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照顾者同步教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
2021-04-26林黎
林 黎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患有此病的人数约为1000万,此病病理机制较复杂,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50%,严重威胁人们健康[1]。规范化的药物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心衰症状,但依然无法修复受损的心功能,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较高,反复入院不但给患者造成巨大生理与心理痛苦,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病死率[2-3]。此病好发于老年人群,老年人由于年纪大,日常生活多依赖于子女照顾,子女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及照顾行为对患者的疾病预后及再入院率具有一定影响[4]。因此,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子女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加强对子女照顾者的同步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子女照顾者同步教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接收的10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108例照顾者,照顾者与患者是一对一匹配。。患者入选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5];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为Ⅱ-Ⅲ级;病情稳定;对研究知情同意。患者排除标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半年内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照顾者纳入标准:承担患者主要照顾任务的子女;语言交流无障碍;文化层次≥小学;身体状况良好;对研究知情同意。照顾者排除标准:与患者为雇佣性质;未与患者共同居住;恶性肿瘤疾病;既往有精神类疾病史。将108例患者及108例相应配对的子女照顾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4例患者及54例相应配对的照顾者。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责任护士简单告诉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知识,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加强对患者住院期间基础护理,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动态掌握患者病情状况,叮嘱患者按时复查,护理对象局限于患者。
1.2.2 干预组 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子女照顾者同步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做好照顾者心理工作。责任护士与照顾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引导照顾者正确认识自身角色的重要性,鼓励照顾者与患者共同面对困难,告诉照顾者平时要给予患者更多情感支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2)了解照顾者的照顾需求。责任护士通过交谈全面评估照顾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的认识、照顾能力及对患者的关心程度等,询问照顾者照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患者的照顾需求。
(3)疾病常识健康教育。责任护士通过图文并茂手册、宣教视频等多种方式对照顾者进行健康信息输出,告诉照顾者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预后转归等,健康信息输出后通过提问方式进行教育反馈,对照顾者薄弱环节给予反复输出,直至照顾者能够完全掌握。
(4)日常生活照顾教育。向照顾者发放《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手册》,结合手册内容告诉照顾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日常生活相关注意事项,让照顾者为患者准备科学合理的膳食,尽量以低盐、低脂为主,每日严格控制患者钠、水摄入量,对抽烟喝酒患者,需督促其严格戒烟戒酒,鼓励患者适当运动,运动时控制好运动强度,以免加重心脏负荷。
(5)居家照顾教育。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让照顾者加入微信群,通过微信向照顾者了解患者出院后病情恢复情况、服药行为、饮食行为及运动行为,加强对照顾者的照顾教育,并定期在群内向照顾者发送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的文章或视频,让照顾者督促患者继续保持良好自我护理行为。
1.3 观察指标
1.3.1 照顾能力 采用中文版老年患者家庭照顾能力测评量表(familycaregivertaskinventory,FCTI)进行评价,包含5个维度25个条目,每个条目计分0-2分,总分50分,分值越高表示照顾者照顾能力越差[6]。于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各对子女照顾者进行测评一次。
1.3.2 再入院率 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的再入院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行χ2/Z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及照顾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及相应配对的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照顾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子女照顾者的FCTI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组子女照顾者出院时的FCTI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子女照顾者的FCTI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子女照顾者的FCTI量表评分比较(±s,分)
?
2.3 两组患者的再入院率比较
干预组出院1个月及出院3个月的再入院率分别为0.00%、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1%、18.52%(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再入院率比较[n(%)]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复杂,迁延不愈,再入院率和病死率较高,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7,8]。照顾者即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看护者及居家疾病管理者,同时也是患者情感支持的主要来源,以往常规护理只重视对患者本人的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对患者照顾者的同步健康教育,导致照顾者照顾能力较差,难以有效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各种护理问题,极易加大患者再入院率,从而影响患者病情转归[9]。有研究表明[10],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范围扩大至其主要家庭照顾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院后的再入院率,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本次研究对干预组给予子女照顾者同步教育后,干预组子女照顾者出院时的FCTI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出院1个月及出院3个月的再入院率分别为0.00%、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1%、18.52%(P<0.05)。
研究中护理人员做好子女照顾者心理工作,引导子女照顾者正确认识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子女照顾者的积极性,使照顾者能够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照顾服务;询问子女照顾者照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子女照顾者的照顾需求,再联合采用多种方式对子女照顾者进行回馈式健康教育,全面满足子女照顾者的疾病认知需求,有效提高子女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减轻子女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此外,自我护理能力是个体维持和增进健康的关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缺少医务人员的监督,自我护理能力日益降低,不利于自身健康[9]。研究中我们加强对子女照顾者的日常生活教育,有助于子女照顾者更好地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信念及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改善疾病预后;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平台对子女照顾者进行持续照顾教育,有效提高子女照顾者的居家照顾能力,帮助患者积极规避疾病危险因素,从而避免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同时辅以子女照顾者同步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