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Flow血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评价及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

2021-04-26徐志鸿段春霞吴良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33期
关键词:颈动脉新生硬化

徐志鸿 段春霞 吴良美

(泉州市中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脑梗死为脑血管病变中最常见疾病,具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残疾率升高的主要原因[1-2]。而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为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血管内斑块破裂形成栓子,导致脑血管发生堵塞[3-4]。有研究[5-6]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常新生病理性血管,而新生病理性血管对斑块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大影响,而斑块的稳定性同时影响着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因此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进行检测,从而评估斑块稳定性是临床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超声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具有较好成像作用,而增强型能量多普勒(E-Flow)较传统超声技术对于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成像更加清晰和准确,可以更加准确对斑块内的血流状态进行显示,故本研究主要分析E-Flow血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评价及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256例,其中男性患者131例,女性125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8.27±5.72)岁。纳入标准:符合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应诊断标准[7]。根据颈动脉斑块的二维回声特征将斑块类型分为低回声、中等回声、强回声以及混合回声;同时根据斑块颈动脉斑块形态学特征将斑块分为规则型以及不规则型。

1.2 方法

患者接受E-Flow血流成像技术检查时,取仰卧位姿势,将头部向后仰,先通过常规超声对患者两侧颈总、颈外、颈内动脉进行纵横扫描检测,观察颈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位置以及内部回声,并于横切面上测量斑块的直径。在获取较为明确的二维超声图像后,将超声调节为E-Flow成像模式,并设置彩色增加参数,从而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的血流情况进行多切面观察,并对相应供血动脉频谱进行测量,同时将获取的动态图像存储备份,进行在机分析。当患者两侧颈动脉中存在一个及以上粥样硬化斑块时,则对内部探到血流信号的动脉斑块进行记录;当患者两侧颈动脉均未探测到血流信号,则对厚度最大的斑块进行记录。

对纳入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脑梗死,其中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则可提示患者脑梗死阳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整理纳入患者中不同回声信号患者例数、不同形态斑块患者例数,(1)比较纳入患者中不同回声信号特征斑块的血流显示率;(2)比较纳入患者中不同形态斑块的血流显示率;(3)比较纳入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内有血流、无血流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其中发生脑梗死患者符合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8]。

1.4 统计学方法

由软件SPSS19.0完成对研究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血流显示率、脑梗死发生率等计量数据均以n(%)表示,并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纳入患者中不同回声信号特征斑块的血流显示率

纳入的256患者中,斑块为低回声信号患者34例、中等回声信号患者74例、强回声信号患者71例,混合回声信号患者77例。其中血流显示率由高到底的顺序为混合、低、中等以及强回声,而与低回声信号相比,中等回声信号以及强回声信号斑块的血流显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等回声信号相比,低回声信号、强回声信号以及混合回声信号的血流显示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混合回声相比,中等回声信号、强回声信号斑块的血流显示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表1 纳入患者中不同回声信号特征斑块的血流显示率比较

2.2 比较纳入患者中不同形态斑块的血流显示率

纳入的256患者中,斑块形态规则患者101例,形态不规则患者155例。其中形态不规则斑块血流显示率显著高于形态规则斑块的血流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

表2 纳入患者中不同形态斑块的血流显示率比较

2.3 比较纳入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内有血流、无血流患者脑梗死发生率

斑块内有血流组脑梗死发生率为65.38%,显著高于无血流组的4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3。

表3 纳入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内有血流、无血流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心、脑血管性疾病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极大,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其血管内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9-10]。不稳定斑块也称为易损斑块,主要是指受到损伤,且极有可能发生脑梗死等血栓并发症的斑块,而引起斑块不稳定的因素较多,如纤维帽缺损、活动性炎症,新生血管等[11]。其中新生血管既是易损斑块的引发因素,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新生血管的基底膜通常不完整,脂质和炎性细胞等成分可经此进入斑块,导致斑块增大;同时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就可以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从而趋化炎性细胞进入斑块,且炎症因子对于巨噬细胞等具有激活作用,导致分解基质的蛋白酶水平升高;而且新生血管不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因此易于破裂,进而导致斑块内部出现破溃、出血[12-13]。临床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等,其中超声检查相较于其它影像学方法具有经济、简便以及无创等优点,既可了解斑块的形态声学特征,同时也可以对斑块内的成分进行分析,还可以对血流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因此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首选检查方法。而近年来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电子技术以及数据化技术逐渐在超声检查中获得应用。E-Flow技术则是在传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基础上改进了帧频慢的不足,从而使彩色血流成像的清晰度、分辨率以及敏感性均得到明显提高,进而可以获取更加微细和低速的血流信号。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E-Flow血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评价及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回声信号特征斑块的血流显示率由高到底的顺序为混合、低、中等以及强回声;并且与低回声信号相比,中等回声信号以及强回声信号斑块的血流显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中等回声信号相比,低回声信号、强回声信号以及混合回声信号的血流显示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与混合回声相比,中等回声信号、强回声信号斑块的血流显示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为斑块在病理研究中可分为软斑和硬斑,软斑主要指低回声信号斑块以及中等回声信号斑块,而硬斑主要指强回声信号斑块。软斑以及混合回声斑块中的脂质成分较多,内部炎症反应较为明显,新生的血管也较多;而硬斑钙盐沉积表面,内部含有的脂质成分较少,炎症细胞以及新生的血管也较少,甚至没有[14-15]。研究结果也显示,形态不规则斑块血流显示率显著高于形态规则的斑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与不规则斑块的纤维帽往往厚薄不一,甚至可能缺少纤维帽相关。斑块内的炎症细胞可促进蛋白溶解酶类的分泌与释放,从而造成细胞外基质被降解,进而对斑块纤维帽产生降解作用。同时炎症细胞对于板块内新生血管具有诱导作用,而新生血管的滋生又可促进炎症细胞进入斑块,因此炎症细胞与新生血管对于易损斑块的形成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此外,研究结果显示斑块内有血流组脑梗死发生率为65.38%,显著高于无血流组的40.45%,结果表明E-Flow技术通过对斑块内的新生血管进行检测,血流越明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越高,因此可对斑块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脑梗死的发生进行预测评估。

综上,E-Flow技术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血流情况进行多切面检测,以血流显示率对新生血管进行评价,从而评估斑块的稳定性,进而对脑梗死的进行预测评估。

猜你喜欢

颈动脉新生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重获新生 庇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新生娃萌萌哒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