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然基因决定智商,我们为何还那么拼

2021-04-25

新传奇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斯坦利贝特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的共识是:基因实际上决定的是我们IQ值的一个范围,也就是下限和上限。但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我们靠近自己的上限,不利于成长的环境则会逼着我们抵达下限。

IQ天才掌控着社会

1968年夏天,美国著名高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坦利教授遇上了12岁的“天才兒童”约瑟夫·贝特斯。当时,贝特斯正被其父母带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听电脑和科学课程。出于好奇,斯坦利给贝特斯进行了SAT(美国高考)测验以及各种各样的IQ(智商)测试。结果发现,约瑟夫的SAT成绩已经大大超过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本科录取分数线,IQ成绩更是处在全美同龄孩童的前1%。

斯坦利对人类智慧、认知、学习和发展颇感兴趣。于是,他费尽口舌说服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校长,让贝特斯成了大学里年纪最小的本科生。同时,经过两三年的筹备,1971年,斯坦利展开了“关于数学能力早熟青少年的研究”的调查。

调查中,斯坦利团队对5000个IQ在全国排名1%的天才儿童进行了追踪,追踪内容涉及从小到大在学校各个年级的表现、大学的录取率、硕士博士学位的获得率、科研方面专利的获取率、论文的发表数量、进入职场后的年收入水平等。47年后,通过数据分析,他们揭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天才孩子长大后,和小时候IQ处于平均水平的其他孩子相比,前者获得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几率更大,而且他们在进入职场后也是表现优异,收入高达全美前5%。

“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些IQ天才的的确确掌控着这个社会”——面对这样的数据结果,来自美国杜克大学“才能识别计划”的心理学家瓦伊·乔纳森如是说。

高智商从哪儿来

那么,高智商从哪儿来?多年来,科学家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人的一切心理特征、活动和现象都是由先天基因+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但必须承认的是:在有些方面,先天基因所占的比例会更大,智力就是其中一个。

基于不同测试样本和研究方法,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基因决定了50%至60%的智力,而有的心理学家则认为这个数字高达80%以上。

在所有的主流研究方法中,最著名的是“双胞胎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从小在一个家庭长大的双胞胎,发现同卵双胞胎的智商相似度比异卵双胞胎的智商相似度更高。在环境因素一致的情况下,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的差异只能是基因因素了。

后天的努力和环境因素同样强大

在“关于数学能力早熟青少年的研究”的调查数据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尽管从整体上看,这些小时候IQ就很高的孩子,长大后大部分都是硕士、博士高材生。但如果细看其中的一个小群体,结果就没有那么理想了。

研究发现:比起那些没有跳级的孩子,跳级的孩子长大后获得更多科研专利、攻下博士学位的比例高出60%。而且若只看理工科,跳级的孩子长大后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更是高出了100%。本来都是IQ很高的孩子,为何差了一个年级,就会在若干年后叠加出如此巨大的差异?

其实,这就是环境的力量。上升一个年级,面对的不仅是更难更复杂的学业挑战,更是新同学、新老师、新伙伴的适应。新的环境给了激发更高IQ的满足条件,也激发了IQ的更高潜能。

同时,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呼吁:千万不要小看环境的力量。特别是在学校教学里,合适的教育可以激发孩子无限的潜能!不过,IQ的后天提升并不是“无限”的。心理学家的共识是:基因实际上决定的是我们IQ值的一个范围,也就是下限和上限。但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我们靠近自己的上限,不利于成长的环境则会逼着我们抵达下限。

因此,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我们自己,都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争取更良好的环境和更多自我突破的机会。

(澎湃新闻网)

猜你喜欢

斯坦利贝特心理学家
谁更难过
人生什么最重要
心理学家
On the Effects of English Subject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欲望号街车》幻想与现实的对立研究
人狮大战
前途无量
最美妙的40%
惊险!人狮大战后有爱归来
e言e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