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交互时代下的听觉文化转向研究

2021-04-26谭晋豫

艺术品鉴 2021年2期
关键词:感官智能家居传统媒体

谭晋豫

自1963年计算机显示设备成为一种视觉呈现方式以来,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出现,扩展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设计形式也逐渐从二维走向多维,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一传达走向双向互动,设计作品突破了原有的界限,可以具备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方位感官体验。在众多感官中听觉和视觉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感官都无法取代的,但是回顾人类历史,视觉文化一直主导着文明发展历程,进入“图像时代”之后,视听关系已经发展到了极度不平衡的状态,视觉文化有过度膨胀之势。2009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了“对倾听的思考——人文学科的听觉转向”国际学术研讨会,自此跨学科的听觉文化研究正式出现[1],麦克卢汉预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将“重新部落”化,听觉将再次主导人的感知空间[2]。近年来,新媒体艺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新媒体艺术的创造已经成为大众性行为,听觉文化也随之蓬勃发展,同时带来了社会文化形态的变化。

一、新媒体交互时代下的听觉文化

(一)新媒体交互时代的特征

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和网络等高新技术,引发了信息传播的数字化革命和新媒体的出现。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革命性的区别,它具有艺术创作的技术性和综合性、艺术欣赏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与艺术观念的独特性和创造性[3]。它能够通过高科技手段创造出虛拟的环境和空间,使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变得模糊,从根本上改变大众接受的认识方式,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抗衡的技术魅力。它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特点,人们可以自主获取所需信息并进行有选择的反馈,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传统媒体信息发布受限的困境也同样被改变,信息流通得更为自由,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并且新媒体融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于一体,这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征,其设备可重复利用,节约了宣传成本,相较传统媒体更加环保绿色。毫无疑问的是,新媒体艺术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

(二)听觉感官的回归

不同于视觉对象,传统听觉对象转瞬即逝,难以被保存和研究。19世纪80年代,电话和留声机的相继出现使声音可以被远距离传播和保存,自此录音技术和声音产品开始了不断地发明更新。随着录音机、唱片,磁带,移动设备的出现,声音资源可以被大批量复制传播,声音质量也不断提高。现代声音产品追求使消费者体验身临其境之感,声音艺术的欣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这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与声音的关系,造就了个人移动媒体,人们可以主动选择声音,不再受周围环境的限制[4]。而视听结合产品充盈了市场,传统行业也发生剧变,3d、4d影院的出现,有声书的普及,在提高听觉体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同时,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我们感官的重要性,总是超出它们自身的狭窄领域。如果说传统是视觉形象的一统天下,那么,这并不意味着来自视觉的信息是一切事物的定夺标准。不如说这是视觉的类型学被刻写进了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行为形式,我们的整个科学技术文明。”[5]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带来了诸多弊病,人们被爆炸性的视觉信息包围,社会风气也趋向浮躁和急功近利,这种生活方式其实与视觉感官所传达的价值取向暗中呼应,而听觉文化强调对过程的关注,追求对世界的审美感受,这对人的主体性的回归十分有利。

(三)新媒体交互时代下声音媒介的运用

1.声音交互艺术

在艺术领域,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是最常见的艺术形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艺术家寻求着更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视听交互的艺术形式使观众的视听感官同时受到冲击,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也有利于观众对内容的理解[6]。除此之外,交互作品强调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了体验的趣味性。例如由Editge Lab实验室的视觉设计师、VJ师,多方协同创新的实验设计电子音乐视觉化互动系统。他们从视听两种维度之间的关系出发,对现场创作的电子音乐的声音实时采集进行数字程序运算,实时生成可控的互动视觉动态,所有创作的图形也是随机随着音乐生成的,使得电子音乐所传达的情感,通过视听联觉的方式,让观众更充分地感知到。

另一个非常有趣的交互作品“单词踢字机”是通过观众的语音来进行互动的,它的实体部分由四个钟形的男中音喇叭、管子、麦克风、扬声器、一只机械脚和一个投影仪组成,通过openFrameworks编写,当有人通过喇叭说话时,装置会分析话语创造出单词的实体,当单词靠近机械脚时,机械脚会被驱动器驱动去踢靠近它的实体单词,通过这种艺术形式,给平常的语言交流增添了趣味性,也鼓励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

2.声音媒介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

随着现代移动设备的普及,声音介质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了许多应用,从移动音频到智能音箱,语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情感交流的媒介[7]。语音识别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之一,现已扩展到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多场景应用中,更能根据声学特征,智能计算并生成唯一声纹标识,在声纹反欺诈、个性化推荐、身份认证等场景中,提供智能声纹识别服务。另一方面,声音克隆技术也随之而生,用户可以定制自己恋人、父母、孩子的声音,通过声音常伴来实现陪伴。

二、听觉文化复兴的当代意义

(一)均衡视听环境

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普及,听觉的位置逐渐边缘化。现代科技疯狂制造让大众眼花缭乱的视觉诱惑,使人们无法摆脱对单一感知的沉迷,各种纷乱的视觉符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他感官对信息的获取。韦尔施在对视觉和听觉的类型学差别进行分析时认为,相较于视觉对事物结果的重视,听觉更倾向于动态开放的过程;视觉将世界与他人对象化、客体化,听觉则倾向于接纳和结盟;视觉是个性的体现,而听觉则是社会的感官。这种视觉偏向使人们极易无法深入认知客观世界,阻碍其深度的情感沟通和主动的思维活动。复兴听觉文化,让听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不仅可以消解视觉霸权,实现信息获取的多感官平衡,使视觉和听觉相互融合、互为作用,也有助于构建较为均衡的视听传播环境[8]。

(二)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转型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传统媒体的发展路径也随之改变。人们拥有了私人听觉空间,纸质书籍的市场渐渐被电子屏幕和有声读物取代;传统广播电台向互联网经济发展,喜马拉雅FM等平台构建起网络音频社群,互联网音频领域在竞争中欣欣向荣;全民k歌、唱吧等App相较KTV等线下平台给用户提供了更丰富快捷的唱歌体验。声音交友近年来也成为新型的交友方式。当下的听觉文化图景发生巨变,声音产品于多平台活跃,内容愈加丰富与鲜活[9]。

(三)推动泛媒时代的到来

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一个万物皆媒的泛媒时代到来了。泛媒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物体的媒介化,包括智能家居、车联网技术以及可穿戴设备应用带来的人体终端化等动向[10]。另一方面,音频与智能家居的融合是声音媒介发展的又一趋势,音频与智能家居融合,一方面实现人机对话,提升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在家中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有声阅读”。随着声音介质与智能家居的进一步融合,未来或可实现一切家居载体,如电视、冰箱、床头灯等的泛媒互联。

三、结语

听觉文化的出现是对视觉文化的补充与调节,在对图像的滥用中人们忽略了其背后应有的感性精神维度,“看”的意义逐渐走向平面化和低俗化,听觉文化的发展是对视觉文化霸权的调整与纠正。科技的发展给声音媒介的应用带来无限的可能性,新媒体艺术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同时由于其综合性、互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等得到了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诞生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和科技产品,声音媒介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听觉体验,改变着社会文化形态,这为听觉文化的研究带来更多现实语境参考和更大的探索空间。

猜你喜欢

感官智能家居传统媒体
专题《面向智能家居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智能家居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家居行业仍无“独角兽”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智能家居未来感初体验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