁和石棺床进行改刻,这种现象体现出宋元时期对于唐代墓葬器物的认识和理解。北宋时期能够获得唐代墓志及石葬具进行改刻墓志,并且上层社会流行收藏古物,这也说明当时盗墓成风,以及“好古”与“盗墓”之紧密关系。此外,3 座墓葬还出土有景德镇青白釉瓷器、铜镜、宝石等随葬品和石砚、墨锭等精致的文房用品,展现了北宋底层文人的志趣。4 方墓志记载葬地为“杜回村新茔”,为追溯杜回村沿革提供了直接资料。

猜你喜欢

耀州墓志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墓葬艺术的阐释性解读
———《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艺术研究》评介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耀州瓷走在“十字路口”——向左是传统,向右是时尚
耀州瓷:时光雕刻千年——你的美一缕如烟,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