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烽火战乱中最早的家信
——《黑夫木牍》

2021-04-26撰文一凡

艺术品鉴 2021年4期
关键词:楚国秦国家书

撰文=一凡

公元前230 年始,秦国加快了灭六国统一宇内的步伐。在并韩、破燕、灭魏后,发动了对南方大国楚国的最后决战。

文献对秦灭楚之战的经过有概括性的记载,如《史记·六国年表》所载的两条:

二十三年,王翦、蒙武击破楚军,杀其将项燕。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破楚,虏其王负刍。秦灭楚。

据载,当时秦国大将王翦率六十万秦军攻打楚国,楚国则征调全国兵力,命项燕率领在平舆与秦军决战。期间,王翦多次抓住战机,先于蕲(今安徽宿州东南)南大败楚军,杀死项燕;后于二十四年(公元前223 年)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

在王翦此次对楚作战之前,秦国已与楚国有过二十万兵力的较量,结果是秦国战败。可见,由于秦与楚皆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泱泱大国,秦国虽然赢了最后决战,但其战争的惨烈程度却可想而知。

关于此战的细节文献记载有限,我们如今能直观看到的,更多是李信、蒙恬、王翦等这些著名将领的名字以及数句战况的记载。直到1975 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的十二座战国末年至秦代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秦简(即后来著名的云梦秦简),人们从四号秦墓的秦士兵黑夫与惊的家书《黑夫木牍》中读到了不同于正史的战国晚期的真实历史记载。

睡虎地秦简墓黑夫“家信”木牍 长22cm、宽4cm 1975年云梦睡虎地4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黑夫木牍》现藏湖北省博物馆,是非常罕见的士兵家书,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家信实物。经过解读信件,基本可以确定写信的主人公就是被征调参加秦王嬴政统一战争中灭楚之战的秦士兵,也就是《史记》中所记载的“王翦率六十万之众灭楚”之战。《1978 年云梦秦汉墓发掘报告》中认为,M4 的两件木牍,从内容来看是当时从军在淮阳参加对楚作战的黑夫与惊,写信回家给母亲和兄弟衷,要钱和衣物的。而黑夫和惊应是秦人。至于这座位于楚国故地的M4 号墓葬,则因为随葬着这份家书,墓主人应当是黑夫与惊的亲属。①湖北省博物馆.1978年云梦秦汉墓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86.4

《黑夫木牍》所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不仅为那场举全国之力、具破釜沉舟之感的六十万之战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史实依据,如历来被学者讨论最多的“佐淮阳,攻反城”的具体所指地;还延伸出了许多秦国军事相关议题,如秦代士兵衣服的供给问题,作为为国征战的士兵,他为什么要在信中说“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另有从家书涉及到的当时的邮传通信发展情况,学者认为,所处时代之下、烽火战乱之中,黑夫与惊的家书是无法通过官方渠道邮寄到家乡的,那么他们又是如何使信件成功从淮阳寄往家乡安陆的?

又如,黑夫在信中略带迫切提到的那句“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收到信就要给我个回信,顺便告诉我们兄弟给家里争的爵位分发到了没有。这实际映射的是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施行的军功爵制度。军功爵制度是商鞅变法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不分平民、贵族身份,论功行赏是军功爵制度最大的特点,由此,战功成为普通人加官进爵迈入上层阶级的唯一出路。秦军素来有“虎狼之师”之称,究其原因,这“虎狼之师”背后所站的都是像黑夫与惊这样渴望建功立业、改变命运的士兵。

只是相比那些青史留名的战将,黑夫与惊这样真正舍出身家性命促成统一局面的“甲乙丙丁”却默默无闻,我们不知黑夫与惊后来的命运是如何,但他们无疑是幸运的,因为留下了名字,从这样两个普通的名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整个靠军功爵激励的秦士兵群像。

在写了这许多分析文字之后,一句“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似乎又被拉回“家书”这样一类总是具有温情的信札类别之中。战争究竟什么时候能结束呢?我们若能平安归来,家里人应该会非常引以为豪吧?

TIPS

睡虎地四号墓木牍

睡虎地四号墓木牍分为11号和6号两件,两件木牍中能够辨识的文字共计416字,其中11号木牍可辨识者247字,6号木牍可辨识者169字②王力鑫.睡虎地木牍家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19(《云梦睡虎地秦墓》一书曾将可辨识的文字总数错计为527字,问题很有可能在于将11号木牍背面110字(实为108字)重复累加造成的。)。由于11号木牍正面文字内容最多且较完整,故将其释文摘录如下:

11号木牍正面释文,139字: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

猜你喜欢

楚国秦国家书
清晨忆家书
五张羊皮
《自相矛盾》扩写
一封家书
小燕子
瞒天过海
重读“红色家书”
鸡口牛后的故事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老莱子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