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开展“课堂微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1-04-25张美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张美玲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一个小学生一天的阅读量,包括文字、影像、广告等,超过十五世纪一个成人一年的阅读量,而“微阅读”作为获取信息和日常社交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已经成为传统阅读的有效补充。开展微阅读教学已经是当今信息教育时代的必然趋势,而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数学微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而我们数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教师更关注于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得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水平不足以及对数学进一步研究和创作的动力不足。本文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课堂微阅读”进行探讨,提升學生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微阅读;教学策略

课堂微阅读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的阅读,在学生现有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图文形式在课堂上开展简短的阅读,给课堂教学做有效的辅助,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而数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教师总认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事情,跟强调算理的数学学科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更关注于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数学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水平普遍不足,缺乏对数学进一步研究和创作的动力。那么,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微阅读”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利用新技术整合阅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对于儿童而言,一切愉悦的体验都来自于趣味,儿童不可能为了遥远的理想而学习,只可能为了当下的趣味而学习。所以教学是否能吸引学生关键在于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思想都尚未成熟,活泼好动,基于学生在这个成长阶段的典型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兴趣点,而开展数学“微阅读”教学不仅只是单纯在课堂引进阅读内容,而是要打破传统课堂模式,利用新技术整合教材中蕴含的趣味性阅读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想象的空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此实现寓教于乐。

整合阅读素材,教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提升对学习的兴趣,让数学课堂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答题技巧的训练,不再只是为了教知识而教。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内容时,教材中有涉及到“黄金比”的知识,只是单纯的阅读课本内容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可以整合这部分素材内容先制作成课件,再利用录屏软件制作成一个时长4分钟左右图文并茂的微课视频。在教学这一单元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题为《神奇的“黄金比”》微课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比”这一单元知识主动探索的欲望。那么,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将教材中有关拓展性阅读内容制作成微课或者是动画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奥秘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数学来自生活,最后也应用于生活。所以数学课堂微阅读教学,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基于数学和生活的关系特征创设实际阅读情境,让学生以此提高对数学的生活感悟,体会数学学习的奥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材例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阅读情境,以此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实际感悟。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时可以介绍以下内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第一名叫做冠军,第二名为亚军,第三名为季军。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认识方向》时,还可以介绍生活中有关用指南针、北斗七星、树的年轮等知识来辨别方向的内容。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时,还可以介绍生活中常用的“斤、两”等计量单位的知识。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还可以介绍生活中蒙古包的形状之所以设计成圆形、树根的横切面为什么是圆形的原理等等。通过这样将数学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得到更多的发散,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实际感悟,从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奥秘所在。

三、引经据典丰富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文化的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当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数学学习经常给人一种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刻板印象,大部分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所以当前很多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认知是刻板的、不健全的。基于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引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等微阅读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数学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内容时,关于“圆周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我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故事,整合成微阅读内容,让学生了解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能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祖冲之的研究事迹进行拓展。比如,还可以引入以下内容:月球上“祖冲之环形山”的由来,祖冲之将《元嘉历》进行改进,把《元嘉历》每19年7个闰月改为391年有144个闰月,使每220年误差一天改进为每1739年误差一天,并首次提出了历法中一个回归年、一个交点月的观点,曾设计并制造了计时用的漏壶、指南车、水推磨和千里船等等这些研究事迹,让学生对祖冲之的了解更为立体深刻。

数学史是数学概念、方法、思想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也是数学家刻苦奋斗、锲而不舍追求真理,以生命和热情谱写的壮丽诗篇。通过引入数学史、数学故事等微阅读,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数学家们在数学方面的钻研精神,还能够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思考,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让学生爱数学、懂数学、用数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人文情怀。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