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开特大“套路贷”案的套路

2021-04-25

新传奇 2021年14期
关键词:套路贷犯罪集团借款人

89人自杀,39万人受害……

“每天每天每天每天地还(钱),我真的受不了……只想早点死,早点解脱。”近日,“套路贷受害人生前哭着说早死早解脱”的话题引发热议。他的身后,隐现出一个特大“套路贷”犯罪集团的身影。

“每天每天每天每天地还(钱),我真的受不了……只想早点死,早点解脱。”最近播出的政论专题片《扫黑除恶》记录了这样一则遗言视频。

视频中男子是“套路贷”受害人。他的身后,隐现出一个特大“套路贷”犯罪集团的身影。

2019年,兰州警方动用600名警力打掉了该犯罪集团。经查,涉案的非法放贷金额累计达62.73亿元,获利28亿余元。共抓获嫌疑人253人,查封涉嫌非法放贷APP和网站1317个。在35万受害人中,有89人因不堪催收而自杀。

这分明就是“夺命贷”!用专题片的话讲:“只要借了钱就根本还不上。每一笔都是沾着血的血债。”

“套路贷”背后的猫腻

这种让人倾家荡产的“套路贷”究竟是什么?它是怎么害人的?

“套路贷”是小额、短期、含有极高“砍头息”的高利貸。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兰州“套路贷”作案手法,将背后的猫腻全盘托出:受害人进入网贷APP后,页面会出现“7天免息、低利息、低门槛、无抵押、纯信用、快速放贷”等虚假宣传内容。一旦受害人上套、同意借款,平台会约定还款期限为7天,向受害人放款并以购买充值卡租金、手续费等名义先行扣除20%至50%的“砍头息”。

“砍头息”是放贷平台以利息、手续费等名义从放贷本金中预先扣除的钱,不仅高息,还成为引导借款人“借新还旧”、让借款指数级增长的诱饵。

在受害人首次贷款无法按时还款时,网贷APP会在受害人不知情时,以弹窗等方式向受害人推荐其他同属该公司的网贷APP,引诱受害人二次甚至多次贷款以偿还债务,也就是以贷还贷。假如受害人无法按期还款,平台将每天收取10%的逾期费。

“砍头息”“逾期费”等费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令借款人不堪重负。这时候,催收员出现了。他们用“软暴力”催收逼债,搞精神折磨。比如恐吓、辱骂、威胁短信轰炸、发送淫秽或诅咒图片、向受害人亲友催讨骚扰等。

2018年4月25日,江苏连云港一名受害人曾在“套路贷”平台贷款,本息滚至20万元,既无力偿还又不堪“软暴力”催收,最终自杀身亡。借款人家属也被牵连,直至出具死亡证明,对方才罢手。

“套路贷”非整治不可

“套路贷”种类多样。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政委曾海燕介绍,“套路贷”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房贷”类,犯罪嫌疑人瞄准名下有房产的本地客户;二是“车贷”类,主要针对抵押机动车的客户;三是“现金贷”,以网贷平台为依托,主要侵害年轻人包括在校大学生。

“套路贷”十分狡猾。它们以民间借贷为幌子,躲避刑事治理,肆无忌惮地打“擦边球”。许多受害人最初只借了很小一笔款,但被“套路”及威逼利诱下,很快背负巨债,倾家荡产,甚至被逼上绝路。

这样一种“吸血鬼式”的犯罪,非整治不可!然而,法律上没有“套路贷”这项罪名,由于作案手法复杂、民刑交织事实难查、借贷形态看似合法、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等,有关“套路贷”的执法办案存在定性难题。

2019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套路贷”“软暴力”恶势力刑事案件和财产处置等4个法律政策意见,明确规定了套路贷的司法定性,列举“软暴力”违法犯罪手段的通常表现形式,明晰定罪量刑标准,统一法律适用尺度,破解了“套路贷”在法律适用上的难题,确保于法有据、有法可依。

2020年9月28日,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兰州特大“套路贷”主犯王焘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组织成员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5至20年不等。

据《人民日报》报道,2020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套路贷”犯罪团伙26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70余人,破获刑事案件1410余起,查扣涉案资金10亿元。夺命的“套路贷”,终究自取灭亡。

在此,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提醒大家,当急需用钱或者资金周转不开需要进行网络借款时,借款人有必要练就一双避“坑”慧眼:首先,要看清向谁借款。在网络借款时,应当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或贷款公司。金融机构需要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颁发金融许可证,才能经营金融业务;其次,必须看清借款合同。借款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经济参考报》等)

猜你喜欢

套路贷犯罪集团借款人
关于“债”的事儿,你必须知道
简析“恶势力”犯罪的成因特点
小微企业借款人
“套路贷”套你没商量
“套路贷”的陷阱
10万滚成300万:揭秘“套路贷”陷阱
热词
关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若干疑难问题探析
缉拿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