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理思想为核心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2021-04-25张震
张震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思想对于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发展物理素养与思维品质,促进物理知识建构和物理学习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以物理思想为核心的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的基础上,以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下册“摩擦力”为例,探讨了以物理思想为核心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思想;策略
物理思想是物理学科的灵魂,是物理基本观点、基本思维和基本方法的高度浓缩。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并没有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物理课堂还停留在浅层知识教学层面,物理思想的长期缺位使得物理课堂处于低阶徘徊,制约了学生物理素养的有效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物理思想为核心,以物理思想统领学生物理学习,使学生在亲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物理思想,获得对物理知识的价值认同,积累物理活动的经验,习得物理学习方法,发展物理素养与思维品质,促进物理知识建构和物理学习力的提升。
一、以物理思想为核心的初中物理教学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坚持以物理思想为核心,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吸收,加深学生对物理学本质的深层认识,并指导物理实践活动,构建高阶物理课堂。
(一)实现知识的结构化
在物理教学中坚持以物理思想为核心,将有助于发挥物理思想的粘合剂作用,寻找物理知识之间的关联点,引导学生在物理思想的引领下进行系统化建构,使碎片化的物理知识结构化,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并促进学生物理思想的形成。
(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坚持以物理思想为核心,将引导学生结合物理学习理解课程的基本观念,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形成基本的物理思维。这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系统化的物理思想将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指导物理实践活动
物理实踐活动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路径,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碎片化的知识教学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也难以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物理思想为核心建立在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原理等基础上,并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课程学习的一般方法,因此能够指导学生物理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物理实践力发展。
(四)构建物理高阶课堂
物理高阶课堂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思维参与。以物理思想为核心能引导学生广泛地接触物理常见思想,让学生透过物理思想触摸到物理思维,感受到物理思维丰富的内涵,并基于学生物理思想的发展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不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构建高效物理课堂,实现物理课堂的自然进阶。
二、以物理思想为核心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以物理思想为核心的初中物理教学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诉求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需要教师对物理课堂进行优化,并采取与新型课堂模态相匹配的教学策略,让物理思想真正成为物理课堂的核心。
(一)情境策略,让物理思想得以显现
在情境创设中有机渗透物理思想,能使学生借助直观的情境感受到物理思想的魅力,以思想点燃学生触摸物理思想的热情。然而情境如何创设?既要深入分析物理教学内容,又要精准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场景、现象、模型,或者与学生生活高度关联的场景等,提高情境的作用力,能够引发学生与情境之间的有效互动,避免情境设计的“去生本化”。
例如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下册“摩擦力”的教学,在引出新的教学内容时,笔者采用情境教学策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鞋子,主要包括跑鞋、钉子鞋、棉鞋、平底鞋、溜冰鞋等。然后,比照展示两种运动场景,一个场景是百米跑,一个场景是滑冰秀,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场景帮忙选择合适的鞋子,并说明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该环节采用情境教学策略,在创设情境时打破孤立化场景呈现的方式,将不同的场景有机进行组合,体现出全新的思考。同时,优化情境呈现方式,利用生活中的不同场景进行比较呈现,引入比较的思想,让学生的思维被打开,意识到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学生在情境支持下,调动自身物理知识积累,并运用生活经验展开分析比较,从而做出合适的选择。学生选择的过程就是接触物理思想的过程,物理思想因为情境得以显现,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二)载体策略,让物理思想得以生根
物理思想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将抽象的思想具体、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师需要合理地运用载体策略,借助具体、直观的载体将物理思想蕴藏于其中,从而让物理思想在物理课堂得以生根。选择什么样的载体,需要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并充分考虑物理思想培养的实际需要。问题是常用的载体之一,它以问题为抓手,通过优化问题设计,使问题产生显著的驱动效应。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实地触摸到物理思想,并完成物理思想的自主建构。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项目、学习任务等策略,根据教学内容提炼出一个学习项目或者任务,在完成学习项目或者任务的过程中,有机渗透物理思想培育。
例如“摩擦力”一课,结合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视线聚焦于“摩擦力”。笔者将学生从虚拟的场景中带入到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开展一组比较实验。
【实验一】在一块光滑的木板上放一本书,分别调整木板的斜度,观察桌面上书的状态变化,不同的斜度书本的状态是否保持一致,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二】在一块粗糙的木板上放一本书,分别调整木板的斜度,观察桌面上书的状态变化,如果书保持静止不动,是否可以假设没有摩擦力存在?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新知识建构环节,结合物理实验选择问题作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解答问题,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自主提出假设,同时又借助实验的方式验证假设。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有机的转换,将粗糙木板上的放置物换成新的物件,突出实验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比较思想、转换思想等会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活动策略,让物理思想得以固化
学生物理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改变物理课堂静态传输现状,将物理思想自然地渗透在物理活动中,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感受物理思想,使学生对物理思想的体验逐步丰满起来。
“摩擦力”一课,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况且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止一个,学生要全面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笔者又利用课堂教学环境和既有的条件,改变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书本滚起来】将书本紧贴着斜度为60度的木板,然后放开手,看看书本的状态。试着将书本从空中丢下,落在木板上,看看书本的状态和前者是否相同?思考是什么原因?
【小手搓起来】将自己的一双手互相搓一搓,体会是什么感觉?将双手沾上水再搓一搓,体会一下感觉是否相同?思考是什么原因?
【生活万花筒】想一想,做一做,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如果可以模擬这些场景,将这些现象还原出来,思考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此环节在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时,采用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既让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领,引导学生朝着预设的目标开展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时,又基于固化学生物理思想的目的,有机渗透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思想、假设思想等,使物理思想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
(四)实践策略,让物理思想得以丰富
物理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物理教学活动,它具有显著的“学以致用”价值导向,目的性很强。因此,教师要基于物理实践活动的基本特质,将物理思想与物理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优化实践活动组织策略和形式,让物理思想在实践活动中得以丰富。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止一种,可以是社会调查,也可以是小论文形式等。实践活动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和调动物理思想的机会。
如“摩擦力”一课,笔者基于摩擦力的实际运用,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摩擦力现象,思考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分别从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两个维度设计一个运用方案,或者提出一种创造性构想,并基于构想设计一个运用模型。
该环节的实践活动聚焦摩擦力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开动思维,并基于学生物理思想发展,引导学生尝试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物理思想发展。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要坚持以物理思想为核心,教师要深入挖掘初中物理思想丰富的内涵,寻找物理思想与教材的对接点,探讨以物理思想为导向的教学策略,让物理思想从意识形态转变为教学实践,实现物理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而教的目标,促进物理课堂自然进阶。
【参考文献】
邢红军,张抗抗.论物理思想的教育价值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6(08):22-23.
卢长津,邓少强.以物理思想为导向的教学实践研究——以粤沪版“声音与环境”一章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2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