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钧:为学校留下一批带不走的优质教师

2021-04-25王春元

北京支部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张钧上课时支教

王春元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名作之一,写于1934年7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笔下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以及对国运衰微的喟叹……”2018年11月的一天,张钧与墨玉县北京中学一位语文老师一起,给高一(8)班50多名学生讲授《故都的秋》一文。两位老师同台讲课也吸引了其他老师,前来观摩的人们将教室后门挤得水泄不通。

张钧,男,1974年11月生,中共党员。2012年9月至今,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副校长。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任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北京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2021年2月25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张钧来到墨玉县北京中学后,发现学校的师资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0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少;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语文、英语等专业教师严重短缺……面对这些问题,他说:“援疆支教只有两年,我要为学校留下一批带不走的优质教师。”

2019年3月,张钧选择了一批对工作充满热情、责任心强、虚心好学的老师,开始实施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种子工程”。工程中提出“五个一”考核标准,即要求教师在培养学习期间上一节全校示范性公开课,写一篇教学论文,读一本论著,做一个微课题,作一次主题报告。

王娜是张钧带的一名“种子”教师,张钧采用雙轮磨课的方式培养她。“第一轮上课前,我会听她说说备课情况;上课时,我到教室现场观摩;课后,我们一起讨论上课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再提出教学改进建议。”第二轮上课时,王老师的授课质量迈上了一个台阶。

经过一系列培养,第一批40名“种子”教师后来都成长为学校中层干部或学科组长、教研组长等,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传帮带作用。

除了支教的墨玉县北京中学,为改变周边乡镇师资力量不强的情况,张钧同样不遗余力。他曾10次送课下乡,到雅瓦、萨伊巴格、喀瓦克等乡镇示范教学,并多次举办云平台讲座,通过执教示范课和举办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等方式,让不少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张钧上课时支教
往期答案选登
警惕功利性支教
十二星座上课时最像什么动物
等你团圆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张钧甯 :“老女孩”不老
康康日记
睡着只需半秒钟